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業大學誠信教育課程

天津商業大學誠信教育課程是為了立足社會現實、當代大學生特徵和商科大學實際,通過“誠信教育”課達到打造大學生誠信品質、全面提高商學素養、實現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商業大學誠信教育課程
  • 授課對象:本科生
課程性質: 選修課,為精品課程之一
授課時數: 36學時
授課對象: 本科生
課程簡介:
1、、開設本課程的緣由
基於和諧社會建設中對誠信的呼喚;基於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和完善;基於商科學校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商學素養與專業能力結合、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並重、誠信做人與創新能力兼備的複合型創業型套用人才”的目標定位,劉書瀚校長於2005年春提出面向全校開設“誠信教育”選修課的構想,並將這一任務交由當時的法政學院承辦。魏胤亭副校長組織領導了“誠信教育”課的開設並親自主講一章。課程負責人史瑞傑教授組織不同學科的精兵強將,具體研究落實“誠信教育”課的開設計畫和具體步驟。在經過半年的籌備、論證、研討和多次集體備課之後,於2006年春季正式開設了面向全校的“誠信教育”選修課。選修課最初設九講36學時計2學分。單獨設課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在全國高校中屬首創,所以“誠信教育”課又被稱為原創課。
2、開設本課程的周期
到目前為止,“誠信教育”課已開課六學期七輪次,課程內容也由原來的九講調整充實為引言和十章內容,基本形成了具有內在邏輯聯繫和獨特知識系統的教學體系。先後參與“誠信教育”授課的教師有13位,在2007年7月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後,又根據課程內容需要調整了師資隊伍,主講教師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法學院的部分教師組成。現在的十章教學內容分別由10位教師承擔,組成了結構最佳化的課程組。這10位教師分屬於社會哲學、倫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思想政治教育、法學和心理學等學科,授課教師全部為副教授以上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保證了“誠信教育”課的教學目標和開課質量。
3、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主要內容
在引言中,從誠信何以成為當代中國的沉重話題切入,論述社會轉型中社會價值追求多樣化與誠信,特別是作為商科學校大學生如何把提升誠信素質作為完善商學素養的基石、以及誠信做人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從而引出底線倫理與誠信教育的話題。
第一章人與社會,從人性的兩重性出發,論述人與社會的相互關係,提出誠信是社會人的基本道德規範,同時對誠信社會建設的切入點、誠信社會建設的落腳點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闡述。
第二章誠信與和諧社會建設,從和諧社會建設出發論述誠信為本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關係,並根據社會現實提出社會轉型呼喚誠信,在此基礎上提出和諧社會建設中誠信文化建設,特別是誠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現實針對性。
第三章傳統誠信觀的演變,對傳統社會與誠信的關係進行了探討,考察了傳統誠信觀的演變與發展,以及如何繼承和揚棄傳統誠信觀,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誠信社會建設提供深厚的文化資源。
第四章誠信與市場經濟社會,在考察西方誠信觀演變的基礎上,對中西誠信觀的異同和社會制度背景作比較研究,研究誠信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的作用,提出西方社會較為成熟的誠信體系可為中國轉型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提供重要參照。
第五章誠信的社會保障機制,提出誠信社會建設不僅要靠道德約束,也要靠法律約束,軟約束和硬約束相結合、自律和他律相統一,才能保證社會正常運轉。因此,在理論上和實踐中正確處理好道德約束和法律約束的關係,才能使誠信道德成為道德共識並付諸行動。
第六章誠信的心理運行機制,對守信與失信進行了心理分析,對誠信心理、誠信教育和誠信品德形成中的心理學問題、誠信心理的運行機制等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在上述探討的基礎上,
第七章至第十章,以人為核心探討了政治人與誠信、經濟人與誠信、文化人與誠信、大學生與誠信的關係,提出當代大學生在誠信社會建設中的社會責任、商科學校學生誠信素質建設的歷史使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