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備學堂(天津北洋武備學堂)

天津武備學堂

天津北洋武備學堂一般指本詞條

天津武備學堂,又稱陸軍武備學堂。為中國第一所陸軍學堂。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正月,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仿照西洋軍事學院所創立,以為宗旨。

以道員聯芳為總辦,蔭昌任督辦,楊宗濂為總辦,聘德國軍官為教官。從各營挑選精健聰穎、略通文義弁兵百餘名入堂學習;其中有文員願習武事者,一併量予錄取;學制一年。另由漢教習講授經史。二十三年增設鐵路工程科,招收學生四十人,學制一年,結業後發回各營,由各統領量材授事。二十六年六月,毀於八國聯軍之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武備學堂
  •  別稱北洋武備學堂
  • 宗旨:造就將材
  • 成立時間:1885年
學校簡介,學校概況,位置架構,學堂組織,學堂經費,編制課程,學生,軍事課程,招生,學堂其他,軍械,軍裝,外場,休息,輕汽球,盛產總統,

學校簡介

天津武備學堂,晚清培養新式陸軍軍官的著名學校。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2月,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於天津。道員楊宗濂為首任總辦,軍事教習多聘用德國退役軍官,首期百餘學員,系從淮軍中選拔的“精健聰穎”弁兵。學堂初設步、馬、炮、工程四科,1890年後增設鐵路科。課程設定分學、術兩科,學科教授中國經史、天文、輿地、格致、測繪、算學、化學、戰法、兵器等;術科教授馬、步、炮隊操演陣式,槍炮技藝和營壘工程等。意在通過新式教育培養新型軍事人才。學制1年。學堂取德國教學法,注重實際演練和考核。每日教習以德語授課,學生靠翻譯聽講。隔三五日到軍營一次,演練築壘、操炮技術和步、馬、炮、工各隊攻守戰法,檢驗所學軍事知識。精神教育內容陳舊,每日摘“古訓”於黑板,令學生背誦,以激發“忠義”之心。考試制度嚴格,每逢月考、季考,李鴻章或派司道大員前往監考,或親往檢驗甄拔。畢業考試成績合格者派回本營,量才任用,不合格者留堂補學。
天津武備學堂天津武備學堂
1889年,曾派段祺瑞、商德全等5名學生赴德國留學。畢業學生多數成為各省新軍骨幹。其中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吳佩孚等,後成為北洋軍閥首領。該學堂的學規章程,奠定了晚清陸軍學堂內部制度的基礎,後為湖南、安徽、陝西、河南、山西等省創辦武備學堂所參用。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學堂被焚毀。

學校概況

天津武備學堂原址在大光明橋東河沿。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武備學堂的愛國教官和學員奮起抗擊,戰鬥中90餘名學員英勇犧牲。這張明信片是被炮火焚毀之後的學堂外景。
資料記載,天津武備學堂又稱北洋武備學堂,也稱“老武備”。在天津海河下游東岸,大直沽以北,唐家口子以南。河對岸附近為海大道(大沽路)及英國租界紫竹林碼頭。
天津武備學堂在海河東岸闢地1000餘畝,撥天津練軍營兵丁一營,修築方形大土城。土城牆上,築有通道和女兒牆以為護牆。臨海河一面的南北兩城角處,並築炮台兩座,台內地下鑿空作為貯存彈藥的地下室。城牆外面挖壕塹引水形成護城河,並在河邊遍植楊柳。城西面,臨河開一營門;北面對唐家口子也開一營門,均設吊橋。城內中央為堂址,建舊式瓦房500間。北面有演武廳,東面有彈藥軍械庫和氫氣球房及馬廄,南面為職員住宅。東南隅開大水池,引海河水流入,學生在此練習架設軍用橋樑。水池中心有一小島,上植花木,是學員遊憩之地。池西留有一座民間廟宇名為“五聖廟”,舊時廟內曾有僧眾。堂址西面有寬闊草地,是平時操練的大操場。
學堂正門西向,六扇大門,門上繪有“神荼鬱壘”彩色立像,如同舊式衙門。堂內六進,分六大部分。大門內左為衛隊房,右為號令房、號房、雜物庫房;第二進為辦公室及大堂;三進為講堂、中德教習室、儀器室;四進為飯廳,大、小廚房,剃頭房,浴室;五進為學生宿舍和自習室;最後為步槍暫存室及修械室。
堂外大部分為大操場所占,放眼一觀,非常開闊。學堂土城外以東附近辟有打靶場,為學生實彈射擊練習的地方。土城北方距離老龍頭火車站(舊東站)約5里,距東局子(北洋機器局)約8里,距北洋水師學堂也約8里。
武備學堂每期招生500人左右,全體學生編為4個大隊,每大隊126人,共編為步、馬、炮、工、輜5科,每科100人,另有18人學習氫氣球及修械。課程設定上,軍事課設:基本戰術、套用戰術、圖上戰術、戰略學、孫子兵法、管子兵法、溝壘學、彈道學軍制學、野外勤務、步兵操典、氣球學等;文化課設:國文、算術、幾何、三角、代數、地理、中外歷史、政治學、格致等。

