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常禮儀院
- 簡介:官署名
- 朝代:元
- 職責:禮樂事宜、祭祀宗廟、封贈諡號等
元官署名。掌重大禮樂事宜、祭祀宗廟社稷、封贈諡號等事。中統元年(1260),始置太常寺,後升為院,再改為寺。延祐元年(1314),復改升院。有院使、同知、僉院...
官名。元朝置。秩正二品。太常禮儀院長官。置二員。下設同知二員,正三品; 僉院二員,從三品; 同僉二員,正四品; 院判二員,正五品; 經歷一員,從五品。...
官署名。唐朝始置,屬太常寺。德宗貞元七年 (791) 置禮院直二人,九年置禮院修撰、檢討各一人。掌教禮儀,事許專達。五代沿置,掌郊廟之制,檢討禮儀故事。...
天曆二年,轉奉政大夫、同僉太常禮儀院事。文宗郊祀,翼與同知太常普華奉祝冊,帝見翼篤老,問參政阿榮:“白須者何人也?”對曰:“宿儒宋同僉。”上慰勞久...
延祐六年(1319年),為太常禮儀院經歷。 元文宗天曆二年(1330年)去世,贈正奉大夫、江浙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東平郡公。謚"文獻"。有詩文集40卷,名《...
後被召 回,歷任翰林院學士,中書參知政事,太常禮儀院使。至正二 十七年,上書薦舉擴廓帖木兒以救朝廷危急,未被採納。次年,奉命守太廟神主。明軍攻破京城,...
累官至亞中大夫、同僉太常禮儀院事。卒葬莒縣城南五里鄒家莊,世稱“狀元林”。據清末翰林莊陔蘭主編的《重修莒志》記載:鄒惟新,元代延祐二年考中進士第一,後...
至正9年(1349),李好文出朝任參知湖廣行省政事,改任湖北道廉訪使,不久,又召任為太常禮儀院使。這時,元順帝因為皇太子年齡逐漸長大,為加強教育,開設端本堂...
遼、金皆置,金兼掌鼓吹署。元中統五年(1264年)置,隸太常禮儀院。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w_ou...
曾祖師垂,祖希永,父與訔,仕宋,皆至大官;入國朝,以孟頫貴,累贈師垂集賢侍讀學士,希永太常禮儀院使,並封吳興郡公,與訔集賢大學士,封魏國公。 5. 白壽彝...
許有孚[約公元一三三o年前後在世]字可行,湯陰人,許有壬之弟。生卒年均不詳,約元文宗至順初前後在世。登進士第。歷中憲大夫,同僉太常禮儀院事。...
元屬太常禮儀院。遼、金亦屬太常寺。明清改為贊禮。“奉禮郎”的官名原本為“治禮郎”,高宗即位,為了避高宗李治的諱,故改名為“奉禮郎”。...
士誠既降,江南行台監察御史亦辯釋伯琦罪,除同知太常禮儀院事,士誠留之,未行,拜資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於是留平江者十餘年。士誠既滅,伯琦乃得歸鄱陽,...
古籍簡介《旌義編》·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元鄭濤撰。四庫提要濤字仲舒,浦江人,官太常禮儀院博士。鄭氏稱義門,自宋建炎初名綺者始,至濤為八世。先是,綺...
(3)元朝廷各院如宣徽院、太禧宗禋院、太常禮儀院等等,多數總管府、招討使司、宣撫使司等等屬官綿有同知。(4)元兩準、兩浙、福建等處都轉運鹽使司鹽運...
有司上其事,贈奉議大夫、僉太常禮儀院事,諡文節。太常謚議曰:“以城守論之,伯顏無城守之責而死,可與江州守李黼一律;以風紀論之,伯顏無在官之責而死,...
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拜資善大夫、太常禮儀院使。四年,進榮祿大夫、大司徒。五年,進金紫光祿大夫。六年,加開府儀同三司,每參議大政,輒問是否合於典故...
累贈師垂集賢侍讀學士,希永太常禮儀院使,並封吳興郡公與集賢學士,死後被元英宗追封為魏國公,諡文敏。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
延祐二年(1315),為太常禮儀院使。好儒學,通漢族傳統禮儀。七年三月,英宗即位,任中書平章政事;五月,升中書左丞相。時太皇太后答己與右丞相鐵木迭兒相勾結,...
曾祖師垂,祖希永,父與訔,仕宋,皆至大官;入國朝,以孟頫貴,累贈師垂集賢侍讀學士,希永太常禮儀院使,並封吳興郡公,與訔集賢大學士,封魏國公。...
改同僉太常禮儀院事,拜監察御史,升河東廉訪副使。未上,遷秘書太監,升侍儀使。尋擢中書右司郎中,遷集賢直學士,轉江南行台治書侍御史。拜禮部尚書,監群玉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