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線系統及其在電子戰系統中的套用

天線系統及其在電子戰系統中的套用

《天線系統及其在電子戰系統中的套用》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天線基礎,主要介紹了電磁波傳播基本原理、天線類型基本原理和傳輸線特性;第二部分為天線系統,主要研究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天線及其在電子戰領域的套用情況,包括偶極子天線、單極子天線、環形天線、行波天線、天線陣、八木天線、頻率無關天線、面天線、電小天線、貼片天線、自適應天線陣、分形天線設計等內容;第三部分為天線相關專題,介紹了天線匹配的基本知識、專用設計方法、多耦合器、功率合成器和雙工器等內容。《天線系統及其在電子戰系統中的套用》作者具有多年從事電子戰領域技術研究和管理的經歷,出版了多部專著,且《天線系統及其在電子戰系統中的套用》研究內容與工程實踐密切結合,使得《天線系統及其在電子戰系統中的套用》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工程套用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線系統及其在電子戰系統中的套用
  • 外文名:Antenna Systems and Electronic Warfare Applications
  • 作者:波塞爾(Richard A.Poisel)劉永紅
  • 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
  • 頁數:831頁
  • 開本:16
  • 品牌:國防工業出版社
  • 類型:科技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809299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天線系統及其在電子戰系統中的套用》由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波塞爾(Richard A.Poisel) 譯者:胡來招 白華 楊曼 瀋陽

圖書目錄

第1章電子戰天線系統引論
1.1引言
1.2發射系統
1.3接收系統
1.4典型的天線系統
1.4.1線天線
1.4.2面天線
1.4.3天線陣
1.4.4頻率無關天線
1.4.5微帶貼片天線
1.4.6分形天線
1.4.7遺傳設計的天線
1.4.8有源天線
1.5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一部分天線基礎
第2章電磁輻射原理
2.1引言
2.2坐標系統
2.3電磁波
2.4矢量場
2.4.1散度定理
2.4.2電場和電通量
2.4.3法定關係
2.5麥克斯韋方程
2.5.1麥克斯韋推廣的包含位移電流的安培定律
2.5.2法拉第感應定律
2.5.3高斯電定律
2.5.4高斯磁定律
2.6電磁波傳播
2.6.1波動方程
2.6.2偶極子天線產生的電磁波
2.6.3時變諧波場
2.6.4輻射功率通量
2.7用矢量的勢函式確定天線的輻射場
2.7.1矢量勢和標量勢
2.8天線輻射場
2.8.1輻射原理
2.8.2電流元
2.9閉合場線的輻射
2.10電磁波小結
2.11結語
參考文獻
第3章天線的基本性能
3.1引言
3.2天線原理基礎
3.2.1天線參數定義
3.2.2輻射方向圖
3.2.3天線輻射的平均功率
3.2.4方向性
3.2.5天線阻抗
3.2.6發射天線
3.2.7接收天線
3.2.8天線互易
3.2.9天線損耗電阻
3.2.10天線效率
3.2.11天線增益
3.2.12天線極化
3.2.13天線有效面積
3.2.14天線有效高度
3.2.15天線諧振和頻寬
3.2.16輻射方向圖
3.2.17天線Q值
3.3寬頻天線
3.3.1電阻載入
3.4微元輻射
3.4.1引言
3.4.2偶極子微元
3.4.3環路微元
3.4.4微元天線阻抗
3.5理想導電地面上的架高天線
3.5.1理想導電平面上的水平電流元
3.5.2車載架高的通信系統天線
3.6桅桿和電纜對架高天線的效應
3.7線天線
3.8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3A勞倫茲互易定理
參考文獻
第4章傳輸線
4.1引言
4.2傳輸線的特性
