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體育事業發展“十三五”(2016-2020年)規劃

太原市體育事業發展“十三五”(2016-2020年)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原市體育事業發展“十三五”(2016-2020年)規劃
  • 發布日期:2016年12月28日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我市迎接2019年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以下簡稱“二青會”),體育事業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為更好發揮體育在改善民生、調整產業結構、促進消費升級等方面的獨特作用,全力做好“二青會”籌備工作,根據《太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省有關規劃精神,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一)“十二五”時期體育發展成就
“十二五”期間,我市體育工作全力推進民眾體育社會化、競技體育專業化、體育產業市場化、體育工作法制化、體育品牌特色化的體育“五化”建設,精心打造了“太原國際馬拉松賽、龍城賽龍舟、全國籃球城市、汾河體育健身長廊”四張龍城特色體育名片,使人民民眾共享了體育發展成果,充分彰顯了體育事業的綜合功能和社會價值,為“十三五”時期體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民眾體育蓬勃開展。(1)在各關鍵指標上,2015年底,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32%以上,《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人數比例明顯增加,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48平方米,市縣兩級實現了全民健身“三納入”,人均體育事業費達到2元。(2)在活動開展上,“十二五”期間,每年舉辦各類民眾體育活動達3000餘次,參加民眾近200萬人次,形成了太原國際馬拉松賽、龍城賽龍舟、“活力龍城、享受籃球”全民健身籃球賽等品牌賽事,發展完善了新春體育節健身大拜年、迎新春登高、機關健步行等傳統健身活動,還以社區為依託,開展了“龍城全民健身社區行”活動,將健身展示技能培訓、科學健身指導送到了老百姓身邊。(3)在組織建設上,2015年底,100%鄉鎮街辦有文化站和文體專管員,80%的社區和60%的農村有文體專管員,基層體育社團300餘個,社區健身指導站總計1902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7130人,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8人。(4)在科學健身服務體系上,2015年底,完成了全國第四次國民體質監測7200個樣本量的監測任務和山西省《國家體育鍛鍊標準》1200個樣本量測試,進行了1440個民眾體育現狀入戶調查;成立了市級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扶持5個縣(市、區)成立國民體質監測站。(5)在青少年體育發展上,2015年底,創建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3所,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8所,創立了太原市天龍山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基地,舉辦了陽光體育科學健身校園行活動。
2.競技體育穩步提升。(1)在訓練體系上,基本形成了以市屬專業體工隊為一線、市屬體校為二線、市屬訓練點校為三線的層次分明、年齡銜接的競技訓練梯隊。(2)在人才隊伍建設上,2015年底,創建了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1個、省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4個;培養了11名國際級裁判員,86名國家級裁判員,486名國家一級裁判員,2000餘名國家二級裁判員;現有專業教練員80名,在訓運動員1071人。(3)在競賽成績上,我市運動健兒在國內外各項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2013年全國第十二屆運動會上太原籍運動員獲得3金、3銀、4銅,為山西省體育代表團奪得了10枚獎牌,在全國排名第15位作出了突出貢獻。2014年山西省第十四屆運動會上取得了金牌265.5枚、總分6205.75分、輸送貢獻獎354枚金牌,均列全省第一,被組委會授予體育道德風尚獎,民眾體育項目獲得老年組21個金獎、3個銀獎,職工組12個一等獎,6個二等獎和10個三等獎,均居省運會群體項目之首,此外圓滿完成了開閉幕式、9個競技體育項目、2個民眾體育項目的承辦及後勤保障工作。第十七屆仁川亞運會上獲得2金1銅。2015年全國第一屆青年運動會上獲得11金、9銀、7銅的優異成績,所獲金牌數在55個參賽城市中位列第九,在所有參賽省會城市中位列第六,創造了我市參加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的最好成績,實現歷史性突破。
3.體育產業方興未艾。(1)在健身休閒產業上,2015年底,全市市級體育經營單位有60家(高危險性體育經營單位58家);市級體育經營單位年營業額約2.2億元,營業面積約12.6萬平方米,年接待量約122萬人次,體育從業人員660人。(2)在競賽表演業上,目前有山西汾酒男籃、山西興瑞女籃兩支職業籃球俱樂部征戰CBA、WCBA;先後舉辦了女子摔跤世界盃、國際青少年桌球公開賽和“傅山杯”全國傳統武術邀請賽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賽事活動,並在賽事運作過程中採取了競賽冠名、特許經營等市場化運作手段,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3)在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上,鼓勵企業在體育旅遊上進行投資,太鋼集團投資興建了花園體育文化中心,中保集團在森林公園建設了高爾夫俱樂部及高爾夫練習場,並通過單項協會來開展體育旅遊文化活動,騎游協會、棋類協會、武術協會等與市文物局在小太山開展了“9·9重陽登山節”,創立了包括體育為內容,“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主題的太山八雅文化,打造了體育與旅遊相結合的文化品牌。
