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天水市秦州區文化館
秦州區文化館,位於天水市秦州區育生巷47號,開放於2021年7月,總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歷史沿革2021年7月13日,秦州區文化館揭牌開放。2建築格局秦州區文化館總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3參觀信息地理位置館址:天水...
- 天水市文化館
天水市文化館位於天水市秦州區民主東路116號,於1980年,隸屬於天水市文化和旅遊局,是公益性民眾文化事業單位,總占地3954平方米。2021年11月,天水市文化館被文化和旅遊部擬定為國家二級文化館。歷史沿革 天水市文化館前身為1980年成立的天水市民眾藝術館,2004年更名為天水市文化館,2008年因紀信祠文物保護的需要,...
- 秦州區文化館志願服務隊
秦州區文化館志願服務隊 秦州區文化館志願服務隊是由天水市秦州區志願服務總隊領導下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18年10月26日。人員規模 該志願團體人員規模是17人。聯絡信息 該志願團體的聯絡人是何曉民,聯絡團體是天水市秦州區志願服務總隊。
- 天水黑社火
天水黑社火,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民俗,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天水市秦州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天水黑社火,又名黑煙歌,顧名思義就是晚上耍演的社火,屬於秧歌的範疇,是集民間音樂、舞蹈、說唱、表演等為一體的合性民間民俗表演形式,主要流行於天水市秦州區境內各鄉鎮。 天水黑社火作為天水古老的...
- 天水泥塑製作技藝
天水泥塑製作技藝,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傳統技藝,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天水泥塑可考歷史已有一千多年。 天水泥塑在武山、甘谷、秦安、麥積等縣區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秦州區楊家寺鄉及周圍的禮縣,紅河、秦嶺、牡丹等鄉鎮,其中尤以秦州區楊家寺鄉的泥塑製作...
- 秦州小曲(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秦州小曲,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曲藝,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秦州小曲是在農村黑社火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曲藝文化,比秦腔、眉戶的歷史要早。據《天水戲曲志》記載,創建時間為清朝鹹豐年間(1851—1861),秦州三陽川的陳旺所建的魁盛班以演秦州小曲為主...
- 秦州嗩吶藝術
秦州嗩吶藝術,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傳統音樂,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秦州嗩吶,俗稱喇叭,是流傳於天水市秦州區域內的一種古老的民間演奏藝術,起源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盛於明、清時期,漢、唐、宋歷代相承,秦州嗩吶尤以清代同治、光緒時期為盛,距今已有130年的...
- 天水市文化和旅遊局
(一)天水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為副處級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黨中央、省委和市委關於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依法在秦州區和麥積區範圍內統一行使文化、文物、出版、廣播影視、電影、旅遊、體育市場的行政處罰權以及與行政處罰相關的行政檢查、行政強制權等執法職能,在...
- 天水呱呱製作技藝
天水呱呱製作技藝 天水呱呱製作技藝是甘肅省人民政府2017年10月18日公布的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天水市秦州區,保護單位是秦州區文化館。
- 天水古琴製作技藝
天水古琴製作技藝 天水古琴製作技藝是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天水古琴製作技藝是甘肅省人民政府2017年10月18日公布的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天水市秦州區,保護單位是秦州區文化館。
- 秦州小曲(甘肅天水秦州區戲曲種類)
秦州小曲是甘肅省天水市的傳統民間文藝的一個品種,甘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以南的娘娘壩李子園、平南、天水和汪川鎮,尤以娘娘壩李子園的小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傳唱範圍最為廣泛。據《天水戲曲志》記載,秦州小曲創建時間為1851-1861(清朝鹹豐年間),以陳旺所建的魁盛班演秦州小曲為主...
- 地毯織造技藝(天水絲毯織造技藝)
2014年,同樣由他設計的《華夏圖騰》藝術掛毯榮獲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中國原創·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文物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地毯織造技藝(天水絲毯織造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天水市秦州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
- 趙昌榮(天水古建專家)
趙昌榮,男,1948年生於甘肅省天水市,天水古建專家。人物經歷 1948年生於甘肅省天水市,1985年調入玉泉觀景區工作,為玉泉觀景區專職文物研究人員,重點研究天水古代建築。個人作品 先後編著出版了《玉泉觀志》《南郭寺》《玉泉觀》《天水古代建築》及《玉泉觀的神話傳說》等作品。近又編著了《天水玉泉觀文物古建築保護...
- 2016(丙申)年天水祭祀孔子典禮
省內外嘉賓、天水市和秦州區四大組織有關領導、專家學者代表、文化界、教育界、新聞界、先進模範代表、青少年代表及有關社團代表和民眾約2000餘人參加了盛典。祭祀典禮由天水市政協副主席、天水孔子文化研究學院院長安志宏主持,全國政協原常委、文史委原副主任鄧成城主祭並宣讀祭文。9時50分典禮在《鹹和之曲》中拉開...
