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子中允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東漢
- 品級:正五品下
東宮官名。東漢太子屬官有中允,後不置。唐太宗貞觀(627—649)初改太子中舍人置,高宗永徽三年(652) 改內允,旋復舊名。龍朔二年(662),改為左贊善大夫。...
官名。《漢書·百官公卿表》載詹事掌皇后、太子之事,屬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中盾後改稱“中允”。魏晉以後多改稱中舍人。唐制於左春坊左庶子...
太子參贊裴文中是太子的伴讀,湖廣長沙人,生於隆慶三年,師從內閣大學士沈鯉、禮部侍郎郭正域。...
東宮官名。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始置,左、右各一員,取代太子中允、中舍人,分隸左、右春坊。鹹亨元年 (670 ) 復置中允、中舍人,遂別自為官,左、右各...
惟責以兄弟不能相容,歸罪於中允王珪、左衛率韋挺及天策兵曹杜淹等,並流之巂州。 39. 《舊唐書·杜如晦傳》:隱太子深忌之,謂齊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憚...
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執政,設定三司條例司為新法主持機構,任用太子中允程顥為僚屬。一天盛署,安石與程顥在家中對坐議事,王雱赤著腳,披頭散髮,手中拿著婦人的...
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
官曆職方郎中、太子中允。周德華認為溫庭筠和裴諴他們二人的詞浮艷,不肯演唱二人之詞。溫庭筠常常隨著裴諴、令狐滈等公子哥兒們喝酒打牌、不務正途,生活放蕩,導致...
後來擔任太子中允、通判麟州、秘書丞、浚儀縣令等職務。公元九九零年,四十五歲,提拔為湖北轉運使。淳化四年,任命為樞密直學士。 [3] ...
尹洙(1001~1047年),字師魯,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北宋時期大臣、散文家。天聖二年,考中進士,授正平主簿,遷河南戶曹,選為館閣校勘,遷太子中允。交好...
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
字仲裕,呂夷簡子,壽州人。蔭補將作監丞、知陳留縣。天聖中,為館閣對讀。召試,直集賢院,辭,改校理,遷太子中允。...
宋庠中狀元後,擢大理評事、同判襄州。被劉太后看中,破格升為太子中允、直史館,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再遷左正言。宋仁宗郭皇后被廢時,宋庠與御史伏...
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
谷視之曰:“子他日官祿當如我。”昉後至宰相、司空。 22.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傳第二十一》:子吉至補闕,拱至太子中允。...
韓絳於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高中進士甲科第三名探花(狀元是楊寘,榜眼是王珪,第四名是王安石),除太子中允、通判陳州。 [1] 歷戶部判官,擢右正言、知制誥,...
祖父 韓構 官至太子中允。後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追封燕國公。 父親 韓國華 官至諫議大夫。後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追封魏國公。 同輩 兄弟 韓琚 進士...
擢太子中允、館閣校勘、監察御史 北宋徐禧畫像(2張) 里行。 與中丞鄧綰、知諫院范百祿治趙世居獄。李士寧者,挾術出入貴人間,嘗見世居母康,以仁宗御製詩...
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
皇祐三年(1051)二月,守服期滿,奉召還朝,試學士院,遷太子中允、集賢院。第二年,任吏部南曹、考功員外郎。同年八月,權判三司開拆司。皇祐五年(1053)四月,...
祖父張光偉贈太子中允父親文質贈尚書左僕射母太原郡太君王氏、夫人永安郡君劉氏兒子:貽孫大理評事 保孫殿中丞女兒:長適進士李揚 次適供備庫副使賈世永 次適端...
[22] 裴春卿,官至太子中允。 [22] 裴昱,官至鼓城縣令。 [22] 裴耀卿兒子 裴遂,官至太子司議郎。 [22] 裴泛,官至梁州都督。 [22] 裴...
54. 《宋史·卷二百五十四》:仁寶以蔭遷太子中允,即趙普妹婿。盧多遜與普有隙,普罷相,即以仁寶知邕州。州之右江生毒藥樹,宣化縣人常采貨之。仁寶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