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蕙齋

天蕙齋

天蕙齋,是經營鼻煙的老字號商店,位於北京宣武區大柵欄街路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蕙齋
  • 屬性:鼻煙專櫃商店
  • 地址:北京宣武區大柵欄街路南
  • 成立時間:清道光年間
  • 原名:聚興齋
  • 榮譽:“香妙心清”,為梅蘭芳等人所贈
老店歷史,產品介紹,相關介紹,

老店歷史

建於清道光年間,由滿族人楊氏開設,初名聚興齋。光緒二十六年(1900)被大火燒毀。恢復營業後,改為現名。天蕙齋地處3層高台階之上,一間門臉,3間進深,門面房迎面為一橫向櫃檯,側牆上懸大匾,上書“香妙心清”,為梨園界名人楊小樓、余叔岩、梅蘭芳等人所贈。1960年停業,原址改為大柵欄食品商場。1989年初恢復出售鼻煙業務。1998年冬商場設立天蕙齋鼻煙專櫃。

產品介紹

天蕙齋製作的鼻煙,具有清腦、醒目、避瘟、祛癢、消除疲勞和正氣等功能。所用菸葉須是山東省兗州磁陽縣所產。這種菸葉葉脈細、無粗梗,具有煙味濃、油性大、味柔和等特點。逢收穫季節,天蕙齋即派專人採購。菸葉在當地曬乾,研成細面,做成“坯子”,然後運往福建省長樂縣的陳通記和陳官記花莊去熏頭遍,即用福建生長的單花茉莉熏制一個夏季。頭遍熏好的煙僅是半成品,稱“建煙”。後運往北京右安門外黃土崗,用專養的白茉莉花熏制。每放一次鮮花,熏7~8個小時,如此經過5~6遍,才算成品。
天蕙齋自製的鼻煙共分10個檔次:一級為高萬馨露、二級為萬馨露、三級為萬鮮露、四級為萬蕊露、五級為高萬花露、六級為萬花露、七級為御製露、八級為茉莉露、九級為雙花熏、十級為坯子。清末民初,譚鑫培、楊月樓、俞振飛、楊小樓、余叔岩高慶奎馬連良譚小培、譚富英、王瑤卿金少山、侯喜瑞、李洪春丁永利李萬春等梨園界男演員都喜聞鼻煙,多為天蕙齋的老主顧。

