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加依

天籟加依,即新和縣加依村,被譽為“新疆民族樂器手工製作第一村”,該村村民多以手工樂器製作為生,產品遠銷海內外,依託龜茲樂舞文化資源,旨在打造一個集樂器製作、樂舞展示、民俗體驗、攝影影視為一體的特色民俗文化旅遊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籟依村
  • 外文名稱:the teana of jia yi
  • 地理位置新疆新和縣
  • 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早10:00-晚19:00
  • 景點級別:3A級
  • 門票價格:20
  • 著名景點:手工樂器製作村、龜茲文化展示中心等
景區簡介,地理位置,神話傳說,

景區簡介

天籟加依景區,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鄉加依村北距縣城6公里,毗鄰新和縣火車站,是新疆最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間樂器製作地之一。加依村歷史悠久,自300年以前先輩在這裡挖渠引水、開荒,逐漸形成了村落,農民們一邊從事生產,一邊製作樂器。現全村299戶人,從事樂器製作的就有106戶人,時間最長的已傳至六、七代人。加依村民間藝人製作樂器時均用自製的工具進行手工製作,所製作樂器音樂優美,裝飾圖案繁富美觀,每年平均可銷售製作的樂器達10000餘件,平均每戶收入達6000元左右,多的達到15000元,少的也在4000元以上,全村樂器年產值70萬元,樂器製作使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產品以都塔爾彈撥爾卡龍琴、賽台爾、熱瓦甫、艾傑克、冬不拉達普(手鼓)等民族樂器最為有名,產品暢銷哈密、吐魯番、河南、北京等疆內外市場。加依村的民族樂器製作與塔什艾日克鄉的民族歌舞同屬“龜茲樂舞”文化體系,是該村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新和縣民族民間藝術的一個亮點。

地理位置

加依村景區位置

神話傳說

依其艾日克鄉加依村是一個極為普通的維吾爾族小村莊,位於縣城東北僅兩公里,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經濟比較落後,農民並不富裕。幾百年前,加依村還是胡楊、荒草叢生的一片濕地荒原,渺無人跡。傳說,有一天,四個聖人拄著拐杖從北方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這裡,他們要去尋找一處適於生存的“博斯坦”(花園)。晚上他們走累了,就把手杖插在一片沙地里睡覺。夢中,他們聽到神啟示說,如果你們插在地里的手杖能發出芽來,變成一片樹林,那就是你們應該留下生活的地方。天亮後,他們驚喜地發現,插在地里的手杖竟然都長出嫩綠的枝芽來,高興極了,就決定遵照神的旨意,在這裡安家落戶,開荒挖渠,引水種田,繁衍子孫。他們看到這裡臨近寬闊奔騰的渭乾河,土地肥沃,水源十分豐富,就稱其為“托克蘇托瑪”,意為水源豐足之地。這四位神秘的聖人也就成了加依村人的祖先。四個聖人先後去世後,安葬在村邊胡楊林中的一片高阜處,受到後人的禮拜祭祀。麻扎莊嚴肅穆,周圍胡楊蕭蕭,渠水潺潺,護佑著他們的後代子孫。聖人的四座墳塋至今仍保存得基本完好,只是原來其上還建有一座宏偉的拱拜斯穹頂,可惜在“文革”時期被毀壞了。
據說四聖人中一位聖人的手杖是桑木做的,成活後,逐漸繁衍成茂盛的桑樹林。也許由於出自聖人之手,來歷非凡,也或許是由於加依村水土條件比較優渥,這裡的桑樹性能有別於其他地方所產,木質堅實緻密,年輪紋理美麗,非常適合用來製作樂器,製成的樂器聲音悠揚渾厚,傳得很遠,音色也特別悅耳動聽。正如中原歷代樂器高手們製作古琴時,最講究的用材是要選擇生長於河南蘭考縣一帶沙土地上的泡桐(也稱梧桐)樹,用其製成的古琴質量最佳。因為這得天獨厚的桑樹,新和縣加依村後來成為“新疆樂器手工製作第一村”,便決非偶然了。
加依村的“薩孜其”大多不識字,沒有文化,甚至也不懂樂理不識樂譜,他們對樂器製作工藝的了解掌握多為口傳心授,沒有任何文字記載,所以當地何時開始製作樂器的確切時間,已無可考證了。“薩孜其”們說,聽老輩人傳說,大概在三百年前,加依村來了阿比孜·卡里和熱希兄弟倆,他們不知從什麼地方學會了樂器的製作技藝,當他們發現加依村的桑木質地特別優異時,就開始用來製作樂器,聲名遠播,遂被人們尊為“薩孜其”的祖師爺。這樣幾百年傳承下來,加依村就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樂器製作中心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