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原溫氏
- 得姓方式:己姓、姬姓,分別為蘇忿生、唐叔虞後裔
- 籍貫:太原郡祁縣
- 代表人物:溫羨、溫嶠、溫彥博
太原溫氏出自己姓、姬姓,分別為蘇忿生、唐叔虞後裔。家族的歷代名人輩出:東漢護羌校尉溫序、曹魏涼州刺史溫恢、西晉光祿大夫溫羨、東晉開府儀同三司溫嶠等人,最為著名的是初唐溫氏三傑:溫大雅(禮部尚書)、溫彥博(宰相)、溫大有(...
祁姓出於山西太原一帶,故祁姓的堂號為“太原”,有認祖循宗之意。太原堂也是溫氏家族的堂號,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至今仍有“太原堂”的圍龍屋。太原王氏起源於山西的太原,從魏晉到唐朝都非常顯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
溫恢(178-223年),字曼基,太原郡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大臣,涿郡太守溫恕的兒子。溫恢出身太原溫氏,少有大志。舉孝廉,歷任廩丘縣長、鄢陵縣令、廣川縣令、彭城相、魯國相,頗有政績。得到曹操賞識,授丞相主簿,出任...
溫大有出身漢唐名門士族太原溫氏,家族世系如下:父親:溫君攸,北齊文林館學士,入隋為泗州司馬。兄長:溫大雅,官至禮部尚書,封黎國公;溫彥博,官至中書令,封虞國公。兒子:溫瓚;溫瑜,唐祠部郎中;溫瑾;溫璩,職方郎中、陝州刺史...
溫羨(?-307年),字長卿,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東漢護羌校尉溫序之後,三國時期魏國揚州刺史溫恢之孫,濟南太守溫恭之子,西晉官員。溫羨出身太原溫氏。兄弟六人並知名於世,被稱為“六龍”。溫羨少以朗寤見稱,先被齊王司馬...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溫造出身太原溫氏,是曹魏揚州刺史溫恢的後裔。溫恢九世孫溫裕,仕北魏為太中大夫。其子溫君悠,入隋後官至泗州司馬。(家族成員參考資料)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一十五》《新唐書...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溫彥博出身於太原溫氏,是曹魏揚州刺史溫恢的後裔。溫恢九世孫溫裕,仕北魏為太中大夫。其子溫君悠,入隋後官至泗州司馬。表格參考資料: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新唐書·卷九十一...
溫序(?-30年),字次房,東漢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出身太原溫氏,曾任州從事。概述圖片來源:《古聖賢像傳略》。人物生平 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溫序受平定北州的騎都尉弓里戍賞識推薦,被漢光武帝越級提拔為御史,後...
溫大雅出身漢唐名門士族太原溫氏,家族世系如下:父親 溫君悠,北齊文林館學士,隋朝泗州司馬、司隸從事。兄弟 溫彥將(溫大有),唐朝太原縣令、大將軍府記室、中書侍郎、清河郡公。溫彥博(574年-637年),字大臨,唐朝宰相。兒子 溫無...
溫嶠出身於太原溫氏,是東漢護羌校尉溫序六世孫。曾祖溫恢,曹魏涼州刺史。父輩溫羨、溫襜“兄弟六人並知名於世,號稱“六龍”。天祖:溫序,字次房,東漢護羌校尉。高祖:溫恕,東漢涿郡太守。曾祖:溫恢,字曼基,曹魏涼州刺史。祖父...
石城溫氏出自己姓,來源於太原溫氏,始祖是唐朝宰相溫彥博的30代孫溫尚簡。先祖 溫平公,己姓溫氏始祖,夏朝溫國國君。溫疥,太原溫氏開基始祖。溫序,東漢官員。溫恢,溫序曾孫,三國時期曹魏大臣。溫彥博,溫恢十一世孫,唐朝宰相。溫革...
《宋拓溫彥博碑》,是2023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歐陽詢。內容簡介 溫彥博(五七四-六三七),字大臨,出大太原溫氏,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隋泗州司馬溫君悠次子,禮部尚書溫大雅弟。在隋為文林郎、通直調者...
溫厝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塗寨鎮下轄村。唐末,溫氏村民從山西太原遷此建居,以姓氏得名。溫厝村位於塗寨鎮西部,緊鄰螺陽鎮工農村及松星村,東鄰上村村,北鄰靈山村,西至螺陽鎮工農村,南至螺陽鎮松星村,距離鎮只有2公里,...
寶樟行政村,曾名火燒寮。位於廣東省普寧市南陽山區船埔鎮,離市區30公里。由龍窩、上新屋、火燒寮3個自然村組成。全村864人。明末,溫氏一支從山西太原堂上到此搭草寮而居,燒炭度日,常失火,稱火燒寮,後為取吉利,改名寶山樓,...
濟源溫氏人才輩出,是繼唐初太原祁縣“三彥”之後,溫氏歷史上最輝煌時期。溫佶是太常丞贈諫議大夫,溫邈、溫造、溫遜三兄弟有“三虎”之號。特別是溫造,是濟源溫氏彪炳史冊的代表人物。人物起源 溫佶次子:溫邈,字順之,遠祖出於...
石城溫氏出自己姓,來源於太原溫氏,始祖是唐朝宰相溫彥博的30代孫溫尚簡。先祖 溫平公,己姓溫氏始祖,夏朝溫國國君。溫疥,太原溫氏開基始祖。溫序,東漢官員。溫恢,溫序曾孫,三國時期曹魏大臣。溫彥博,溫恢十一世孫,唐朝宰相。
親屬成員 祖父:丘和,特進、譚國公、荊州都督。父親:丘行淹,少府監、沅陵平公,贈工部侍郎。妻子:太原溫氏,中書令溫彥博孫女、延州刺史溫挺之女。岳母:千金公主,唐高祖李淵第十八女。兒子:丘知幾,拜中散大夫、清池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