4.體育設施建設全面提速。(1)在綜合型場地設施建設上,2015年底,市縣兩級共有“全民健身中心”6個、體育館4個、體育場4個、“全國優秀體育公園”1個;在汾河景區啟動了“汾河體育健身長廊”一期工程,建設了7個籃球場、7個足球場、7個網球場,1個檯球、桌球活動中心。(2)在民眾性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上,2015年底,全市52個鄉鎮實現了鄉鎮健身廣場全覆蓋,948個行政村、516個社區實現了全民健身設施全覆蓋;打造了汾河體育健身長廊,啟動了100塊社區籃球場(多功能活動場)工程建設,陽曲縣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項目、杏花嶺區可拆裝式游泳場項目列入省、市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項目;在全市社區新裝和更新了健身路徑570餘套。
5.體育法制持續推進。(1)在體育法律制度建設上,2014年廢止了我市第一部地方性體育法規《太原市體育經營活動管理辦法》,分別於2010年和2011年,以政府名義出台了《太原市全民健身路徑建設管理辦法》和《太原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1—2015年)》。(2)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上, 2011年成立了行政審批處,根據《太原市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實施方案》,共梳理出包括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獎勵、行政強制、行政確認、其它行政權力等內容的6大類25項權力清單,制定了責任清單。(3)在行政執法方面,狠抓了依法行政執法隊伍的建設,維護了體育發展的良好秩序,積極開展行政執法專項整治活動。(4)在普法與法制宣傳教育方面。對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體育法律法規,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培訓和講座,全市體育工作者和社會公眾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
6.體育科技水平和人才隊伍建設水平明顯提高。(1)在體育科技服務上,建立了“監測、評價、指導”一體化的全民健身科技服務體系,“訓練、科研、醫務”一體化的運動訓練科技服務模式,“選項、開發、推廣”相互配套銜接的體育產業科技服務體系,“調研、諮詢、決策”程式化的體育科技服務體系。(2)在幹部人才隊伍建設上,全面實施“素質提升”工程,推行了導師帶徒、工作日誌、月總結月計畫、研究課題等項制度;分三批對系統300餘名幹部進行了封閉集中軍訓;組織全系統120餘名領導幹部赴北京體育大學參加幹部能力提升培訓班。(3)在運動員隊伍建設上,出台了太原市《關於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抓好運動員隊伍建設,完善梯隊建設,形成一支基礎渾厚,高、精、尖突出的運動員隊伍。
(二)“十二五”時期體育發展不足
“十二五”時期,太原市體育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集中表現為廣大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和社會體育資源相對不足之間的矛盾。(1)民眾體育方面,體育健身活動還無法滿足市民的需要,民眾性體育組織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還亟待加強,城鄉、區域、群體之間體育發展仍不協調。(2)競技體育方面,優勢競技項目量少面窄,特別是田徑等基礎項目依然薄弱,足、籃、排等集體球類項目整體水平亟待提高,青訓體系還有待完善。(3)體育產業方面,體育市場培育有待加強,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尚未建立,體育產業結構不合理。(4)體育場地設施方面,設施資源總量不足且分布不夠均衡,一方面無法滿足民眾日常體育健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無法滿足舉辦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場館設施需要。
(5)體育法制建設方面,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事中事後監管措施還有待加強和進一步落實。(6)體育科技與人才建設方面,體育科研在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發展中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競技運動等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還無法滿足我市體育事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
(三)“十三五”時期太原體育事業發展機遇
1.國家對體育事業的重視上升到新的高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重視發展體育事業。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上的講話對發展體育事業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國夢”的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體育事業的布局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論述,並對體育事業發展中幾個重要領域的關係作了科學闡述,為體育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於我們充分認識體育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價值作用,科學編制體育事業“十三五”規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014年10月,國務院頒布《關於加快體育發展產業促進體育消費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則從操作層面明確了體育事業,特別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方向,指出發展體育事業及所帶動的體育產業在我國經濟成長進入新常態後的重要作用,提出“推動體育產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實現體育產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檔案對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未來發展做了非常細緻的闡述,成為我們編制體育事業“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參考檔案。
