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測量星表

天體測量星表,記載天體各種天體測量學參數(如位置、自行、視差)的表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體測量星表
  • 所屬學科:天文學
天體測量星表常常同時給出天體的星等、光譜型等數據,滿足天體證認工作的需要。世界上最古老的天體測量星表是中國天文學家石申於公元前4世紀編著的,後世稱為《石氏星經》。天體測量星表按波段分有射電、紅外、光學等星表,其中光學天體測量星表是套用最廣、星數最多的星表。光學天體測量星表按用途大體可分為三類:①作為一級或二級參考架用的星表。前者是依巴谷星表,包括了十多萬顆星的精確的天體測量參數(見依巴谷天體測量衛星)。後者如根據重新歸算的照相天圖星表和第谷觀測資料編制的Tycho−2星表、美國海軍天文台(簡稱USNO)的電荷耦合器件(CCD)天體照相星表,即UCAC星表。UCAC星表是空間天體測量衛星FAME計畫的輸入星表,將於2005年問世。它將包括暗至16星等,數千萬顆恆星的天體測量參數。2004年5月提供的UCAC2星表,復蓋86%的天區,給出7.5~16星等的48 330 571顆源的位置和自行。位置精度:10至14等星為15~25毫角秒,至16等星為70毫角秒。自行精度:亮於12等星為1~3毫角秒/年;而暗星為4~7毫角秒/年。②巡天觀測用的星表。如USNO–B1.0、GSC–Ⅱ(哈勃空間望遠鏡的導星星表Ⅱ)。GSC–Ⅱ的2.2版本包括了暗至18星等的4億顆源的位置和兩個波段(B、V)的光度測量資料。位置精度為0.″3,而在底片邊緣暗於16星等的位置精度為0.″35~0.″75。星等誤差約0.2等。它的恆星、星系的分類和恆星樣本的完整性較GSC-Ⅰ有明顯改進。2004年10月GSC2.3版本發表,其天測、測光和分類的處理與GSC2.2一樣,但它的特點是:包括998 402 801天體;星等至20等,每個天體至少有三種星等F、J和V;由天體二個曆元的位置給出自行及其誤差。GSC-Ⅱ是天文學最重要的資料庫之一。但從天體測量觀點來看,GSC-Ⅱ相對依巴谷星表存在一些系統差。③專題研究及其他的各類地面天體測量星表。前者如Sloan光譜數字巡天(SDSS)天體測量星表。後者如德國天文計算研究所的系列基本星表、位置和自行星表(簡稱PPM)、USNO的照相定標星星表(簡稱ACRS)和眾多的子午星表、照相星表等。對於專業研究來說,這些星表仍然包括了許多有用的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