4.2.1速度因子
4.2.2特性阻抗
4.2.3橫電磁波的傳輸
4.2.4無損耗傳輸線
4.2.5有損耗傳輸線
4.2.6駐波
4.2.7T矩陣
4.3端接的傳輸線
4.3.1有限長的線
4.3.2線的端接
4.4波導
4.4.1波的特性
4.4.2理想波導中的橫電波和橫磁波
4.4.3理想的矩形波導
4.4.4矩形波導的橫電波和橫磁波參數
4.4.5橫電磁波模式
4.4.6圓波導
4.4.7波導小結
4.5傳輸線電纜
4.5.1同軸電纜
4.5.2雙線
4.5.3微帶線
4.6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天線系統
第5章偶極子天線
5.1引言
5.2偶極子
5.2.1短偶極子
5.2.2有限長偶極子天線
5.2.3半波偶極子
5.2.4天線長度
5.3摺疊偶極子
5.3.1摺疊偶極子的性質
5.3.2套用
5.4帶套偶極子
5.5袖筒偶極子
5.6結語
參考文獻
第6章單極子天線
6.1引言
6.2垂直單極子
6.2.1垂直單極子的輻射方向圖
6.2.21/4波長垂直單極子
6.2.31/2波長垂直單極子
6.2.4短垂直單極子
6.2.5垂直單極子的饋點阻抗
6.2.6垂直單極子的輻射電阻
6.2.7架高的垂直單極子
6.2.8頂端載入
6.3地平面
6.3.1均勻的地平面
6.3.2非均勻的地平面
6.4倒L和倒F天線
6.5摺疊的單極子
6.6錐/雙錐/盤錐天線
6.6.1盤錐天線
6.7袖筒單極子天線
6.8螺線天線
6.8.1法向模式的螺線
6.8.2軸向模式的螺線
6.8.3盤旋螺線天線
6.9結語
參考文獻
第7章環路天線
7.1引言
7.2小環路天線
7.3環路天線的一般特性
7.3.1感應電壓是磁場的函式
7.3.2感應電壓是電場的函式
7.3.3輻射方向圖
7.4鐵氧體棒環路天線
7.4.1鐵氧體棒的Q值
7.4.2輻射電阻
7.5環路天線的等效電路
7.5.1分布電容
7.5.2輻射電阻
7.5.3環路電感Lw
7.5.4邑阻引人的損耗
7.5.5環路電感
7.5.6調諧電容
7.6環路天線的極化
7.7大環路天線
7.7.1大環路的特性
7.8結語
參考文獻
第8章行波天線
8.1介紹
8.2貝佛里日天線
8.3行波天線終端
8.3.1雙線傳輸線
8.3.2單線傳輸線
8.4V形行波天線
8.5菱形天線
8.5.1半菱形
8.6結語
參考文獻
第9章天線陣
9.1引言
9.2一般陣列的方向圖
9.2.1陣因子
9.2.2陣列方向圖
9.3直線陣
9.3.1M元均勻線陣
9.4圓陣
9.4.1M元均勻圓陣
9.5平面陣
9.6有源陣
9.6.1收/發模組
9.6.2饋電網路
9.6.3扣頻波束形成
9.6.4基帶波束形成
9.6.5射頻波束形成
9.7互耦和互阻抗
9.7.1互阻抗
9.8確定天線或陣列的輸入阻抗的替代技術
9.8.1天線陣
9.8.2帶電流源的天線陣的公式
9.8.3天線導納和阻抗
9.8.4小結
9.9結語
參考文獻
第10章天線陣的電子戰套用
10.1引言
10.2圓陣
10.2.1圓形布局的天線陣
10.2.2Adcock天線陣
10.2.3干涉儀測向
10.2.4偽都卜勒測向
10.3巴特勒矩陣
10.4波束形成
10.4.1陣列處理方位估計
10.4.2波束形成
10.4.3子空間法
10.4.4全電磁天線陣
10.5測向用的單脈衝接收機
10.5.1單脈衝比幅接收機
10.5.2測角標準差與信噪比的近似關係
10.5.3單脈衝比幅與單脈衝比相的對比
10.5.4未分辨的目標
10.5.5小結
10.6結語
參考文獻
第11章八木天線
11.1引言
11.2八木偶極天線
11.2.1寄生陣元
11.2.2八木天線的特性
11.2.3輻射方向圖
11.2.4增益
11.2.5饋電網路
11.2.6頻寬和阻抗
11.2.7主梁長度
11.3八木環路陣
11.4八木單極子陣
11.5結語
參考文獻
第12章頻率無關電子戰天線
12.1引言
12.2對數周期天線
12.3對數周期偶極子陣
12.3.1對數周期偶極子天線的工作
12.3.2對數周期偶極子陣的基本參數
12.3.3饋電安排
12.3.4修正後的活動區
12.3.5偶極子的饋電設計
12.3.6設計步驟
12.4對數周期單極子陣
12.4.1設計步驟
12.5阿基米德螺旋天線
12.5.1工作原理
12.6對數周期螺旋天線
12.6.1工作原理
12.6.2自補型對數周期槽縫天線
12.7雙臂線錐阿基米德螺旋天線
12.7.1工作原理
12.7.2結果
12.7.3小結
12.8結語
參考文獻
第13章面天線
13.1引言
