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宮寺鎮
- 地理位置:定興縣東北部
- 總面積:42.71平方公里
- 總人口:38463人
歷史沿革,行政區域,地理環境,經濟建設,農業方面,養殖業,私營企業,個體加工業,科教文衛,文化藝術,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郵政電信,各村概況,
歷史沿革
本鎮轄區1945年3月屬定興縣。1946年7月屬容定縣。1948年8月屬定興縣。1950年6月屬天宮寺區。1953年1月建天宮寺、西黃河2鄉。1958年9月成立天宮寺躍進人民公社。1960年原辛保莊鄉轄域劃入。1961年析出辛保莊、小朱莊、李郁莊三個公社後,為天宮寺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為天宮寺鄉。2010年撤鄉建鎮。
行政區域
本鎮轄天宮寺、孫各莊、南馬坊、北馬坊、谷家村、界河鋪、西黃河、老君屯、天邊、閆家營、順河營、李八營、張祖莊、太平莊、辛保莊、高家莊、胡家莊、陶窪、鋪頭、南王各莊、北王各莊、西王各莊、南斗門、北斗門、中斗門25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天宮寺鎮地處海河流域平原,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斗門河自北向南流經本鎮東部,多為褐土
。屬於亞洲大陸東部季風區暖溫帶半乾旱地區,大陸季風性氣候特別顯著,年平均氣溫11.7℃,年平均降雨量527.2㎜,70%以上降水集中於六、七、八三個月,無霜期186天,平均日照時數2685.8小時。風向以南、西南風居多,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屬太行山山前傾斜平原水文地質區,底板埋深約20米,向東漸深,含水岩性以砂礫石和砂層為主。地下水流向基本與地形的傾斜一致,自西北向東南,地下水的化學組成以重碳酸鈣型水為主,地下水平均埋深為18.60米。
經濟建設
2011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產業化進程和項目建設明顯加快。
農業方面
以天宮寺、孫各莊為中心的錯季蔬菜基地,其中大棚菜800餘畝,主要作物為黃瓜、青椒;太平莊的西瓜、“滿堂紅”蘿蔔輪種,南王各莊、北王各莊、李八營的紅薯種植加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順河營、北馬坊蘆筍種植進一步推廣,成為新興特色種植項目。
養殖業
初步形成了淘窪、鋪頭2個養殖基地。淘窪種豬養殖基地年存欄1500頭,出欄9000餘頭;鋪頭肉雞屠宰加工基地年加工50萬隻,主要銷向北京、天津等地。
私營企業
綠源特種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位於閻家營村。興源鮮奶加工廠,位於天宮寺村。恆信辦公用品有限公司,位於胡家莊村。泰鑫水泥有限公司,位於中斗門村。宏達造紙廠,位於鋪頭村。洪河養雞廠,位於南馬坊村。
個體加工業
南斗門、中斗門村的牛仔服裝加工業,規模較小,經營分散。辛保莊、胡家莊的膠章製作,界河鋪村的家具製造。
科教文衛
文化藝術
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2個。
教育
幼稚園7 所,完全國小6 所,非完全國小4 所,國中1所。九年制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醫療衛生機構26 家,其中鎮衛生院1家,村級衛生所25 家,專業衛生人員38 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達到100%。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郵政電信
郵政網點1 個,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1個,固定電話0.7萬部,電話、寬頻普及。
各村概況
天宮寺
位於縣政府駐地東南偏北9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褐土質。人口4037人,耕地面積3282.71畝。為鎮政府駐地。唐朝時期(618~907),此地建大寺一座,名為天宮寺。遂以寺取村名為天宮寺。
太平莊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西北偏南4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人口l297人,耕地面積2178畝。相傳明朝中期(1556年左右),從外地遷來李、王二姓人家,在此定居建村,取名老虎莊。因村名與楊各莊發生糾紛(楊、羊同音,老虎吃羊),後經調解,該村更名為太平莊。
張祖莊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西北3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人口3216人,耕地面積4220畝。明初,燕王掃北時,燕王手下武官張標,把妻、子留在此地,故取名張子莊。l940年,更名為張祖莊。
李八營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西北偏北2.5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人口995人。耕地面積1268畝。五代時期(907~960),由陝西行州遷來八戶李姓人家。在此定居建村,借姓氏取村名為李八營。
順河營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東北偏北2.5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人口1116人,均為漢族。耕地面積l248畝。該村原名為仁合莊,民國二年(1913),因該村北有條小河,故更名為順河營。
閻家營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東北偏北2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人口1395人。耕地面積1602.58畝。明初,燕王掃北時,路經此地,留下兩戶閻姓人家於此定居,故以姓氏取村名閻家營。
孫各莊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西l.5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現有人口1395人。耕地面積1840畝,元初有孫姓人家來此定居,發展成村,以姓氏取村名孫各莊。
谷家村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東北偏南2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人口1099人。耕地面積l152畝。明成化年間(1480年左右),該村共有15.8畝宅基地,都是谷家的,故取名谷家村。