相關介紹

天蕙齋是老北京時代專賣鼻煙的一家老店,開業於清朝道光年間。
記得30多年前我剛上國小的時候,在我們所住的大雜院里,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每天都坐著小馬扎曬太陽的時候聞鼻煙,他的手裡總攥著一個不大的扁平鼻煙壺,聞的時候從壺裡倒出少許黃褐色的粉末,用大拇指沾著往鼻孔上左邊抹一下,右邊抹一下,鼻子還使勁往裡一吸,跟著便“啊嚏”一聲,打個噴嚏,然後長長地舒出一口氣,便搖晃著腦袋眯縫起眼睛哼唱起京戲來。院子裡的孩子們無論大小都愛圍著他,聽他講老天橋、講老廠甸,他也愛招呼院子裡的孩子們。有的時候,他講著講著便乘人不防備,用手在你的鼻子上“噌”地一抹,一股辛辣味兒便鑽進你的鼻孔,嗆得你又打噴嚏又流眼淚。從那時候起,我便知道了這黃褐色的東西叫鼻煙,是從前門外大柵欄里一處叫天蕙齋的鼻煙鋪里買來的。後來,還聽過一位常聞鼻煙的老人說,聞鼻煙是一種高級享受,好的鼻煙一聞,便叫人覺得渾身上下通體舒暢,盪氣迴腸。
據史書記載,鼻煙是從歐洲流傳到中國來的一種洋菸。清順治年間,是外國人作為貢品敬獻朝廷的,當時聞鼻煙的人很少。傳說康熙當上了皇帝以後,曾命令太監去取庫里的貢品鼻煙,想親自嘗嘗。太監到了庫房一看,自己當時就嚇壞了。原來是管理庫房的太監愛養茉莉花,把幾十盆茉莉花全放在了存鼻煙的庫房裡,使得庫房裡的鼻煙失去了原來的味道,成了茉莉花薰染的鼻煙了。可誰知道皇帝偏偏要這會兒聞鼻煙呢?太監看著眼前的鼻煙嚇得腿都軟了,可是皇命難違,只好取出一點送了上去。心裡想,要是龍顏大怒,自己這條小命可就交代了。
誰料想,康熙皇帝聞了這種茉莉花熏的鼻煙之後,不但沒有怪罪,而且還大加讚賞,覺得這外國上貢的鼻煙,經過了茉莉花一熏,味道實在是好極了。於是,他問明了原委,讓太監們把庫存的鼻煙全部用茉莉花熏制,並賜名為“御製露”。此後,還經常把這種熏制好的御製露分賞給王公大臣們用,從此,皇宮內外的皇親國戚和王公大臣們,都聞起了鼻煙,久而久之便傳到了社會上,使得聞鼻煙者越來越多。到了後來,進貢的洋菸也用茉莉花熏制了。
清道光年間,有個叫楊運峰的滿族人,他看到這么多人都喜愛鼻煙,便想辦法在前門大柵欄里找了間鋪面房,開了個鼻煙鋪, 取名為聚興齋。一開張生意便十分興隆,沒過多久就出了名,當時在北京城裡很是風光。誰知好景不長,1900年由老德記藥房著起的大火,把聚興齋燒了個精光,於是,鼻煙鋪消失了。
數年之後,聚興齋的老闆又集資興業,修建了門臉兒,砌了個三層的高台階,同時,改名為天蕙齋鼻煙鋪。雖然新建的天蕙齋門面不大,但是一開張便吸引了很多顧客,日日賓客盈門,絡繹不絕,生意十分興旺。其生意好的主要原因,是這裡的鼻煙質量高,特別講究好料、細制。所謂好料,是天蕙齋所用的菸葉,選定的是山東兗州滋陽縣所產,這種菸葉,葉脈細,無粗梗,煙味濃,性柔和,油性大,非常適用於製作鼻煙。每當菸葉收穫季節,店裡便派人到產地去採購。且在當地晾乾後,再將菸葉研製成細面,這便是鼻煙坯子坯子製成後,要運到福建去熏頭一遍,這是因為福建生產的單花茉莉香氣正,香味濃而持久。所用之單花茉莉,還必須是福建長樂縣陳通記花莊和陳官記花莊的茉莉花。所以選料之好,可謂精益求精了。所謂細制,菸葉運到福建的第一遍熏制,要達到一個夏季的時間,稱之為頭熏。把頭熏後的半成品運到北京後,還要用右安門外黃土崗一帶專養的白茉莉花再次熏制,每一次熏制七八個小時,然後換鮮花再熏。要達到五六遍才算熏好。如此的精工細作,使得天蕙齋的鼻煙具有花香持久、柔和、味長、刺激性小,使用者抹到鼻孔里,先聞到的是花香,再聞到的是煙香。所以,天蕙齋的鼻煙不僅在北京暢銷,而且還遠銷到內蒙、東北和西北一帶。
天蕙齋的鼻煙從品種上大概分為十級,一級叫高萬馨露;二級叫萬馨露;三級叫萬鮮露;四級叫萬蕊露;五級叫高萬花露;六級叫萬花露;七級叫御製露;八級叫茉莉露;九級叫雙花熏;十級叫坯子。
按上述十個等級,以民國初年的價格相比,一袋44斤洋白面,價格為大洋2元4角,而一兩萬高馨露鼻煙,則要大洋2元5角6分。由此可見鼻煙價格是非常貴的。
天蕙齋鼻煙鋪除了賣鼻煙外還賣煙壺和煙碟,且都十分講究。鼻煙壺是多種多樣的,有多角形的扁平料壺,有各種素壺和彩繪壺。料壺中最講究的是內畫壺,其次有大金花、小金花等多種樣式。煙碟有翡翠和象牙的,所以,聞用高檔鼻煙者,多為前清遺老遺少和官僚、富商、社會名流等等。聽老人們說,在過去的時候,梨園界的很多名角都和天蕙齋鼻煙鋪關係密切,如譚鑫培、楊月樓、俞振庭、楊小樓、余叔岩、高慶奎、馬連良、譚小培、譚富英、王瑤卿、李多奎、李洪春金少山丁永利等,都是天蕙齋鼻煙鋪的老主顧。據說李洪春丁永利更是常客,李洪春和譚派文武老生劉春喜學藝時,就常去鼻煙鋪為老師買鼻煙。出師之後,只要一有時間就到天蕙齋去,有時和丁永利一丐借天蕙齋的樓上給門徒說戲。
天蕙齋於解放後的1960年,合併到大柵欄聚慶齋糕點鋪,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紙菸的盛行,鼻煙便很少有人問津,在食品店的櫃檯里,只保留了很小的一塊地方,到了70年代後便逐漸消失了。鼻煙鋪和鼻煙如今雖說很難看到了,但天蕙齋鼻煙鋪的老字號鼻煙,卻深深地留在了老北京人們的記憶里。特別是我於兒時所見到過的那個愛聞鼻煙的老先生,那對鼻孔有著辛辣刺激味的鼻煙,和他的講述的那些有趣的老北京時代的故事,都令我至今難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