2.“兩博會”舉辦標誌山西省體育步入全面發展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完成綜改試驗區建設第二階段任務的重要時期,作為改善民生,促進消費升級,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在此過程中必將發揮重要作用,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對此做了很好地注釋。2015年10月在太原舉辦的2015中國體育文化·體育旅遊博覽會(兩博會)是我省承辦的規格最高的體育展會,一方面向全國展示了山西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體育事業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則讓全省幹部民眾重新認識了我省豐富的體育文化和體育旅遊資源,有利於統一全省上下思想,共同推進我省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3.“二青會”是推動太原市體育事業大發展的重要契機
2015年7月國務院同意山西省承辦2019年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這是建國以來在我省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綜合性體育賽事,是全省的一件大事、盛事。太原市作為主賽區,將承擔60%以上的比賽任務、開閉幕式和大量的組織宣傳、服務保障。這是省委、省政府交給我市的光榮任務,也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性機遇,將成為激勵全市人民推動各項事業更好發展、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任務的強大動力。“二青會”的舉辦也是促進我市在競技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體育產業發展以及民眾體育開展等全面發展的契機。
二、“十三五”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市委有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十三五”謀篇布局,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體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主線,大力發展民眾體育事業,繼續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積極培育體育產業,深化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充分利用好體育場館,實現競技體育和民眾體育協調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齊頭並進,體育發展理念和體育發展模式相互印證的嶄新格局,推動太原體育事業創新跨越發展,助力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為紮實做好“五個一批”的落實,為實現“六個表率”、推動“六大發展”、辦好“二青會”、促進富民強市匯聚體育系統正能量。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發展體育事業與發展體育產業相結合
堅持把社會效益擺在首位,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體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城鄉居民享有體育基本公共服務權益。充分兼顧體育的公益性與產業性特徵,積極發展適應社會需求的體育產業,豐富和提升體育發展內涵。
2.堅持加大投入與轉變發展方式相結合
強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中的主導地位,明確公共財政對體育事業的投入責任。積極引入市場機制,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體育事業。進一步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效率,促進體育發展轉型升級。
3.堅持突出重點與均衡發展相結合
堅持以體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切實解決人民民眾最需要、體育發展最薄弱領域的問題。堅持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協調好體育“三大塊”、當前與長遠、需要與可能、重點與一般等重大關係,促進體育科學發展。
4.堅持依法治體與科學發展相結合
完善體育法規制度體系,完善科學、民主和依法決策機制,增強體育法治觀念,加強體育法制建設,促進依法治體、依法行政,將體育工作納入法治軌道。
(三)總體目標
努力形成體制機制靈活、人才結構合理、場地設施優良、民眾體育普及、競技水平領先、體育產業繁榮、賽事活動豐富、體育社團活躍、對外交流廣泛的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強力推動民眾體育社會化、競技體育專業化、體育產業市場化、體育工作法制化、體育品牌特色化的體育“五化”建設,做好“二青會”的東道主。力爭到“十三五”末,使我市體育工作在中西部同類城市中處於領先地位,提高太原市的影響力。
