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2年是我市率先發展的起步之年。一年來,全市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忠誠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開拓創新,團結奮進,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市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主要指標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創“九五”以來最好水平。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33.6億元,增長13.5%;財政總收入46.7億元,增長21.6%(包含兩個省直稅務分局,財政總收入為72.5億元,增長1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6元,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3077元,增長12.4%。實現了率先發展的良好開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原市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
  • 地區:太原市
  • 類型:工作報告
  • 國家:中國
基本信息,主要內容,

基本信息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主要內容

一、2002年工作回顧
2002年是我市率先發展的起步之年。一年來,全市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忠誠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開拓創新,團結奮進,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市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主要指標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創“九五”以來最好水平。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33.6億元,增長13.5%;財政總收入46.7億元,增長21.6%(包含兩個省直稅務分局,財政總收入為72.5億元,增長1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6元,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3077元,增長12.4%。實現了率先發展的良好開局。
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去年扶持的41個市屬潛力產品項目,90%建成投產、70%達產見效;列入省“1311”規劃的71個潛力產品項目,71%投產。潛力產品企業實現工業產值204億元,拉動全市工業增長11.7個百分點。產品、產業和所有制結構發生趨勢性變化。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產業鏈延伸,附加值增加,效益逐步顯現;生物製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初具雛形,發展勢頭強勁。非公有制經濟活力日益增強,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5%,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20%。結構調整三年初見成效的目標基本實現。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80.4億元,增長16.3%;工業增加值完成115億元,增長15%;實現利稅31.9億元,增長18.2%。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82.2,比上年提高6.3。國有企業兼併、破產、重組和投資主體多元化改革逐步加快。高新區、經濟區、民營區發展健康,正在成為全市新的經濟成長極。高新區國內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51.9%和63.8%。經濟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和稅收分別增長120%和31%。民營區工業總產值增長1.3倍。
城市建設力度加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7.6億元,增長20.3%。黃河水源城市供水、二電集中供熱、勝利橋加寬、和平北路、南內環橋西引道、柴西路、迎春街、城坊東街、濱河東路向北延伸南段、舊晉祠路南段拓寬改造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運,新增集中供熱能力600萬平方米,新增煤氣供氣能力1.1億立方米。各類房產竣工263萬平方米,房產交易額39億元。經營城市取得新突破,國土純收益5.6億元,廣告經營權拍賣成交額1.3億元。公路網建設步伐加快,增加水泥、瀝青路面250公里。
城市環境進一步改善。大力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拆除違建臨建310萬平方米,取締馬路市場185個,新建規範蔬菜市場90個,鋪裝便道115萬平方米,整飾建築立面671萬平方米,新增綠地317萬平方米,對32條主幹道、出口路進行了整治和美化亮化,改造了20個交通路口。迎澤公園免費開放,新建了一批貼近市民的廣場和遊園,綠化覆蓋率達到33.7%,綠地率26.8%,人均綠地7平方米。汾河景區榮獲“杜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市區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二級以上天數達到153天,主要污染物指標平均下降15%以上。生態建設邁出新步伐,環城林帶完成7.8萬畝。城市規划進一步加強,編制了文物古蹟保護規劃等25個專業性規劃和6個分區規劃。
農村經濟健康發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26.9億元,增長14.2%。農業結構日趨最佳化,糧經比由上年的7:3調整為6.4:3.6,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上升到37.4%。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10個,完成農產品加工產值20億元。退耕還林44.7萬畝。鄉鎮企業完成增加值56.6億元,增長30.6%。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解決了10萬人的飲水困難,2.9萬人脫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