位置架構

北洋武備學堂(簡稱老武備)在天津白河下游東岸,大直沽以北,唐家口子以南。對河西岸附近為海大道及英國租界紫竹林碼頭,輪舶往來,帆檣如林,碼頭百貨堆積如山,地位非常重要。
老武備在東岸闢地1000餘畝,撥天津練軍營兵丁一營,修築方型大土城以圍之。土城牆上,築有通道和女牆以為護牆。臨白河一面之南北兩城角處,並築炮台兩座,台內地下鑿空為貯存彈藥之地下室。城牆外面圍以壕塹引水形成護城河,並在河邊遍植楊柳。城之西面,臨河開一營門;北面對唐家口子也開一營門,均設吊橋。城內中央為堂址,建舊式瓦房500間。北面有演武廳,東面有彈藥軍械庫和輕汽球房及馬廄,南面為職員住宅。東南隅開大水池,引白河水流人為練習架設軍用橋樑之用。池之中心有一小島,上植花木,以為全體人員遊憩之地。池西留有一座民間廟宇(五聖廟,內有僧眾)。堂址西面寬闊草地為大操場。
全堂正門西向,六扇大門,門上繪有“神荼鬱壘”彩色立像,一如舊式衙署。堂內六進,分六大部分。大門內左為衛隊房,右為號令房、號房(傳達)、雜物庫房;第二進為辦公室及大堂;三進為講堂、中德教習室、儀器室;四進為飯廳,大、小廚房,剃頭房,浴室;五進為學生宿舍和自習室;最後為步槍暫存室及修械室。堂之四隅均有廁所。堂外大部分為大操場所占,放眼一觀,非常開闊。堂之四圍亦皆植樹。土城外以東附近辟有打靶場,為學生實彈射擊練習之所。土城北距老龍頭(老火車站)5里,東距東局子(北洋機器局)8里,東北距北洋水師學堂也約8里。

學堂組織

老武備設總辦一人:首任楊某。繼任聯芳春卿)在任13年,是留法學生,以外交官、候補道調任,漢軍旗人。會辦一人:首任蔭昌(午樓),蒙古族人,留德學生,以外交官、府班調任。繼任那晉(希侯),旗人,軍機大臣那桐的胞弟。監督一人:史悠祥(季之),江蘇溧陽人,以州班調用,掌教務。提調一人:周傳經(殿臣),江蘇武進人,以府班調用,掌庶務。總教習一人:崔曝(少和),江蘇吳縣人,以府班調用,掌中文課程。教習9人:廷奎(立齋),旗人,舊學;孫小槎(星舟),浙江松江人,舊學;吳曉山(亮如),浙江蕭山人,德文;德海(春濤),旗人,同文館學生,德文;景放(敘堂),旗人,普通學;劉玉山(曉峰),合肥人,管理汽球,兼教習;金大廷(子元),上海人,軍醫,基督徒,兼教習;王光明(耀庭)天津人,管理彈藥、軍械,兼教習;李玉田(子豐),天津人,繪圖,兼教習。洋教習4人:司密特、艾德、奇開芬、弗蘭克(均德國軍事專家)。
另任大廚房王順,管理學生膳食(炊事員30人);小廚房蘇立成,管理職員膳食(炊事員10人);號令長劉良材,掌吹號(號兵10人);衛隊長,衛隊50人;號房(傳達)10人。
學生平均額數500人。