13.2線口徑
13.2.1均勻分布
13.2.2半餘弦分布
13.2.3一般幅度分布
13.3面口徑
13.3.1矩形口徑的均勻分布
13.3.2矩形口徑的餘弦分布
13.3.3圓口徑的均勻分布
13.3.4增益
13.4開口矩形波導
13.5喇叭天線
13.5.1喇叭天線的類型
13.5.2喇叭天線的增益
13.5.3喇叭天線的輻射場
13.5.4喇叭天線的饋電技術
13.6拋物面天線
13.6.1拋物面天線的工作原理
13.6.2拋物面天線的增益
13.6.3結構
13.6.4天線的功率增益方向圖
13.7結語
參考文獻
第14章電小電子戰天線
14.1引言
14.2天線的小型化問題
14.2.1頻寬縮減
14.2.2阻抗失配
14.2.3增益降低
14.2.4線天線的線徑效應
14.3電小天線的Q值和效率
14.4集總元件載入天線
14.4.1電感載入
14.4.2電阻載入
14.4.3電容載入
14.5材料載入天線
14.5.1材料載入
14.5.2左手材料
14.6有源接收天線系統
14.6.1採用非福斯特元件的小天線匹配
14.7有源發射天線
14.7.1發射天線
14.7.2匹配發射天線
14.7.3小結
14.8噪聲壓制有源高頻天線
14.8.1高階統計
14.8.2高頻波段的信號
14.8.3高頻波段的噪聲源
14.8.4小結
14.9結語
參考文獻
第15章貼片天線
15.1引言
15.2優點和缺點
15.2.1貼片天線的優點
15.2.2貼片天線的缺點
15.3貼片天線的物理特性
15.4貼片天線的電特性
15.4.1頻率
15.4.2介質介電常數
15.4.3介質厚度
15.4.4貼片大小
15.4.5貼片效率
15.4.6貼片頻寬
15.5貼片天線分析
15.6輻射方向圖
15.6.1貼片單元的遠場方向圖
15.7饋電技術
15.7.1微帶線饋電
15.7.2同軸饋電
15.7.3口徑耦合饋電
15.7.4鄰近耦合饋電
15.8貼片天線模型
15.8.1傳輸線模型
15.8.2腔體模型
15.9貼片天線的設計步驟
15.9.1單元寬度
15.9.2輻射方向圖
15.9.3槽縫電納
15.9.4輸入導納
15.9.5輻射阻抗
15.9.6探針位置
15.9.7品質因子和損耗
15.9.8天線效率
15.9.9頻寬
15.9.10方向性和增益
15.9.11波束寬度
15.10結語
參考文獻
第16章貼片天線在電子戰中的套用
16.1引言
16.2單個微帶貼片天線的頻寬拓展技術
16.2.1Q因子
16.2.2電介質
16.2.3阻抗匹配
16.2.4槽縫貼片
16.2.5介質和地板之間的可調氣隙
16.3寄生貼片
16.3.1共面帶線
16.4貼片天線陣
16.4.1驅動單元
16.4.2對數周期結構
16.5微帶陣列饋電技術
16.5.1串饋:波束形成
16.5.2團饋
16.6貼片陣中的互耦
16.6.1貼片陣的遠場方向圖
16.6.2小結
16.7結語
參考文獻
第17章自適應電子戰天線陣
17.1引言
17.2自適應天線陣
17.2.1一般特性
17.2.2窄帶信號
17.2.3寬頻信號
17.2.4固定的和自適應的波束形成
17.2.5與數據無關的波束形成
17.2.6與數據相關的波束形成
17.3窄帶波束形成
17.4常規波束形成
17.5標準的凱蓬波束形成
17.5.1討論
17.6魯棒的凱蓬波束形成
17.6.1對角載入
17.6.2基於廣義線性組合的魯棒波束形成
17.6.3特徵值分解方法
17.6.4基於子空間的波束形成
17.6.5模約束的凱蓬波束形成
17.7數字波束形成
17.7.1波束形成中的快速傅立葉變換
17.8自適應發射陣
17.8.1波束控制
17.8.2波束寬度是掃描角的函式
17.9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17A維納濾波器
17A.1引言
17A.2基本原理
17A.2.1正交性
17A.2.2維納—霍普夫方程
17A.2.3維納—霍普夫方程的矩陣形式
17A.2.4相關矩陣的特徵值和特徵矢量
17A.3在天線陣中的套用
17A.3.1線性約束下的最小方差波束形成
17A.3.2再看線性約束條件下的最小方差波束形成
17A.3.3常規波束形成器
17A.3.4MUSIC波束形成
17A.3.5最小方差無失真回響波束形成
17A.4結語
第18章分形天線
18.1引言
18.2分形
18.3分形天線
18.3.1用分形做線天線單元
18.4分形環路天線
18.4.1諧振環路天線的小型化
18.4.2增加小環路天線的輸人阻抗
18.5分形偶極子天線
18.6科奇分形單極子
