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散花圖(徐悲鴻創作國畫)

天女散花圖(徐悲鴻創作國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天女散花圖》是近代徐悲鴻於1918年創作的國畫。

徐悲鴻程硯秋繪的兩幅畫,其中一幅就是梅蘭芳天女散花圖,作為程硯秋拜梅蘭芳為師的拜師禮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女散花圖
  • 創作年代:1918年
  • 作者:徐悲鴻
  • 畫作類型:國畫
作者,背景,

作者

梅畹華,是梅蘭芳原名,當時人稱畹華大師。在《天女散花》這齣創新戲目中,梅蘭芳敢走前人未走之路,第一次突破程式的束縛,在京劇中糅進了綢舞。伴隨激越的琴弦與鼓點,大紅長綢在檯面上伸展翻卷,觀眾無不報以熱烈的掌聲。碎步小走的女性形象,竟然也能大起大落、狂放不羈!徐悲鴻將綢舞的飄逸瞬間在宣紙上定格。
在徐悲鴻《天女散花圖》中,一片雲海中升騰而出的天女,俏麗的臉部是西洋寫真畫法,眉眼神態呼之欲出,給人一種詩意想像。但是天女的服飾與花紋,則用了國畫的勾勒手法,似乎隨舞飄動。徐悲鴻題款:花落紛紛下,人凡寧不迷,莊嚴菩薩相,妙麗藐神姿。戊午暮春為畹華寫其風流曼妙、天女散花之影。

背景

台灣一家圖書公司1978年出版的《中國近代寫實繪畫奠基者——徐悲鴻》一書中,對徐悲鴻1918年在北平的活動,有以下的評論:“經康有為介紹,到北京去找康的大弟子羅癭公。”“羅癭公當時在北京即以捧戲子出名,徐悲鴻寄食他的門下,自然也要跟著混進這一腐敗沒落的圈子。徐悲鴻曾經為梅蘭芳畫過一張《天女散花圖》,羅癭公題的詩:‘後人慾識梅郎面,無術靈方可駐顏。不有徐生傳妙筆,焉知天女在人間。’這是標準無聊文人的趣味了。”
羅癭公牽線搭橋的一段佳話,蔣碧微在《我與悲鴻》的書中曾不屑地寫成“為戲子捧場”。而把梅蘭芳這樣的京劇藝術家看作“戲子”,似乎仍是下九流的角色,不是陳腐之極,就是知識欠缺。何況蔣碧微如此形容梅蘭芳,已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京劇在國際上被視為中華國粹,在台灣也備受推崇,梅蘭芳早已是舉世公認的京劇表演大師。
天女散花圖
徐悲鴻與梅蘭芳互相仰慕、深知,被譽為藝壇佳話。徐悲鴻曾給梅蘭芳畫過一幅畫像,展示了梅蘭芳在京劇《天女散花》中的風采,同時也見證了徐悲鴻與京劇界一些著名人士的友誼。1918年春,由羅癭公編劇、梅蘭芳主演的《天女散花》在北京首演,這是在京劇舞台上第一次出現的綢舞表演。梅蘭芳使用兩根綢帶,造型借鑑敦煌石窟的雕塑和繪畫,配上二黃、西皮和崑曲的唱腔。梅蘭芳邊舞邊唱,出神入化。徐悲鴻看罷,覺得此劇宛如動人畫卷,美輪美奐,於是精心創作了《天女散花》(左圖)。悲鴻將此畫送給了程硯秋,作為硯秋拜梅蘭芳為師的拜師禮。
在徐悲鴻這幅早期借鑑西洋寫真法的畫作中,從雲海中升起天女,她雙手合十,俏麗多姿,飄逸多彩,隨舞而動,眉眼神態呼之欲出,徐悲鴻將其靈動瞬間定格於紙上。並在畫上題曰:“花落紛紛下,人凡寧不迷。莊嚴菩薩相,妙麗藐神姿。戊午暮春為畹華(梅蘭芳原名)寫其風流曼妙、天女散花之影。江南徐悲鴻。”羅癭公在畫上題詩:“後人慾知梅郎面,無術靈方更駐顏。不有徐生傳妙筆,安知天女在人間。”
梅蘭芳很喜歡這幅畫,甚至從畫上發現了人所未見之處。l945年春,上海“梅蘭芳 葉玉虎畫展”開幕之後,有人覺得梅蘭芳所畫的《紈扇仕女圖》的人物氣質與神態很近於作者自己,便問梅蘭芳是否將自己畫進去了,他笑著說:“有些畫家不知不覺把自己的某種神情畫了出來,但並非有意為之。譬如,l918年徐悲鴻先生替我畫的《天女散花圖》,便是拿我的照片作藍本的,部位準確,面貌逼真,但一雙眼睛,就像他自己。”由此可知,梅蘭芳不但了解自己,而且讀懂了徐悲鴻,可謂是悲鴻真正的知己!
但是很不幸,無知者不只在海峽對岸。“文革”動亂,也有人把梅蘭芳罵成“戲子”,這幅畫被人從梅家老宅牆壁拆下劫走。所幸“文革”結束,這幅畫竟在某個倉庫角落被發現,幸運地躲過滅頂之災,而今陳列在梅蘭芳紀念館。
徐悲鴻也喜歡唱京劇,有時畫畫,畫得高興了,他會哼幾句。有一回在北平家中聚會,徐悲鴻一時興起,唱了一段京劇老生西皮二簧,味道醇正,中氣十足,在座的朋友大驚。徐悲鴻說,畫畫要很熟練,就好像唱戲,熟能生巧,巧能成精。徐悲鴻的話簡單,有的人覺得沒什麼意思,但喜愛京劇的人,就會有無限感慨,知道徐悲鴻用京劇來比喻畫畫,“我畫畫,跟梅蘭芳唱戲一樣,熟練才能精彩。”
還有《聊齋》里的“畫壁”出現過的“天女散花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