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祿識余

天祿識余

《天祿識余》是清代作家高士奇撰寫的一部雜文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天祿識余
  • 又名:Tian lu shi yu shi juan
  • 作者:(清)高士奇
  • 類別:雜文書籍
內容簡介,《天祿識餘》·二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自序云:“余自康熙丁巳叨塵侍從,日直大內南書房,寒暑無間,將十有三年,日惟探討載籍與筆硯為伍,或字有魚豕,或理多牴牾,旋加校正,輙為札記……但以所得先後,薈萃成編,名曰《天祿識餘》。”
按:《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存目》著錄是書為二卷,《提要》云:“是書雜采宋明人說部綴緝成編,輾轉稗販,了無新解,舛誤之處尤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善本目錄》著錄是書有八卷本及十二卷本。卷十一、十二卷末無“男元受校字”,乃增刻。《販書偶記續編》著錄與此本同,皆無增刻。

《天祿識餘》·二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高士奇撰。士奇有《春秋地名考略》,已著錄。是書雜采宋明人說部,綴緝成編。輾轉稗販,了無新解,舛誤之處尤多。杭世駿《道古堂集》有是書跋曰:錢塘高侍郎以儒臣獲侍先皇禁幄,退而著書二冊,題曰《天祿識餘》。意謂延閣廣內秘室之藏,有非窮巷陋儒所得窺見者。今觀其書,則笑言鯖,豈足以當天廚一臠也。跡其所徵引辨說,大半皆襲前人之舊。一二偏解,時有牴牾。不觀《左傳》注,妄謂窒皇為冢前之闕;不觀《漢書》注,妄引《後漢紀》以證太上皇之名;不觀水經、文選兩注,妄詫金虎、冰井以實三台;不觀《地理通釋》,妄分兩函谷關為秦、漢。其尤踳駁不可據者。青雲二字莆田周方叔以為有四解,乃遽以隱逸當之;聚頭扇已見之金章宗詞詠,(出歸志。)乃謂元時高麗國始貢;銀八兩為流本《漢書·食貨志》,乃引《集韻》以為創穫。八米盧郎既見之齊、隋兩書,姚寬《叢語》雲,蓋關中語,歲以六米七米八米分上中下,言在谷取米,取數之多也。黃山谷、徐師川何嘗誤用,乃用元微之八采詩成未伏盧為證,是知一未知二也。古人為學,先根柢而後枝葉,先經史而後詞章,侍郎置身石渠金匱,獲窺人間未見之本,而所採擷若此,此可以徵其造詣矣。其排斥士奇,可謂不遺餘力,然取此書覆勘之,竟不能謂世駿輕詆也。

出版信息

題名:
天祿識餘十卷
拼音題名:
Tian lu shi yu shi juan
撰著者:
(清)高士奇撰
出版年:
清康熙
版本:
刊本
冊數:
二冊
版框高廣:
匡高十八。八公分,寬十三。四公分
行格:
十一行十九字
版式:
粗黑口,雙魚尾,四周單邊
裝訂:
線裝
序跋題校者:
尤侗序
毛奇齡序
高士奇自序
四庫分類:
子部 - 雜家類
附註:
卷端署“錢塘高士奇澹人輯”每卷末刻“男元受校字”前有康熙二十九年尤侗序、毛奇齡序、高士奇自序自序云:“余自康熙丁巳叨塵侍從,日直大內南書房,寒暑無間,將十有三年,日惟探討載籍與筆硯為伍,或字有魚豕,或理多牴牾,旋加校正,輙為札記……但以所得先後,薈萃成編,名曰《天祿識餘》。”按:《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存目》著錄是書為二卷,《提要》云:“是書雜采宋明人說部綴緝成編,輾轉稗販,了無新解,舛誤之處尤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善本目錄》著錄是書有八卷本及十二卷本。卷十一、十二卷末無“男元受校字”,乃增刻。《販書偶記續編》著錄與此本同,皆無增刻。
索書號:
PL1497.K34
藏館:
大學
資料來源:
古籍善本書錄

作者簡介

高士奇(1645-1740),字澹人,號江村。 清代著名學者。今匡堰鎮高家村人。家貧,在朝廷以打雜為生,後在詹事府做記錄官。康熙十五年遷內閣中書,領六品俸薪,住在賞賜給他的西安門內。 高士奇每日為康熙帝講書釋疑,評析書畫,極得信任。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晚年又特授詹事府詹事、禮部侍郎。死後,被封諡號文恪。他學識淵博,能詩文,擅書法,精考證,善鑑賞,所藏書畫甚富。著有史學著作《左傳紀事本末》53卷,《清吟堂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