學堂經費

老武備常年經費15萬兩,但軍裝費用在外。
薪水
總辦每月120兩,會辦每月100兩,監督每月80兩,提調每月80兩,總教每月80兩,教習每月40至60兩,洋教習每月300至350兩,助教每月30至40兩,其他每月25至30兩,學生每月津貼2至3兩。
獎勵
每3年由總辦擇優保舉晉升,加薪人數不等,學生則津貼升級;德國教習不再加薪,但有年節饋贈和宴請以酬之。學生年終考試,優秀者給獎、升班,拔選學長和助教,三至五年畢業,分充教官。

編制課程

學生

全體學生編為4個大隊,每隊3大排,每大排3小排。每大隊126人,每大排42人,每小排14人。每大隊各有大隊長1人、副大隊長1人,每大排有大排長1人,每小排有小排長1人。學生518人,共編為步、馬、炮、工、輜5科,每科100人。餘18人學習汽球及修械。外置總隊長1人,管轄4個大隊,由監督兼任。

軍事課程

基本戰術、套用戰術、圖上戰術、戰略學、孫子兵法、管子兵法、溝壘學、彈道學軍制學、野外勤務、步兵操典、汽球學等。
普通課國文、算術、幾何、三角、代數、地理、中外歷史、政治學、格致等。

招生

年齡在18至25歲,粗通文理即可。家庭出身不拘,但凡考取學生均要有保證人(由軍營保送者例外)。
附設的幼年鐵路學堂
老武備在總辦聯芳接辦後,又成立一幼年鐵路學堂,附設在老武備內(在堂內西北隅另闢一院)。招20歲以下的聰穎子弟百人深造之,課程以行軍鐵路之築造為主課,以普通學為附課。但均須學習德文,以為留德之預備。條件以身體健壯、五官清整為準,不計身長,5年畢業,可升入老武備或留德,其待遇與老武備同。幼年鐵路學堂經費另支,德國教習兼教授。

學堂其他

軍械

採用德國克虜伯鋼廠出品的六生陸炮6門,老毛瑟獨發步槍500支,六輪手槍50把,馬刀100把,指揮刀50把。系留汽球亦購自德國。
以後北洋機器局(天津東局子)亦能造毛瑟槍,彈頭系鉛丸,彈內用黑色火藥;亦可造六生口徑山炮,鋼彈頭,用棉花炸藥。

軍裝

軍裝一律中國制,夏黃卡其布、草帽、鍍金銅帽章、銅鈕、銅皮帶扣、黃皮彈盒;冬黑呢衣褲、呢帽、黑羽緞高腰靴、黃皮背包、髮辮垂在背包下面。

外場

每日上午半天,無論何科,均須進操場加入步操練習,一律由德國教習發口令(用華語)。

休息

那時所有中國各機關均無休息日,惟年假延長達一個月之久。老武備則為之破例,由於洋人須作禮拜,4個德國教習每逢星期日自動的不來。為了遷就,只好也休息。禮拜日這天,老武備職員、生徒們,大都過河逛紫竹林(英租界)。當時租界內已有煤氣路燈,但無瀝青馬路只有石子路。

輕汽球

每月用大型吹風機(4人推轉)吹風入汽球內,約吹一小時,使球充滿空氣檢驗其是否漏,以便即時修補;每年一次以機器將氫氣灌入。一經灌足,球體立升,必須將球體覆罩大網,網之下端邊緣系沙囊多隻,不使球體上升。升時除去沙囊,自然扶搖升起。球下懸掛一大竹斗,斗內可坐5人。球上掛有旗幟數十面。球升時自下仰視有若足球大小,即不再升。在空中起碼經24小時方行降落。

