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妃宮(浙江省寧海縣天妃宮)

媽祖,寧海稱之為“天妃娘娘”,紀念媽祖的廟,叫“天妃宮”或“娘娘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妃宮
  • 位置:浙江省寧海縣
歷史淵源,天妃宮分布,天妃宮今昔,

歷史淵源

在《鎮海光緒志》、《鎮海民國縣誌》、《四明談助》等史料的有關記載中發現,媽祖初次封神極有可能源出鎮海———這一發現已引起國內有關專家的關注。
寧海,舊屬台州,地域卻與寧波緊鄰,兩地文化也互相緊密地滲透。東南面臨三門灣,而象山港深入縣境的東北,是典型的背山瀕海地區,漁業向來繁榮。因此,寧海也屬於媽祖文化圈內的重要地區。

天妃宮分布

媽祖,寧海稱之為“天妃娘娘”,紀念媽祖的廟,叫“天妃宮”或“娘娘宮”。漁民或商人下海遠航時,必然到天妃宮焚香禮拜、祈求平安,世成慣例。所以天妃宮多建在碼頭或島嶼上。據初步調查,我縣歷史上曾有大大小小的媽祖廟20餘座,主要分布在三門灣畔;象山港畔很少有專建的天妃宮,多附祀於羊府廟或其他神廟內,有的稱“娘娘殿”,如鎮東橋北首的羊府廟次明間就塑有天妃娘娘,梁下掛著船模;又如紫溪皇封廟、峽山峽口廟等皆是。當然三門灣畔也有,但數量不多,如一市的白歧廟等。
規模較大的當屬龍浦的“娘娘宮”,村以廟為名。始建年代不詳,土改後改作軋米廠房,嗣改為供銷社,最後拆建成衛生所,現僅存東廂檐階石及部分道地所鋪的石板。
記錄較詳細的為田灣島上的天妃宮,此宮現已不存,本有碑記,可惜被三門縣馬村人為爭山所毀。此宮的創建,源於張蒼水抗清,山頭馮氏攘助此舉。抗清失敗後,山頭馮氏受到牽累,舉族入海逃避,田灣島為主要避難地,海上多狂風暴雨,建此宮以祈保護。清代定鼎後,施行懷柔政策,山頭馮氏得以回遷,此宮即為漁民公用。有此奇遇,漁民相繼在海灣各處建天妃宮。由此推斷,田灣島上的天妃宮始建於明末清初。

天妃宮今昔

近代隨著大肆堵港圍田,天妃宮也隨之衰減,天妃也變成送子娘娘。大部分房屋被改作他用,如胡陳港口釣魚礁娘娘宮,清代末年毛嶼人所建,建冷藏庫時廟被拆掉,後移建在礁頂上,規模不大;大麥塘娘娘宮,建糧庫時被拆。亭頭娘娘宮,造公路時被拆,曾推倒重建,後因造沿海大通道時又被拆,現僅殘存石柱。
現存的娘娘宮據了解有一市官塘周娘娘宮、前岙娘娘宮、長街上港娘娘殿、明港平岩頭娘娘宮、石碾娘娘宮、長街伍山後洋娘娘宮、月蘭娘娘廟等處。雖本意有所改變,但作為歷史,應該有比較完整的記錄,如亭頭娘娘宮,說明三門灣的碼頭至少到亭頭為止。這是媽祖文化內涵之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