- 麥積戲劇帽盔製作技藝
麥積戲劇帽盔製作技藝,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傳統技藝,甘肅省縣(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秦腔起源於明朝。作為秦腔藝術的伴生物,秦腔帽盔製作技藝也起源於明朝,逐漸興盛於清朝。戲劇帽盔是根據唐、宋、元、明各朝官帽和禮帽的原型基礎上演變而來。社...
- 水呱呱製作技藝
水呱呱製作技藝,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傳統技藝,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天水呱呱製作技藝是用蕎麥及有關農作物為原料,利用天水的溫潤氣候、水質資源及地方調料製作成傳統小吃的一種手工民間絕活。天水呱呱歷史悠久,深受當地人及省內外遊客青睞,被譽為“秦州第一...
- 尹麗珺
2020年2月14日,“抗疫”荷包作品《福佑華夏》、鴛鴦玉雕刻錯銀工藝作品《跨越五洲的愛》在天水市秦州區文化館“非遺作品助力抗擊疫情”展和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網站藝術戰“疫”專欄報導。2020年2月25日,鴛鴦玉雕刻錯銀工藝作品《跨越五洲的愛》、手工刺繡荷包作品《福佑華夏》、鴛鴦玉雕作品《齊心戮力,共戮冠毒...
- 麥積根雕製作技藝
麥積區位於天水市的東南部。東與陝西相接,南與隴南相連,西與秦州區比鄰,北與甘谷、秦安接壤。我區屬於小隴山林區地帶,主要是東岔鎮、三岔鎮、元龍鎮等鄉鎮盛產香柏。據專家考證根雕起源於戰國(楚墓出土了戰國時代的根雕作品“辟邪”)。據《新唐書·李泌傳》記載:隋、唐以後,根雕不僅在民間普遍流傳,同時...
- 麥積陶藝製作技藝
麥積陶藝製作技藝,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傳統技藝,甘肅省縣(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天水市麥積區文化館。 中文名 麥積陶藝製作技藝 [1] 遺產級別 縣(市、區)級 遺產類別 傳統技藝 保存單位 天水市麥積區文化館 目錄 1歷史淵源 2工藝特徵 ...
- 放馬灘
天水《秦州志》載:“秦州東南一百里,四道嶺有秦嬴非子繁息戰馬故址。”傳說當年秦人的祖先大駱和他的兒子非子看到這裡依山傍水,豐地沃野,是一塊綠草如茵的富饒之地,極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於是就在此牧馬養畜,繁衍生息。非子善於養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讓他繼承了舜時祖先伯益的“嬴”姓,號稱秦嬴。並封“秦地”...
- 大像山
其中竹與蘭草為天水名字何曉峰所畫;別有本縣書法家武克雄草書:“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缺溪水鳥飛。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泉聲戀翠微”。魏學文隸書《蘭亭序》;另一幅“喜鵲鬧梅”為禮縣文化館幹部馬 所畫。樓頂作六脊攢尖式,有鴟甍。閣樓高10.米,占地33.5平方米,樓座為磚砌築的須彌座。樓上舊有泥塑文昌...
- 兩當縣
清,雍正七年(1729年),兩當縣屬秦州直隸州。中華民國,兩當縣屬甘肅渭川道(治天水市秦州區)。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除道的建制,改縣的行政長官縣知事為縣長。兩當縣屬甘肅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天水市秦州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6日,兩當宣告解放。12月14日,中共兩當縣委、...
- 武山縣
1955年2月,屬天水專區。1958年4月、12月,漳縣、甘谷兩縣先後併入武山,縣境總面積達5368平方千米。1961年12月,三縣分置,恢復原武山縣域。1969年10月,屬天水地區。1985年7月,屬天水市。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5年10月9日,根據《甘肅省民政廳關於天水市秦州區齊壽鄉等22個鄉撤鄉改鎮的批覆》(甘民復〔...
- 甘谷縣
甘谷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地處東經104°58′至105°31′,北緯34°31′至35°03′之間,東鄰天水市秦安縣、麥積區,南接天水市秦州區、隴南市禮縣,西與天水市武山縣接壤,北與定西市通渭縣相連。縣域南北長60千米,東西寬49千米,總面積1572.6平方千米。地質 甘谷縣南部處於秦嶺褶皺帶...
- 瓜州縣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甘肅省天水市轄自治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東北部,地處六盤山南延地段、隴山西麓,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毗鄰5個縣(市),總面積1311.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轄10個鎮、5個鄉。截至2023年末,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常住人口23.96萬人,城鎮化率為32.19%。據《水經註疏》,張家川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