18.6.1科奇單極子
18.6.2疊代函式系統算法
18.6.3諧振頻率
18.6.4輸入阻抗
18.6.5電流分布
18.6.6輻射方向圖
18.6.7質量因子和頻寬
18.6.8多頻帶特性
18.6.9輻射效率
18.6.10套用
18.7薩聘斯基墊片分形天線
18.8結語
參考文獻
第19章遺傳設計的天線
19.1引言
19.2遺傳算法
19.2.1遺傳算法的介紹
19.2.2有關遺傳算法
19.2.3小結
19.2.4遺傳算法天線設計
19.3採用遺傳算法的折線天線設計
19.4寬頻載入單極子的設計
19.4.1載入單極子的常規設計
19.4.2載入單極子的遺傳算法設計
19.4.3兩種設計方法的比較
19.5模擬的退火
19.5.1解的表示和生成
19.5.2模擬的退火之例
19.6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天線相關專題}
{第\ 20 章 天線匹配}{614}
{20.1}引言}{614}
{20.2}阻抗匹配}{615}
{20.2.1}無源匹配網路}{615}
{20.2.2}阻抗匹配}{616}
{20.3}史密斯圓圖}{617}
{20.3.1}阻抗匹配和史密斯圓圖}{621}
{20.4}集總元件匹配網路}{629}
{20.4.1}集總元件匹配}{629}
{20.5}分布元件匹配網路}{641}
{20.5.1}阻抗匹配用的枝節}{641}
{20.6}天線耦合}{648}
{20.6.1}偏置驅動點}{648}
{20.6.2}對稱耦合}{648}
{20.6.3}巴倫}{649}
{20.6.4}採用變壓器的寬頻天線匹配}{654}
{20.6.5}單極子天線的耦合}{654}
{20.7}匹配元件計算軟體}{655}
{20.8}結語}{657}
參考文獻}{657}
{第\ 21 章 多耦合器、功率合成器和雙工器}{659}
{21.1}引言}{659}
{21.2}接收用的多耦合器}{661}
{21.2.1}天線}{662}
{21.2.2}電纜}{662}
{21.2.3}未用的連線埠}{663}
{21.2.4}擴展}{663}
{21.2.5}接收機}{663}
{21.3}預選器}{664}
{21.4}放大器}{665}
{21.4.1}放大器類型}{665}
{21.4.2}放大器噪聲係數}{665}
{21.4.3}動態範圍}{666}
{21.4.4}甚高頻/超高頻放大器}{666}
{21.4.5}高頻放大器}{666}
{21.5}功分器}{667}
{21.5.1}高頻兩功分器}{667}
{21.5.2}微波兩功分器}{668}
{21.5.3}性能參數}{669}
{ 21.5.3.1} 隔離}{669}
{ 21.5.3.2} 插入損耗}{670}
{ 21.5.3.3} 輸出的幅度一致性}{670}
{ 21.5.3.4} 輸出的相位一致性}{670}
{ 21.5.3.5} 匹配的功率額度或輸入功率}{670}
{ 21.5.3.6} 內部負載損耗}{671}
{ 21.5.3.7} 小結}{672}
{21.5.4}分路器類型}{672}
{21.5.5}有源和無源}{673}
{21.5.6}電阻功分器}{673}
{21.5.7}電抗性的功分器}{674}
{21.5.8}威金森功分器}{675}
{ 21.5.8.1} 較高頻率的微帶威金森功分器}{675}
{21.5.9}遠程接收多耦合器}{679}
{21.6}發射耦合器\ (功率合成器)}{680}
{21.6.1}功放的低效}{682}
{21.6.2}直接連線的合成器}{684}
{ 21.6.2.1} 電流疊加的合成器}{684}
{ 21.6.2.2} 電壓疊加的合成器}{687}
{21.6.3}橋式合成器}{689}
{ 21.6.3.1} 基本原理}{689}
{ 21.6.3.2} 輸入阻抗}{692}
{ 21.6.3.3} 功率}{692}
{ 21.6.3.4} 不同頻率}{692}
{ 21.6.3.5} 小結}{693}
{21.6.4}威金森合成器}{694}
{ 21.6.4.1} 傳輸線耦合器}{694}
{ 21.6.4.2} 輸入電流}{695}
{ 21.6.4.3} 輸出}{696}
{ 21.6.4.4} 輸入功率和阻抗}{696}
{21.6.5}小結}{697}
{21.7}射頻雙工器}{697}
{21.7.1}天線雙工器的基本概念}{698}
{21.7.2}射頻雙工器的濾波要求}{698}
{21.7.3}帶通濾波器}{699}
