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

天津市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

天津市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地處天津市和平區河西區交界處,位於南京路以南內環線與中環線之間位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市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
  • 位置:南京路以南內環線與中環線之間位置
街區範圍,歷史沿革,文化特徵,風貌特色,格局特色,建築特色,交通情況,

街區範圍

其四至範圍順時針依次為:南京路、馬場道、合肥道、九江路、浦口道、九龍路、紹興道、桃源村大街、友誼北路、湛江路、41中學東側圍牆、津港路、馬場道國小圍牆、津河、西康路、成都道、昆明路、岳陽道、西安道、成都道。本街區北側緊鄰小白樓城市主中心,是城市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街區總占地面積191.7公頃。
從區域發展條件看,本街區北側連線南京路商務商貿經濟帶,街區內沿南京路地塊均被劃入小白樓城市主中心範圍,同時街區與和平路、濱江道商業圈咫尺之遙,南與城市文化中心隔路相望,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載體。

歷史沿革

五大道位於原英租界內,歷史上是英租界的高級住宅區。它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風格各異的歐陸風情小洋樓,本街區內匯聚著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國各式風貌建築230多幢,名人名宅50餘座,使這裡成為“萬國建築博覽會”。五大道地區作為天津租界民居建築和市政園林的典型代表而別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態萬千的西式建築群體景觀;第二,建築的私密性構成了深幽寂靜的街市風格;第三,近代許多政客買辦、達官顯貴居於此,使五大道成為近代名人薈萃之地。
馬場道上的潘復舊居、睦南道上的孫殿英舊居、大理道上的陳光遠舊居、重慶道上的慶王府、成都道上的張自忠舊居、常德道上的孟式舊居等是天津有名的“小洋樓”,這些建築部分是在殖民地時期的英租界或是在近代由富商、下野軍閥、沒落貴族在這裡建造或購買的。這些歷史建築(歷史風貌建築)和英租界時期形成的五大道城市肌理,對天津城市建築空間特色的營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化特徵

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是天津市十四片歷史文化街區中保留最完整、核心保護範圍最大、歷史建築(歷史風貌建築)最多、街區面積居第二位(僅次于海河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文化街區,是保留了近代西洋建築群的整體風貌、體現“花園城市”先進規劃理念的特色街區。
略帶彎曲的路網、綠樹成蔭的街道、大量西洋風格建造精良的居住建築、完整的街道界面、連續並富有變化的街巷空間、形式多樣的圍牆與院落,共同構成了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的完整的歷史文化特徵。

風貌特色

格局特色

19世紀20年代,正值英國“花園城市”規劃理論盛行之時,英租界新區(即現在的五大道地區)基本按照該理論進行規劃與建設,居住區規模適中,配備了學校、教堂、花園、體育場等完整的公共配套設施,形成了宜人的空間尺度和舒適的居住環境。新型公寓建築、聯排住宅等也直接從其誕生地一直到了五大道。
五大道地區主要以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成都道為東西向主要街道,與南北向的西康路、昆明路、雲南路、桂林路、河北路、新華路、南京路縱橫交錯,整個街區形成了“小街闊、密路網”的街道格局,道路略帶彎曲,大部分街廓尺度為300m×100m,路面寬度大部分為7至9米。
街區內同時擁有大量歷史形成的以人行為主的步行通道,這些街巷胡同寬度大部分為3至4米,步行尺度適宜,空間豐富有趣。

建築特色

街區內建築大多為西式居住建築,平面布局靈活多變,立面裝飾複雜豐富。受歐式獨棟住宅的影響,大部分建築都有自己的院落並且用各式各樣的圍牆來確定。
近代建築由於受西方建築的影響有其特點,在中國建築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自1860 年英法聯軍入侵,各國都在天津土地上購地建房,設立洋行、倉庫、興辦銀行,鑄造碼頭,掠奪中國資源;在租界區內興建領事館、工部局、警察署、高級住宅、飯店、俱樂部等;不少的外國建築師把他們本國流行的建築式樣帶到中國;從西洋留學歸來的中國建築師也受西洋建築影響,也設計出不少西洋古典主義、折衷主義的建築作品來,為此,租界區建築盛行起歐美流行的古典復興思潮、浪漫主義思潮、折衷主義思潮。在裝飾上夾雜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折衷主義思潮,在天津的反映較為強烈,尤以五大道地區更為突出。有些建築師受新藝術運動的影響,用模仿自然的曲線集中裝飾入口大門,有些則完全沒有裝飾,強調建築的比例、牆面與窗子的關係。當時在各國租界中,一般建築業務多由該國租界的外籍建築師把持,而中國的一些官僚、軍閥也迷信外國建築師,不少的高級別墅也多由外國建築師設計。五大道地區多為獨立的花園房,環境幽雅,多為軍閥、舊官僚、買辦、資本家、清廷遺老遺少居住,建築風格多種多樣,成為天津市高級住宅的集中區域。

交通情況

從交通條件看,南京路、九龍路、友誼北路、永安道及貴州路等城市主幹路從街區邊緣通過,對外交通既便利又不穿越街區內部。本街區距天津火車站約4公里,距濱海國際機場約18公里,均有便捷的連線通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