1.民眾體育普及度提高。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貫徹《“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著力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與青運同行”系列活動,引導市民“強健體魄·陽光生活·共享青運”,營造全民參加青運、奉獻青運、服務青運的良好氛圍。全市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人數達230萬,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達到142萬;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6平方米以上;市、縣兩級全部實現全民健身“三納入”,逐步加大對全民健身事業的投入力度,全面實現山西省全民健身“6565”工程目標。【6565工程:市級“六個一工程”即“一個綜合體育場、一個綜合體育館、一個游泳館、一個大(中)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一個全民健身戶外活動基地(大型體育主題公園)、一個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縣(市、區)級“五個一工程”,即“一個標準體育場(田徑場)、一個體育館、一個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一個體育主題公園(或健身休閒基地)、一個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提倡有條件的縣(市、區)建設融綜合體育館、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游泳池、體質測定中心於一體的綜合全民健身中心。街道(鄉鎮)級“六個一工程”,即“建立一個小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全民健身活動廣場或多功能運動場)、一個健身組織網路(健身指導站、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一批晨(晚)練點、一支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一個特色體育項目、一個國民體質監測站”。社區(行政村)級“五個一工程”,即“建立一個適合社區(農村)特點的體育場地設施(多功能運動場)、一個健身組織(體育隊伍、社區體育俱樂部等)、一個傳授體育技能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組)、一個民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一套體育活動和設施管理的長效機制”。】
2.競技體育實現跨越發展。圍繞我國建設體育強國總體目標,堅持學習先進發展理念、完善訓練管理體制、培養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創造一流運動成績發展思路,夯實基礎,實現省運會保持領先,青運會穩中求進,全運會確保奪金,奧運會有所建樹。
3.體育產業實力逐漸壯大。全面落實《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進一步完善我市發展體育產業的基礎,建立適合體育產業發展政策體系,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到“十三五”末,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6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的1%,從業人員超過0.5萬人。建設太原綜合類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成立體育產業集團,完善體育產業基礎,提高體育服務業的比重。
4.體育設施水平大幅提升。規劃、新建、改造一批承接“二青會”賽事的體育場館和民眾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完善全市公共體育設施網路,改善市、縣(市、區)、鄉鎮(街辦)、村(社區)民眾健身條件。
5.體育法制建設更趨完善。體育類法律法規規章得到全面、正確、有效實施,體育公共服務職能落實到位。體育行政執法主體及執法行為基本得到規範,體育行政執法水平進一步提高,體育行政執法責任製得到有效落實。
6.體育科研與人才建設開創新局面。進一步完善體育科技、教育、文化工作體制機制,充分發揮體育科技服務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加強體育科研科技成果的推廣、套用,提升體育科技在體育事業發展中的貢獻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並創新體育人才工作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全市體育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
三、主要任務
(一)民眾體育
1.深入開展以“強健體魄·陽光生活·共享青運”為主題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動。(1)努力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動,把市縣兩級品牌活動做強做大,一市一品牌、一縣一亮點,一鄉(鎮)一傳統,一村(社區)一特色,一行一體育文化。 (2)努力打造“三邊”工程,因地制宜、小型多樣、貼近百姓,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依託企業,繼續舉辦“龍城全民健身社區行”活動。(3)在全市開展“全民健身與青運同行”活動,營造濃郁全民健身氛圍,掀起新一輪全民健身熱潮。
2.全民健身隊伍逐步擴大。(1)構建全民健身網路體系,100%的社區和80%的行政村要配備文體專管員,在社區、公園、廣場、體育場館,特別是新建小區建立更多健身站點,力爭“十三五”期間,我市各級各類全民健身站點達到2100個。(2)以各類健身站點為依託,利用各級體育運動學校(院),培養專業體育指導服務人員和從業人員,建立和提升各級體育健身服務機構的綜合體育指導水平,促進各類體育活動場所健身專業化、科學化。(3)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不斷壯大,繼續狠抓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和註冊工作,建立多種培訓渠道,壯大指導員隊伍,每個社區、行政村至少有2名以上有等級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全市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總數增加到10000人以上,全市每千人擁有2名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4)成立市全民健身志願者組織,組織社會志願者、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體育院校大學生為大型群體和競體賽事、重大體育活動提供志願服務,同時將體育志願服務送進社區、農村、廠礦、學校,邊遠地區。
