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村,隸屬雲南省晉寧縣的昆陽鎮,東鄰滇池,南鄰興隆村,西鄰漢營村,北鄰甸心村,距縣城3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昆陽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交通方便。海拔1950米,年平均氣溫15.5℃,年降水量886.2毫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史村
- 外文名:Seeks the village
- 年平均氣溫:15.5℃
- 年降水量:886.2毫米。
村情概況,民族人口,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基層組織,文化教育,特色產業,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 晉寧縣昆陽鎮,距鎮政府所在地5 公里,到鄉
(鎮)道路為柏油 路,交通方便 ,距縣 3 公里。東鄰滇池,南鄰興隆村委會,西鄰漢營村委會 ,北鄰甸心村委會 。轄太史莊、灣子灣等5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627 戶,有鄉村人口1952 人,其中農業人口 1952 人,勞動力 1364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267 人。 全村國土面積 2.58 平方公里,海拔 1950 米,年平均氣溫 15.5 ℃,年降水量 886.2 毫米,適合種植 水稻玉米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209 畝,人均耕地 0.61 畝,林地 74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3432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406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 為主。
民族人口
截止2006年底,該村轄太史莊、灣子灣等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27戶,鄉村人口1952人(男性951人,女性1001人),其中農業人口1952人,勞動力136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67人);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2人,漢族1001人。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該村國土面積2.58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1209畝(其中:田840畝,地369畝),人均耕地0.61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07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畝;有林地7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4畝;水面面積330畝,其中養殖面積330畝;荒山、荒地225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 627 戶飲用井水,有627 戶通電,有 607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627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100 %和100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573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573 戶(分別占總數的91%和91%)。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 水泥 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3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3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12 輛,拖拉機 3 輛,機車 149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007 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63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32 畝。 到2006年底,全村有太陽能農戶 156 戶;有 3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3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3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3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 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118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2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504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3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343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225 萬元,占總收入的0.07 %;畜牧業收入 320 萬元,占總收入的0.1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716 頭);漁業收入 298 萬元,占總收入的0.01 %;第二、三產業收入 2589 萬元,占總收入的75 %;工資性收入 2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406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2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3 人(占勞動力的 %),在省內務工 43 人。
基層組織
文化教育
截止2006年底,該村無國小距離鎮中學4公里,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7人,其中小學生111人,中學生46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花卉蔬菜,主要銷售往 省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800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3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花卉蔬菜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花卉蔬菜產業。
人文地理
伏雲寺位於昆陽城北面太史村內,初建於明代,清康熙四十五年重修,現為公房。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由昆明永益房地產開發公司開發的園丁小區項目正緊鑼密鼓建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627 戶,共鄉村人口 1952 人,其中男性 951 人,女性 1001 人。其中農業人口 1952 人,勞動力 1364 人。該村以漢、彝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 彝族22 人,漢 族 1001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640 人,參合率84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96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 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627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209畝,年末集體總收入 5 萬元,有固定資產 200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2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級重大事項,財務收支情況 。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下設 4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5人,其中男黨員73人、女黨員12 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 5 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1 個,共有團員 2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