界河鋪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東北偏南2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人口2177人。耕地面積2397.34畝。相傳北宋時期(960~1127),該村東有條河,以河為界,東為高碑店,西為定興。藉此取名界河輔。
北馬坊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西南偏南l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人口772人。耕地面積1117.3畝。相傳元初,有個叫蘆萬良的人,進定興城內盜竊被困,後被馬馱出,跑到此地,因累馬死,後建馬王廟。有人在此定居建村,藉此取名馬坊村。後分成兩村,因該村在北,故取名北馬坊。
南馬坊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西南偏南1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人口1960人。耕地面積2819.1畝。相傳元初,有一名叫蘆萬良的人,進定興城內盜竊被困,後被馬馱出,跑到此地,因累馬死,後建馬王廟。有人在此定居建村,藉此取名馬坊村。後分成兩村,因該村在南,故取名南馬坊。
天邊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東南偏東2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人口1172人。耕地面積921畝。相傳元朝時期(1206--1368),曾有一乞丐為皇帝治病,皇帝病好後,這個乞丐早已出宮,皇帝命人尋找,並下令說:“即使找到天邊也要把他找回來。”正好找到這裡,找到了此人,藉此取村名為天邊村。
西黃河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東南偏北3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人口1191人。耕地面積1070畝。相傳北宋時期(960~1127),有黃姓人家在斗門河岸定居建村,取村名為黃家河。因該村位於斗門河西側,於l950年更名為西黃河。
老君屯
老君屯村位於天宮寺鎮駐地東南偏北3.5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人口1002人。耕地面積970畝。相傳元朝時期(1206--1368),此地常駐軍隊,後有人在此定居,取名老軍屯。因“軍”、“君”同音,後演變為老君屯。
辛保莊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西北5.5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褐土質。人口1855人。耕地面積2526畝。據查清乾隆年間(1736--1795),有張、黨、凡幾家遷此定居,張姓人家進朝為官後立村,曾建城堡。為表示辛勤保國,故定名為辛保莊。
高家莊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北7.5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褐土質。人口1727人。耕地面積2251畝。據查清順治年間(1644--1661),有高姓人家從山西遷此地定居,後建村,以姓氏取村名高家莊。
北斗門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北8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褐土質。人口1572人,耕地面積1843畝。據查宋朝(960~1279),李姓人家從外地逃荒至此定居,後建村。因貧窮門戶小,故取村名斗門。l958年根據居住方位,更名為北斗門。
南斗門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北7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褐土質。人口2087人,耕地面積2560畝。宋朝(960~1279),有黃、何兩姓人家來此定居,以開店謀生,取名黃何店。後黃、何兩姓絕戶,原村名無意義。因該村位於斗門村南,故改名為南斗門。
中斗門
中斗門村位於天宮寺鎮駐地北7.5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褐土質。人口1891人。耕地面積2512畝。宋朝(,有黃、何兩姓人家來此定居,以開店謀生,取名黃何店。後黃何兩姓絕戶,原村名無意義。因該村位於南斗門、北斗門兩村中間,故取村名中斗門。
陶窪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西北6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褐土質。人口840人,耕地面積989畝。據查清初(約1616年),周姓人家(滿族)從東北隨順治進關,在此定居建村,為表示他們陶然快樂,又因該村地勢低洼,故取村名陶窪。
鋪頭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西北5.5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褐土質。人口2497人。耕地面積2898畝。據查宋、遼期間,有古運糧河由此通過,曾是碼頭,雜姓定居,買賣店鋪很多,故得名鋪頭。
胡家莊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西北5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褐土質。人口481人。耕地面積829畝。據查清乾隆年間(1736~1795),有胡姓人家遷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胡家莊。
西王各莊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西北4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褐土質。人口851人。耕地面積1100畝。據查宋朝(960--1279),宋、遼經常在此征戰。這裡曾建兵器廠,故稱鐵匠營。後有王氏大戶來此定居,改稱王各莊。l958年,根據自然村居住方位,更名為西王各莊。
北王各莊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西北3.5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褐土質。人口898人。耕地面積1186畝。據查宋朝(960--1279),宋、遼經常在此征戰。這裡曾建兵器廠,故稱鐵匠營。後有王氏大戶遷此定居,改稱王各莊。l958年,根據自然村居住方位,更名為北王各莊。
南王各莊
位於天宮寺鎮駐地西北3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褐土質。人口1481人。耕地面積1458畝。據查宋朝(960~1279),宋、遼經常在此地征戰。這裡曾建兵器廠,故稱鐵匠營。後有王氏遷此定居,改稱王各莊。1958年,根據自然村居位方位,更名為南王各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