3.強化公共體育服務水平。(1) 積極推動各級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加快推進企事業單位等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學校體育場館課餘時間要向學生開放,定期定時向社會開放,開放期間要採取有力措施加強安全保障。(2)探索社會保障卡(醫療保險卡)支付健身費用工作,促進民眾增強體育健身意識。
4.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體系再上新台階。(1)制定並發布適應本地居民生活條件的體育健身活動指南,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發揮全民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2)以市縣兩級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名義積極開展面向各個層面的國民體質測試,每年市縣兩級進行體質監測人數累計達5000人(次)。(3)國民體質監測站(點)達到縣(市、區)全覆蓋,完成市縣兩級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及站點延伸測試器材設備的配備,加大縣區監測隊伍培養力度,完成全國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太原市承擔的監測任務,並完成市級國民體質監測公報。(4)通過舉辦體育健康講座,建立健全社會體育人群健康雲數據“網際網路+”平台,構建社會體育指導服務人員從業培訓與服務,社會體育指導服務人員、社區及健身場所運動處方與運動指導保障體系等方式做好體育健康服務。
5.重視青少年、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開展。(1)在青少年體育活動組織建設上,創建2-3所國家級體育傳統校,創建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0所,創建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0所,積極參加省局和總局舉辦的各種賽事和活動,開展太原市青少年戶外營地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使每年參加活動的學生達到2000人(次),做好校園足球工作,不斷增加學校“足球人口”。(2)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改委等12個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老年人體育工作的意見》,各類體育組織、體育設施要為婦女、老年人、職業群體與殘疾人參加體育鍛鍊提供條件,積極推廣簡便易行和適應老年人、殘疾人心理生理特點的體育健身方法。
(二)競技體育
1.改善運動訓練設施。以承辦“二青會”為契機,整合訓練單位現有資源,調整項目布局,最佳化項目結構,推進訓練基地和場館建設,集中力量建造2-3個有規模、有影響、有品牌的訓練基地,改善太原市競技體育硬體設施不足的現狀。
2.合理布局運動項目。根據國家體育總局與山西省體育局的運動項目布局,結合我市實際,對目前競技體育重點項目、傳統項目、新建項目和一般項目進一步進行調整,使之更加合理分布,為我市培養和輸送優秀競技體育後備人才打好基礎。
3.完善訓練管理體制。形成一套科學、系統、規範、常態的管理體系。建立教練員選拔、管理、考核、獎勵制度;完善高水平運動員引進制度,業餘運動員招收、輸送、獎勵制度,專業運動員選拔、考核和獎勵、退役後就業、學習制度,訓練管理人員考核、獎勵制度。落實運動員文化教育保障體制,完善日常訓練管理規範制度,推行訓練工作日誌制度,完善訓練日常經費保障制度、訓練專項補貼保障制度,建立備戰、參加大型綜合運動會獎勵制度,完善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制度。加強後備人才基地創建力度,爭取新增1-2個省級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制定實施我市足球改革發展規劃。
4.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通過制定激勵政策,調動教練員積極性,提升教練員在體育系統的地位。加強教練員培訓工作,全面提升教練員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在職稱和待遇等各個方面向教練員傾斜,解除教練員的後顧之憂。樹立教練員先進典型,激發教練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根據《太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結合我市教練員匱乏的現狀,補充招聘教練員。為完成“二青會”目標任務,有效引進一批高水平教練員人才隊伍和科研人才隊伍。
5.加強運動員隊伍建設。以“二青會”為契機,制定太原市引進高精尖優秀人才政策,引進120名有潛質的運動員。提振太原競技體育發展,完善運動員梯隊建設,形成一支基礎渾厚,業務突出的運動員隊伍。樹立一批優秀金牌尖子運動員榜樣,帶動全體運動員學習先進,爭取更好的運動成績。採用自訓、聯合培養等方式儲存一批符合“二青會”的適齡運動員隊伍。恢復縣區一級的業餘訓練,聯合教育部門出台優惠政策,通過等級運動員技術等級的審核、認定,給予學生更多的升學實惠,調動在校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
6.加強裁判員隊伍建設。完善裁判員管理體制,加大裁判員培養力度,加強裁判員管理監督,提高裁判員專業水平,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業務水平高,人員相對穩定的高素質裁判員隊伍。培養5-10名國際級裁判員,50-60名國家級裁判員,300名國家一級裁判員,1500名國家二級裁判員。
(三)體育產業
1.抓緊建立太原市體育產業集團。整合已有土地、場館資源成立太原市體育產業集團,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驅動相結合,發揮兩方面的積極性,擴大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帶動體育產業大發展。