{21.7.4}小結}{699}
{21.8}射頻環行器和隔離器}{699}
{21.8.1}隔離}{701}
{21.8.2}插入損耗}{701}
{21.8.3}雙工器}{701}
{21.8.4}環行器和隔離器的其他電子戰套用}{701}
{ 21.8.4.1} 功放或接收機與天線的去耦}{702}
{ 21.8.4.2} 甚高頻或超高頻波段多個發射機的合成}{702}
{ 21.8.4.3} 在固態發射機中組合放大器}{704}
{ 21.8.4.4} 單連線埠放大器的工作}{705}
{21.9}結語}{705}
參考文獻}{705}
{第\ 22 章 天線罩}{707}
{22.1}引言}{707}
{22.2}天線罩的特性}{707}
{22.3}射頻反射}{709}
{22.4}天線罩的架構}{710}
{22.5}結構支撐}{713}
{22.6}入射角的影響}{714}
{22.7}天線罩的性能}{715}
{22.8}結語}{718}
參考文獻}{719}
{附錄\ A 射頻放大器}{720}
{A.1}模擬放大器}{720}
{A.1.1}A 類放大器}{720}
{A.1.2}B 類放大器}{721}
{A.1.3}A/B 類放大器}{722}
{A.1.4}C 類放大器}{722}
{A.2}開關放大器}{722}
{A.2.1}架構}{723}
{A.2.2}D 類放大器}{723}
{A.2.3}E 類放大器}{724}
{A.2.4}F 和\ F$^{-1}$ 類功率放大器}{725}
{A.2.5}S 類放大器}{730}
{A.3}負載線}{732}
{A.4}推挽放大器}{732}
{A.4.1}帶變壓器的放大器}{734}
{A.4.2}寬頻變壓器}{736}
{ A.4.2.1} (常規的) 耦合線圈變壓器}{736}
{ A.4.2.2} 傳輸線變壓器}{741}
{A.4.3}不用變壓器的推挽放大器}{749}
{A.4.4}交叉失真}{749}
{A.5}結語}{749}
參考文獻}{751}
{附錄\ B 射頻開關}{754}
{B.1}引言}{754}
{B.2}射頻開關特性}{755}
{B.2.1}反射型和吸收型}{755}
{B.2.2}一般的開關架構}{756}
{B.2.3}理想開關與實際開關}{757}
{B.2.4}諧波失真}{758}
{B.2.5}交調失真}{758}
{B.2.6}1 分貝壓縮點}{759}
{B.3}機電開關}{760}
{B.3.1}常規繼電器}{760}
{ B.3.1.1} 射頻最佳化後的繼電器}{761}
{ B.3.1.2} 微波繼電器}{761}
{B.3.2}微機電開關}{761}
{ B.3.2.1} 微機電串聯開關}{763}
{ B.3.2.2} 微機電並聯電容開關}{765}
{B.4}固態開關}{766}
{B.4.1}正偏二極體}{767}
{B.4.2}PIN 二極體}{767}
{ B.4.2.1} PIN}\ 二極體的工作原理}{767}
{ 3.} PIN} 二極體的射頻電模型}{769}
{ B.4.2.2} PIN} 二極體複合單刀單擲開關}{778}
{ B.4.2.3} PIN} 二極體的頻率效應}{779}
{ B.4.2.4} 正偏和反偏\ PIN 二極體的失真}{782}
{B.4.3}場效應管射頻開關}{786}
{ B.4.3.2} 砷化鎵\ pHEMT 開關的工作原理}{787}
{ 1.} 場效應開關的結構}{788}
{ B.4.3.3} 金屬半導體場效應管}{790}
{ 1.} 結型場效應管$^{[30]}$}{792}
{B.4.4}小結}{798}
{B.5}結語}{799}
參考文獻}{799}
{附錄\ C 矩量法}{803}
{C.1}引言}{803}
{C.2}泡柯林頓積分方程}{804}
{C.3}基本概念}{805}
{C.4}結語}{808}
參考文獻}{808}
{附錄\ D 電介質材料的性質}{809}
{D.1}引言}{809}
{D.2}介電常數的性質}{809}
{D.3}折射係數}{810}
{D.4}氣態介質的介電常數}{811}
{D.5}電漿的介電常數}{811}
{D.6}群速}{813}
{D.7}介質邊界的反射}{815}
{D.7.1}法向的入射角}{816}
{D.7.2}斜的入射角}{818}
{D.8}某些材料的介電常數}{824}
{D.9}結語}{824}
參考文獻}{825}
{縮寫}{826}
{關於作者}{83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