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清音

太和清音

太和清音最初起源於元末明初。清代中葉,太和清音流傳到太和,民間出現了自發性組織"清音會",平時約定十天半月一會,每逢婚壽、開業等喜事再集中演唱。演唱多在客廳或庭院中,演唱者圍桌而坐,各執樂器,各任一角,邊彈邊唱。

太和清音清音唱腔優美,曲調清麗,聽來婉轉柔和,令人清心舒懷,流行於亳州、太和地區。代表書目有《追舟》《秋江》等。

2009年,太和清音入選安徽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和清音
  • 代表人物:張洪奎、高虎、楊俊華
  • 始興年代:元末明初
  • 流行地區:亳州、太和
  • 經典劇目:《追舟》《秋江》等
  • 遺產類別:曲藝
歷史沿革,藝術特點,演唱形式,唱腔曲調,音樂器械,經典劇目,流行地區,傳承保護,流傳現狀,保護措施,傳承人物,入選非遺,曲藝價值,

歷史沿革

據《清音箏譜》記載:元末明初,潁州泉河南岸有一玄壇法師,學識淵博,且精通音律。他性喜弦歌,尤以琴箏為長,終日研習,寒暑不輟,吟唱出一種旋律作為曲歌,日與眾徒彈唱自娛。因其曲調清雅悠揚,故名“清音”。
清代中葉,太和清音流傳到太和,民間出現了自發性組織"清音會",平時約定十天半月一會,每逢婚壽、開業等喜事再集中演唱。演唱多在客廳或庭院中,演唱者圍桌而坐,各執樂器,各任一角,邊彈邊唱,自娛自樂。
1954年,太和縣文化館組織太和清音老藝人成立了業餘劇團,率先把太和清音彈唱改為戲曲上演。
1958年,太和清音傳統曲目《追舟》參加安徽省首屆曲藝匯演並獲獎,同年8月,太和縣清音戲劇團成立,在安徽省各地巡迴演出。
20世紀60年代初期,太和縣清音戲劇團被撤消。到20世紀80年代,太和縣文化館才恢復業餘清音組活動。
1979年以後,隨著老藝人相繼去世,太和清音瀕於失傳。

藝術特點

演唱形式

太和清音的演出形式為坐唱。演出時在庭院或客堂拼上二三張方桌,參演者圍坐,各執一件樂器,邊唱邊奏。一般一人一角,亦有一人多角。

唱腔曲調

太和清音的基本唱腔是四句腔,或名主調。單曲體,一板三眼,板起板落,結構規整,速度平緩,長於敘事。結構形式為:起腔過門→頭句腔(第一個上句)→二句腔(第一個下句),上句、下句不斷變化,循環往復,最後一個下句轉煞板(住板)→煞板過門,結束。除頭句腔外,四句腔的上句之間,下句之間都沒有嚴格的使用界限,實際上是以每上下兩句作為一個基本樂段。唱腔旋律偏於下行,屬五聲音階。
太和清音的唱腔與其流行地區的方言有著密切的聯繫,使用方言屬中原語系,使用中州音韻,十三道韻轍,上仄下平,按方言結合轍押韻。

音樂器械

太和清音的伴奏樂器有弦樂器和打擊樂器。弦樂器有墜胡、三弦、琵琶、箏。墜胡為主弦,箏最體現清音的特色。打擊樂器以月鼓為主,演奏者以月鼓直立右膝上側,以穩定鼓身,便於敲擊。左手執平板。其他如引磬、缽盂等僅作裝飾性的敲擊(打擊樂器均為法器)。

經典劇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文化部門挖掘了太和清音遺產,整理了《陳潘詞》《白蛇傳詞》《雪梅教子詞》《琵琶詞》等一批經典曲目,隨後的創作中,又逐漸出現《追舟》《秋江》《讓座》《女兒情》《請君太和來觀光》《蝶戀花》等現代劇目。

流行地區

太和清音起源於太和地區,隨後逐漸流傳至亳州阜陽等地。

傳承保護

流傳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小品、影視、歌曲、舞蹈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作為傳統曲藝的太和清音一度走向了衰落且幾近滅絕,中青年傳承人才匱乏。尤其是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曾經的老藝人為了生計,紛紛改行另謀生計,作為傳統曲藝的太和清音則鮮有人問津,當初的史記資料也都損失殆盡。

保護措施

在太和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文化部門的支持下,太和清音成功申報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這一古老的地方稀有曲種得以發揚光大,精品也越來越多。太和縣政府加大資金投入,著力扶持培養以于飛為代表的新一代清音演唱者,同時,老藝人張洪奎等人在清音演唱方式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創作了一批新的曲目,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欣賞需要。
為了讓太和清音更好地傳承下去,太和縣成立了清音傳承培訓基地,該基地為清音表演藝術家和青年學子之間搭建起了傳藝、繼承、創新的橋樑。

傳承人物

章雅林,太和清音藝人。太和人,活動於民國初年,他出身於清音世家,為太和清音的代表人物,人稱琵琶大王。其演唱講究抑、揚、頓、挫,節奏鮮明,起伏跌宕,以情感人。他常演的曲目有《賞雪》《昭君和番》《全家福》等。他還在唱腔里吸收了穿心調、上河調、下河調、鳳陽歌等,豐富了太和清音的表現力。
徐和昌,太和清音藝人。阜陽人,活動於民國初年。他與張彥之、張心田、哈西平等組織了清音會,在阜陽,太和等地開展演出活動,其唱腔優美、吐字輕俏,且屢創新腔,所唱曲目有《大賜福》《全家福》等吉祥如意的段子,也唱《昭君和番》《三娘教子》等。

入選非遺

2009年,太和清音入選安徽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曲藝價值

太和清音唱腔優美,曲調清麗,聽來婉轉柔和,令人清心舒懷,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使人的精神境界受到陶冶和升華,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文學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