2.建設太原綜合類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發揮我市省會城市優勢,通過體育產業孵化基地,打造人才、資金、項目平台,吸引企業和個人進入市場。支持鼓勵企業大膽創新,在高科技領域不斷發展,著力推進體育服務業龍頭項目和其他項目實施。以太原國際馬拉松賽、龍城賽龍舟等品牌賽事為切入點,積極舉辦、承辦有影響、有特色、高水平體育賽事、體育會展和體育商貿等大型體育活動。打造體育產業園,力爭“十三五”期間把太原建設成為綜合類國家體育產業基地。
3.推動健康休閒運動產業發展。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閒設施建設運營,創新健身休閒運動項目推廣普及方式,進一步健全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打造健身休閒綜合服務體,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健身俱樂部。豐富業餘體育賽事,積極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極限、馬術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時尚休閒運動項目,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閒示範區、健身休閒產業帶。
4.促進職業體育俱樂部發展。大力推進我省職業體育俱樂部建設,鼓勵和扶持大型企業、集團在足球、籃球、桌球等項目上投資組建職業體育俱樂部,簽約知名運動員和教練員,培養高水平職業運動員,參加全國有關職業聯賽,力爭在聯賽中取得好成績。不斷提高體育職業化水平,帶動體育廣告、贊助、轉播權轉讓、體育專用標誌經營開發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在汾酒男籃、興瑞女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發展我市足球職業隊伍,力爭在2020年組建我市國內甲級足球隊。
5.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專業和職業體育賽事,鼓勵申辦和創辦高水平比賽,在太原國際馬拉松賽、龍城賽龍舟基礎上,積極舉辦、承辦有影響、有特色、高水平體育賽事,提升我市的知名度。支持發展拳擊、散打、汽車、機車等民眾喜聞樂見和觀賞性強、商業價值高的體育項目。
6.促進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互動發展。發揮體育產業的綜合效應和拉動作用,促進體育旅遊、體育會展、體育文化、體育出版等相關業態發展。結合我市山地資源條件,開發休閒腳踏車、徒步越野、極限戶外運動。挖掘我市歷史資源,通過民俗體育活動大力發展體育與文化產業的融合。
7.加快體育產業信息化建設。推廣“網際網路+體育”的發展模式,推動網際網路體育發展。開展網上預約體育運動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組織開展體育活動、展示展銷體育服務和產品。鼓勵開發套用智慧型手機體育應用程式(APP),支持體育企業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覆蓋全市的“智慧體育”服務網路和平台。
8.做好體育彩票管理工作。深入貫徹《彩票管理條例》,進一步完善體育彩票發行制度和市場管理制度,健全發行銷售監督機制,確保體育彩票市場的安全和信譽,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豐富體育特色彩票品種。進一步加強體育彩票各項基礎建設,提高管理、服務和行銷水平,穩步擴大市場。
(四)體育設施建設
1.規劃建設一批承接“二青會”場館設施。(1)新建太原網球中心,在“二青會”期間承接網球比賽。(2)新建太原水上運動中心,在“二青會”期間承接皮划艇、賽艇比賽。(3)新建沙灘排球場,在“二青會”期間承接沙灘排球比賽。(4)新建太原旅遊職業學院體育館,在“二青會”期間承接排球比賽。(5)建設青運村,接待來自全國各個省市的青運會參賽隊伍。
2.改造一批承接青運會賽事場館設施。(1)改造太原濱河體育中心,在“二青會”期間承接桌球、舉重比賽,同時作為新聞中心。(2)改造太原小輪車場,在“二青會”期間承接小輪車比賽。(3)改造西山城郊森林公園,在“二青會”期間承接山地腳踏車比賽。(4)改造太原學院體育場,在“二青會”期間承接足球比賽。
3.規劃和完善公共體育配套設施。(1)建設太原市體育訓練中心,在提供運動員專業訓練以及承接大型體育賽事的基礎上,為民眾提供體育健身服務。(2)積極推進市、縣(市、區)、鄉鎮(街辦)、村(社區)四級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結合太原特色,繼續推動實施全民健身“6565”工程建設,保障各地民眾參與全民健身和體育休閒活動。(3)積極推進滿足市民休閒健身的城市綠道系統規劃建設,根據我市總體布局和特點,規劃建設以“一河(汾河)、兩山(東、西山)、七湖(晉陽湖、迎澤湖、龍潭湖、文瀛湖、森林公園人工湖、清徐東湖、清泉湖)”為中心,連線全市旅遊景區、休閒公園、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城市綠道系統,促進體育健身、旅遊休閒、城鄉交流和綠色經濟的快速發展。(4)積極推進具有體育特色的主題公園規劃建設,結合汾河景區南、北延伸工程,同步延伸汾河體育健身長廊,實現景區與健身設施同步規劃同步施工。(5)規劃建設籃球主題公園,以打響全國“籃球城市”名片為目標,規劃建設一座以專業籃球比賽館、室外籃球場、籃球運動歷史陳列、籃球知識普及、籃球活動開展、籃球名人蠟像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籃球主題公園,將籃球運動發展和城市文化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6)在城市公園規劃中加入體育活動設施,按照國家體育總局《戶外健身場地設施基本建設標準》要求,在對公園、社區公用場地進行規劃、改造和建設中因地制宜地建設體育設施,促進全市體育設施分布更趨均衡,最大限度滿足就近服務人口的網路狀公共體育設施布局。
4.積極推進各級政府制定的城市建設中配套體育設施用地規劃政策落實。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體育設施用地納入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畫,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按相關標準規範配套民眾健身相關設施,按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執行,並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凡老城區與已建成居住區無民眾健身設施的,或現有設施沒有達到規劃建設指標要求的,通過改造等多種方式予以完善。