盛產總統

1885年,近代中國第一所培養陸軍人才的軍事院校———天津武備學堂在今河東區大直沽與唐口之間建立了。近代中國風雲人物多出於此,馮國璋曹錕段祺瑞等人就是從這裡開始了他們叱吒風雲之路……洋務運動期間,天津曾是中國北方的建設中心。在坐鎮天津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的推動之下,天津的一些洋務設施、發明創造,乃至傑出人物,都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堪稱第一。其中,有一所對於近代中國發展影響非常大的軍事院校,這就是中國第一所培養近代陸軍人才的軍事院校———天津武備學堂。1885年,李鴻章等人為了改變清朝軍隊的落後狀況,曾由當時世界聞名的陸軍強國———德國選雇了一批軍官,派往駐防天津的水陸各營幫助訓練。這些人中,“或熟精槍炮陣式,或諳習炮台營壘做法,技藝優良,堪充學堂教師之選。”一年以後,根據淮軍將領周盛波周盛傳兄弟二人的建議,仿照國外設立軍事院校的辦法,李鴻章設立了天津武備學堂,拉開了清朝新式陸軍建設的序幕。而在舊中國的許多風雲人物,也都是從武備學堂走向全國的。據史料記載,學堂開辦後,校址就選在了河東區大直沽與唐口之間,利用了原乾隆皇帝柳墅行宮原址的一部分。還有學者稱,其地址可能是現在河東教育局至第一熱電廠一帶。
據說,天津武備學堂從創辦起,到被八國聯軍徹底破壞為止,雖然僅僅存在了16個年頭,然而從海河東岸那座今已成謎的乾隆皇帝的舊行宮裡,卻走出了許多在舊中國叱吒風雲的人物。原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羅澍偉說,他們的功過是非,青史自有定評。然而他們—生事業的步伐,卻是從海河東岸開始邁出的,初始與結果的巨大反差,曾使一些人的聲名顯赫一時,也使一些人至今默默無聞。武備學堂人才輩出,北洋軍閥是由於袁世凱小站練兵而培養起來的,而袁世凱在小站組建新建陸軍時,其中就有北洋武備學堂畢業生130多人,擔任新軍中的各項重要職務。在他們當中,馮國璋曹錕後來都當上了大總統,段祺瑞當了國務總理和執政,李純陳光遠王占元分任蘇、贛、鄂長江三督田中玉當上山東督軍,而吳佩孚則成為直系首腦。天津武備學堂之所以辦得好,是跟李鴻章肯於禮聘當時賢碩充任教習,教師陣容齊整分不開的。例如算學總教習盧木齋(1856—1948)出身世代寒儒,篤好算學,經刻苦自習,27歲時寫成《火器真訣釋例》一書,為湖北巡撫彭祖賢所嘉許。29歲時中舉,被直隸總督李鴻章聘為武備學堂教習。武備學堂很重視數學,也網羅了不少數學家,諸如著名數學家華蘅芳也被聘用。他在學堂任教期間,還自製成中國第一個氫氣球,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據羅澍偉介紹,天津武備學堂最初系輪訓性質,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進修學校。這所學校由李鴻章聘用在天津各營的德國軍官為教師,為中國學員教課。參加進修的人才由北洋駐各軍選送,經考試後,挑選“精悍靈敏者”進入學堂進行學習。同時與聘用德國教員訂立契約,進行訓練。
每隔三到五天,由教師督促學生“赴營演試槍炮陣式及造築台壘之法”,每兩個月由李鴻章等人到校進行考試,分別賞罰。天津武備學堂開辦不久,學員名額由原來的100多人增加到300人,學制由原來構想的一年,改為兩年,然後又改為三年,課程安排也漸入正軌。比如剛入學的學員側重於基礎訓練,“頭班學生操演槍炮,二班學生操演步隊,學習德文兼測量繪圖”。以後則側重學習近代軍事知識,如“天文、地理、測繪,算化諸學,炮台營壘新法”,同時經常“操習馬隊、步隊、炮隊及行軍布陣分合攻守諸式,併兼習經史以充根底”。對於在堂的學員,還訂有40多條嚴格的學規。武備學堂教學法採取“左圖右書,口講指畫”的西方教學方法。學生學習一年以後,派回各兵營量才錄用。第一批畢業生大多數發回各營任職。其中有成績優異者留學堂作為幫教習,有的回營轉為教員。武備學堂本為造就將材而設,規定忠君尊孔,禁止進步思想,以封建理教作為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規範,對學生的獎勵,仍採取授官的形式,尚未從根本上打破科舉取仕的情況。在校生員飲食、書籍、紙筆、器具、實習用的武器彈藥,概由學校負責。學校的考勤制度非常嚴格,學生上課一日不到即少一日課業,要是有託病或藉故不到的,記過一次,並處以罰款,對今後的任用還有直接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