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中秋

《天竺中秋》是明代文學家湯顯祖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中秋之夜詩人在天竺山賞月的獨特感受。前兩句寫江樓賞月的情景,夜已深沉,露水淒冷,但是並未減少人們賞月的豪興;後兩句由人間寫到天上,詩人正在品味凝思之際,忽聞月宮中傳來捲簾之聲,結句的“空”字暗含詩人的失落與惆悵。全詩主題為賞月,但自始至終無一筆寫月之皎潔,而是從側面著筆,以聲響襯托,更增添了撲朔迷離的夢幻色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竺中秋
  • 作者湯顯祖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玉茗堂集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天竺中秋
江樓無燭露淒清,風動琅玕笑語明。
一夜桂花何處落,月中空有軸簾聲。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天竺(zhú):指天竺山,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西。
⑵露:露水。淒清:微寒。
琅玕(láng gān):原為神話中的寶樹,《荀子·正論》註:“琅玕似珠,崑崙山有琅玕樹。”後人遂常以琅玕比喻秀竹,如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主家陰洞細煙霧,留客夏簟清琅玕。”明:清晰可聞。
⑷軸簾:即捲簾。軸,用作動詞,卷。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我佇立在江樓上,樓上沒有點燈,這時夜露已降臨,略帶寒意。晚風輕輕吹動樓前的翠竹,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傳說月中有吳剛伐桂,今夜月中的桂花落到何處呢?我仿佛只聽到月中隱隱傳來了捲簾的聲音。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湯顯祖晚年所作。中秋之夜,詩人來到天竺山賞月。小樓瀕江而建,在上面可以飽覽天竺風光。習習晚風吹來,使詩人頓生遺世獨立的快感。望著中秋的一輪明月,詩人不由得浮想聯翩,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賞月是個傳統的主題,大凡賞月詩通常都以視覺形象為主,但在這首詩里,作者匠心獨運,致力於刻畫聽覺印象,寫出了他在天竺山上秋夜賞月的獨特感受,立意新穎,構思巧妙,令人嘆為觀止。
詩的前兩句寫賞月之人,“江樓無燭露淒清,風動琅玕笑語明”,詩人獨倚江樓,因為要賞月,所以沒有點燈;寒露悄悄降臨,說明夜已經深了,然而,當晚風輕輕搖動樓邊的翠竹時,仍不時傳來一陣陣賞月人的歡聲笑語。前一句寫秋夜的靜謐,靜到了極點;後一句寫佳節的歡樂,歡樂也達到了高潮。以動顯靜,以聲襯寂,一靜一動,既矛盾又統一,構成了中秋之夜特有的那種靜中有動的節日氛圍。周圍的氣氛是歡樂的,不過,這歡樂的氣氛僅僅是一種聽覺印象,是藉助於夜風隔著竹林間接地傳遞過來的。這就使詩人保持了一種超然的地位,與周圍的一切相聞而不相親,似乎在賞月的同時,也在觀賞著滾滾紅塵中的賞月之人。因此,在寧靜祥和的節日氛圍中,又隱隱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冷傲和孤獨。
在後兩句中,詩人展開了想像,把觀賞的目光由地下轉到了天上。視線轉移的觸發點是滿地落桂,據說天竺山的遍地桂花落自月宮,唐代詩人宋之問的名句“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靈隱寺》)即詠此事。這一美麗的傳說激發了詩人無限的遐想,“一夜桂花何處落,月中空有軸簾聲”。正當他凝視滿地落桂,品味著這神話般的意境時,他似乎聽到空中隱隱傳來捲簾之聲。詩人寫舉頭望月,卻不寫月亮的團圓皎潔,也不寫月中嫦娥,而是寫想像中的月中捲簾之聲,以此來暗指神話里的月中之人。這樣的構思十分巧妙,借聲寫人,令讀者去想像月中嫦娥的神情意態,又以虛幻之聲反襯桂花無聲飄落的寂靜,使全詩更增添了一層撲朔迷離的夢幻色彩。同時,結句中的一個“空”字亦頗有深意,或許是寫月中嫦娥難耐寂寞而感到無奈,或許是寫詩人徒聞其聲不見其人而覺得遺憾,亦或許是寫兩顆寂寞的心靈在中秋之夜彼此吸引,卻又“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平添無限惆悵。這三層含義也許兼而有之,只能由讀者去品味和想像了。

名家點評

明代沈際飛《獨深居點定玉茗堂集》:秀拔。
當代古典文學家金性堯明詩三百首》:全詩微妙處在末句,寫嫦娥在中秋夜捲簾。何故捲簾,詩未明言,卻有渺渺予懷之趣。
蘇州大學出版社編審王英志元明清詩詞選》:此詩描寫天竺山中秋之夜,清雋典雅,又富於奇趣。這是一個亦動亦靜的月夜。江樓無燭,夜露淒清,寫靜;風動琅玕,笑語清亮,則寫動。這是山中之景。“桂花”處處落,寫靜;月中有“軸簾聲”,則寫動。這是空中之景。無論寫動還是寫靜,都意在襯托作者於中秋之夜的清寂、孤獨的心境。特別是尾句“月中空有軸簾聲”,而並未見“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周邦彥解語花·元宵》),想像奇妙,流露出悵惘之意。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海若,別署清遠道人,晚年曾號繭翁,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所居名玉茗堂。早年即有文名,曾拒絕首輔張居正招攬。隆慶四年(1570)中舉人,後屢試不第,至萬曆十一年(1583)方以低名次中進士,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萬曆十九年(1591)因上疏彈劾大學士申時行,降職為廣東徐聞典史,後改任浙江遂昌知縣。又以不附權貴而被議免官,未再出仕。他早年受王學左派思想影響,罷官後與李贄有交往,並和僧人達觀相友善,晚年滋長了消極出世的佛道思想。在文學思想上,他反對明後七子擬古,而倡言靈氣,抨擊理學的禁慾主義,而倡導“情”。在戲曲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於格律。著有“臨川四夢”(《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詩學白居易蘇軾。有《紅泉逸草》《問棘郵草》《玉茗堂集》等。
天竺中秋
湯顯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