(五)體育法制建設
1.繼續加強體育立法工作,切實提高政府立法質量。(1)加強立法工作,重點圍繞太原體育發展方式轉變、深化體育體制機制改革與加強體育行政監督等方面,加強體育立法工作。(2)結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對體育需要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意見,適時組織清理、修改和廢止體育類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檔案。
2.紮實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1)健全完善行政執法體系,建立權責統一、運行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不斷推動體育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落實,努力規範體育行政執法行為。(2)加強行政執法與監督工作,重點抓好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與專業技術性強、危險性大、社會影響性大的體育項目經營場所及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的行政執法與監督,切實維護公共利益和經濟社會秩序。
3.不斷加大依法行政宣傳力度。結合實際制定體育“七五”普法規劃和年度體育普法計畫,明確普法內容和工作安排。加強民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以及重要法規、政策、條例的宣傳,為體育改革和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六)體育科技與人才建設
1.健全體育科技工作服務體系。(1)加強太原市體科所建設,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科研設備有明顯改善,科研力量有所增強,科技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科研成果不斷增加並能及時轉化推廣的任務。(2)進一步加強體育科學研究建設,確定重點研究領域與優先主題,圍繞體育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及體育項目現狀開展科研攻關和研究分析,建立體育科技服務組和聯合攻關專家組,開展全民健身關鍵技術及方法創新研究,提高體育科技服務水平。(3)加強體育科技人才的培養,每年舉辦一次體育人才培訓或專題講座,積極參加省級以上學術交流會或論文報告會,重點培養1-2名重點學科骨幹人才,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體育科技隊伍。(4)加強體育科技服務平台建設,充分利用省城各級體育科研、體育測試中心等機構,完善體育科研成果、體育測試數據,建立統一的網際網路互動式體育科技服務平台,提供體育健身健康運動處方和諮詢,介紹體育健康知識,交流體育健身方法,實現體育資源高度共享,大幅提高全社會對體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2.完善和拓展體育科技服務領域。(1)在競技體育方面,完善建立“訓練、科研、醫務”一體化的運動訓練科技服務模式,堅持體育科技和運動訓練相結合,提高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水平。(2)在全民健身方面,加強對市民科學健身意識的培養、知識普及和科學健身技能指導,提高廣大市民科學健身能力;建立科學健身志願服務平台,指導市民科學健身,理性消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體育健身需求;構建社區及健身場所運動處方與運動指導保障體系;以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相結合方式,積極推進市級、縣(市、區)級、鄉鎮(街辦)和行政村(社區)四級體育健康知識普及機構和體育健身講座服務體系,實施“臨床外體育健康工程”,以不同人群的“亞健康”為起點,普及臨床外體育健康知識、體育運動功能、體能體質的自我測定、運動項目和運動器械科學使用方法等知識。(3)在體育產業方面,完善建立“選項、開發、推廣”相互配套銜接的體育產業科技服務體系,面向社會及市場,加大科研開發推廣和轉化,積極研發運動康復技術,開展有償健身諮詢和調理等服務,鼓勵可穿戴式運動設備、運動健身指導技術裝備、運動功能飲料、營養保健食品藥品等產品研發,引導體育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
3.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1)積極推進體教結合,堅持“讀訓並重”方針,整合教育資源,不斷拓寬辦學形式,探索體教結合的切入點和新途徑,將競技訓練和文化教育融為一體,逐步形成統一的、高效的體教結合管理平台、操作平台和實踐平台;定期開展運動員文化教育、體育技能和素質教育拓展、觀摩學習、座談和交流等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圍繞提高運動員文化教育等內容的知識競賽;夯實運動員文化教育。(2)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章立制,強化管理,對文化教育進行檢查評估,不斷提高文化教育質量,促進體育後備人才全面成長,建立完善體育、教育部門運動員文化教育聯席制度和督導制度,力爭每年召開一次聯席會議。(3)加強與全國各高等體育大學的聯合,吸納優質教育資源,發展專科、本科和更高層次的教育,力爭在“十三五”末實現以體校為基礎,集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為一體的運動員文化教育體制。(4)加大建設體育中學和擴大體育國小的辦學規模,積極開展“雙師”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質量,完善招生考試辦法,推進運動訓練專業招生改革,促進招生工作科學化、規範化。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1)建立並創新體育人才工作長效機制,加大各類人才的選拔培養、交流引進,考核任用、激勵保障力度,打造一支具有較高政策水平,較強科學決策能力的高素質體育管理隊伍。(2)突出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培養和引進高水平教練員及各類緊缺人才,強化對重點人才的培養,注重在實踐中發現、培養和造就人才,培養體育事業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3)著力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推動體育系統幹部知識結構的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全市體育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努力建設適應新形勢體育事業發展需要的複合型人才隊伍。
