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樂五年(1407年)六月癸未置。
- 永樂六年春正月戊辰,設交阯太原鎮金場局。
- 永樂六年冬十月己卯,升交阯太原州為太原府。
太原直隸州,是明代交阯承宣布政使司下轄的一個直隸州,領富良縣、司農縣、武禮縣、洞喜縣、永通縣、宣化縣、弄石縣、大慈縣、安定縣、感化縣、太原縣十一個...
代州直隸州為古地名。位於山西省東部。隋文帝開皇5年(585年)改肆州為代州,於1913年被廢除。...
永樂六年冬十月己卯,升交趾太原直隸州為太原府,設太原府稅課司。 永樂七年九月乙酉,以交趾太原鎮金場局隸太原府。 永樂九年三月乙亥,升交趾宣化府土官同知黃...
太原府,古代地區名稱。東至直隸趙州五百五十里,東南至遼州三百四十里,南至沁州三百十里,西南至汾州府二百里,西至陝西吳堡縣界五百五十里,北至大同府朔州四...
太原承宣,又作太原承政司,是越南黎朝於北部設定的一個級行政區名,下轄三府八縣七州。其轄區範圍包括今天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件省、太原省大部和高平省部分地區...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山西布政司。是明清在今山西省地區和河北部分地區的一級行政區名,下轄6府3直隸州,布政使司衙門駐太原府。...
明洪武二年,州廢為縣。八年,復曰代州。清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屬山西布政使...《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山西二州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柢三關...
明朝行政區劃是指明朝時期對地方分級管理而實行的區域劃分。明初曾沿襲元朝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設府和直隸州,府以下...
按照明初山西的行政區劃,所謂太原指太原府,轄6個州20個縣;平陽即平陽府,轄6個州29個縣;澤是澤州,為省直隸州,轄4個縣;遼是遼州,省直隸州,轄2縣;沁指沁...
初,廢除府、直隸州、州的建置,裁府留縣,實行省、縣兩級建置,後又於省、縣之間增設道的建置,以道轄縣,陽曲屬冀寧道,省直轄縣,縣衙駐府城皇華館(今太原)...
絳州,古代地名。歷史上直隸州一級的行政地名,自北周有這一名稱,以後多有興廢,元、明、清為平陽府下轄縣的散州或省一級政權直接管理的直隸州。因興廢無常,其下...
明洪武元年(1368)置山西行中書省,九年(1376)改為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轄太原、大同、平陽、澤州、潞安、汾州六府,遼、沁二直隸州。其時,山西等處按察司分...
清初,稱代州,隸屬太原府。清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直屬山西。[2] 民國元年,廢代州,稱代縣,直屬山西省。民國三年,代縣屬雁門道。民國十六年,廢雁門道,直屬山西...
明,盂州降為縣,與平定州同屬山西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為直隸州,增領盂縣、壽陽縣,屬山西省。民國初,為平定縣和盂縣,屬山西冀寧道,後直轄山西省...
清代為忻州。順治、康熙期間繼續為太原府轄; [3] 雍正二年(1724)升直隸州,領定襄、靜樂二縣; [3] 民國元年(1912)廢州為忻縣。十九年廢道改由省轄; [3]...
明洪武二年(1369年),仍復為五台縣,屬太原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屬代卅,仍轄於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代州升為直隸州。 [5] 民國三年(19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