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薄荷

太和薄荷

最高年份全縣種植薄荷28萬畝,並輻射周邊的亳州界首臨泉蒙城利辛等縣市,總面積在38萬多畝。太和縣被譽為“薄荷王國,清涼世界”,素有“中國薄荷看太和,太和薄荷銷全國”的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和薄荷
  • 總種植面積:38萬多畝
  • 美譽:中國薄荷看太和,太和薄荷銷全國
  • 最大生產基地:太和
輝煌時期,收穫提煉,市場需求,發展狀況,

輝煌時期

太和是全國最大的薄荷生產基地,太和薄荷在全國薄荷生產中占主導地位。最高年份全縣種植薄荷28萬畝,並輻射到周邊的臨泉、渦陽、利辛、蒙城、阜陽、亳州、界首以及河南、海南、新疆等地。總面積約為38萬畝。由於當時市場行情較好,收益高於種植糧食作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2005年前,全縣幾乎所有的農戶都或多或少地種過薄荷。多者10畝8畝,少者1畝半畝。走到農村,田野里薄荷一望無際,陣風過處,綠油油的薄荷此起彼伏,慰為壯觀。

收穫提煉

每年的7月,是薄荷收穫的季節。每到此時,主產地安徽省太和縣的薄荷種植戶便忙碌起來。收割薄荷前,家家戶戶都要先將蒸餾設備-薄荷鍋安裝完畢,為薄荷油的提煉做好準備工作。收割薄荷時,又要請人(或幾戶聯合)在每天上午的12時到下午3時將薄荷收割。因為只有這個時段,薄荷油含量最高,質量最好,而此時又是三伏天裡最熱的時間,其間辛苦可想而知。提煉薄荷油時,只要開火,就要連天加夜,不分晝夜不停地燒火,方能保證出油率。因此,每年的7月,太和縣農村的田間地頭便隨處可見農民們奔忙的身影;入夜的村莊,燈火通明,薄荷鍋下的熊熊火焰,四溢的油香,寄託著太和農民的希望。

市場需求

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加大了對薄荷產品的開發力度,相繼開發了薄荷煙、薄荷荼、薄荷枕、薄荷浴液等系列產品。其中,薄荷煙銷路極好,並出口到日本等國;薄荷荼也深受人們喜愛,並出口非洲各國。這無疑加大了薄荷葉和薄荷全草的市場需求,薄荷葉和薄荷全草行情一路上揚。薄荷葉價格由2005年的4-6元升為2006年的6-10元,出口級優質薄荷葉高達12元以上,且時有斷貨之憂。薄荷全草也由2005年的1.5-2元升為2006年的2.5-3元。同時一畝薄荷熬油收益僅為千元左右,而賣葉賣草收益卻高達兩千元以上,且熬油費工費時又費煤。相比之下誰還熬油呢?只有當薄荷油行情上漲到每公斤200元以上時,農民們才考慮熬油一事,薄荷油2006年收購價已達每公斤120元,且收購困難。

發展狀況

因為原有庫存越來越少,2006年又新產無幾,此前,薄荷葉的要貨量都是幾噸幾噸的,2006年動者十幾噸、幾十噸的。收購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為了滿足需求,薄荷種植戶便將頭道收穫了的薄荷再割二道,三道,甚至四道,五道。就這也時常斷貨。太和薄荷的現狀令人憂慮。但也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截至2006年,太和縣政府已撥出專項資金,在縣科委設立薄荷研究專項,由安徽省太和縣高效農業開發研究所繁育了近百畝薄荷良種,結合當前薄荷市場存在的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計畫選育出葉用薄荷,早熟薄荷和高油薄荷三個優良品種,以適應薄荷市場的變化。同時,該所在對薄荷良種進行選育的同時,也研究了一整套薄荷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製了“薄荷增產劑”,並探索了間作套種新模式。力爭為太和薄荷的重新崛起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