5.加大反興奮劑工作宣傳教育力度。在“一把手”負責制下,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反興奮劑管理體系,全面推進反興奮劑教育資格準入制度。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反興奮劑宣傳教育活動。進行反興奮劑知識培訓,推動反興奮劑教育進校園工作,協調教育部門將反興奮劑知識納入普通中學以上體育課程,提高青少年學生自覺抵制興奮劑的意識和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目標責任制考核
強化政府體育公共服務職能,各級政府將體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和組織實施體育發展規劃,認真執行體育政策和法規。積極爭取政策扶持,加強政府各部門協調,在人才引進、設施建設、體育投資等方面制定各類優惠政策。建立完善體育工作評估體系,加強對體育發展特別是公共體育服務內容的量化考核,將其納入各級政府政績考核體系,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得到落實。加強體育事業規劃實施情況監督,確保落實,保障和推進體育事業“十三五”規劃順利實施。
(二)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政策供給
進一步創新管理機制,形成政府統籌、社會協同、市場支持和市民參與的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健全政府保障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政府支持的青訓體系以及政府鼓勵和引導的體育產業發展機制,建立體育改革創新的試驗區、示範區和專項園區或基地,總結推廣經驗,不斷增強體育發展的生機與活力.積極探索通過“購買服務”、“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公共體育服務。加強政策供給,針對“二青會”籌備以及體育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制定相關政策。積極落實體育產業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協調推動體育產業企業水、電、氣、熱等基本費用收費標準調整。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檔案精神,落實體育贊助企業符合條件的廣告費支出抵扣稅款、向公益性體育組織捐贈財產抵扣稅款、經認定的高新技術體育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企業所得稅等體育產業稅收優惠政策。
(三)加大資金投入,創新投融資機制
強化與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協商互動,推動各級政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全民健身條例》要求,將體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體育事業經費、基本建設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推動有關部門制定和完善支持體育事業發展的財政、金融、稅收、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完善“社會辦體育”機制,繼續深化公共體育設施管辦分離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活動,逐步實現投資多元化,運營市場化、管理企業化,積極探索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與運營的多種PPP模式。建立具有活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對新建縣級體育場、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等,鼓勵按照“管辦分離”原則,採取“公建民營”、“委託管理”等方式,通過招投標選定各類專業化社會組織或企業負責管理運營。加大體育產業投融資支持力度,結合我市實際,鼓勵支持引導有條件的體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籌措發展資金。
(四)強化輿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加大體育工作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體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決策者的體育發展意識、廣大民眾的體育健身意識及體育消費意識。各級體育部門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充分發揮體育在德育、智育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開設專欄、專題等多種形式,加大對《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日、重大體育活動的宣傳力度,激發民眾的主體能動性,弘揚具有太原特色的體育文化,為體育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加強與國際體育組織和體育發達地區的對外合作,開展運動訓練、體育科研、民眾體育、體育管理、體育市場開發等多方面交流,學習借鑑國內外先進的體育技術與管理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