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典藏孫幼軍:藍舌頭》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孫幼軍的短篇童話作品集,共收錄了適合國小中高年級讀者閱讀的九篇經典短篇作品。你遇到過像小母雞嘀嘀咕咕那樣總喜歡在別人的背後嚼舌頭的人嗎?你身邊有長了“藍舌頭”的人嗎?你是否像冰小鴨一樣,心中也有一個美好的小心愿? 作者以輕鬆流暢的筆法講述著關於真、善、美的故事,蘊含著關於成長的話題。各個故事情節巧妙,內容輕鬆幽默,樂趣十足。作者將生活的哲理不露痕跡地融入奇妙有趣的故事情節中,沒有刻意的說教,但總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與思考。
基本介紹
- 書名:天天典藏孫幼軍:藍舌頭
-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 頁數:170頁
- 開本:32
- 作者:孫幼軍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1606234, 9787501606238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作者簡介
孫幼軍,當代著名童話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理事。作品曾獲國際安徒生文學獎提名獎、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榮譽作品證書、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等多種獎項。1961年出版第一部作品,即長篇童話《小布頭奇遇記》。主要作品還有系列童話《怪老頭兒》、《小豬唏哩呼嚕》,短篇童話集《小狗的小房子》等,並有《孫幼軍童話全集》(四卷)出版。另有小說、散文百餘篇及翻譯作品八種。其中多部(篇)作品收入“天天典藏·孫幼軍”系列。
圖書目錄
小母雞嘀嘀咕咕
故事爺爺的奇遇
蜘蛛大嬸兒
操心的猴子畫家
藍舌頭
冰小鴨的春天
化龍記
耗子哭巴精傳奇
風光的差事
孫幼軍作品創作年表
孫幼軍作品獲獎紀錄
故事爺爺的奇遇
蜘蛛大嬸兒
操心的猴子畫家
藍舌頭
冰小鴨的春天
化龍記
耗子哭巴精傳奇
風光的差事
孫幼軍作品創作年表
孫幼軍作品獲獎紀錄
序言
我的一位也搞創作的朋友曾經對我說:“讀你的童話感到很輕鬆,你寫的時候,一定是輕鬆、快活的!”
我搖搖頭說:“錯了。我總是覺得很吃力、很苦。童話這東西太難了。”
短篇如此,中篇、長篇更是如此。
進入龍年,我覺得一篇被我擱置好久的關於龍的長篇童話,無論如何都應該寫出來了。“十年磨一劍”,我這篇東西竟磨了十二年,成了個大笑話。我已七十九歲,再不寫出來,今生休矣。調出那半截子東西檢查一下原因,我終於發現“卡殼”多年是由於我太追求“深刻的社會意義”了。這東西已經寫了九萬字,社會意義還沒扯清楚。一篇寫龍的胡扯八聊的東西,哪裡來的社會意義?更別說還要“深刻”,我那時是多么可樂啊!這次我快刀斬亂麻,砍掉了五萬,補寫了一萬二千字,總算完成了。
由此,我又翻檢了一遍我以前寫的那些童話,不禁有些感慨。
我一直覺得寫童話很苦,就是由於童話從給娃娃們講故事演變到發表和出版,我面前增加了很多指手畫腳的大人先生,其中有出版家、編輯、兒童教育工作者、童話理論權威。五十年前我寫第一本童話時,當時僅有的兩家少兒出版社向我提出的第一條要求都是“用文藝形式向兒童介紹人民公社的優越性”。這同活躍在我腦海中的童話人物“小布頭”風馬牛不相及,我怎么能不苦惱?那個鬧得我幾十年不得安寧的“社會意義”從那時已經開始作怪了。其後很長一段時期是“道德品質教育”,我必須在大量“教育”中游泳。例如,一個孩子由於不好好學習,變成了一隻猴子,後來克服了缺點,才又變回來。我覺得很荒唐,說“知子莫若父”,我那個兒子如果讀了,更不好好學習了——他巴不得變成一隻猴子開開心呢。童話理論權威也十分嚴厲,諸如兔子請客絕不可以給客人端上魚湯來,因為它們是素食的;長頸鹿在童話里不可以講話,因為長頸鹿是沒有聲帶的。我在童話的海洋里游泳,必須時時小心自己的腦袋不要撞到礁石上。
講述這筆陳年流水賬,是由於憶起了我當年“吃苦”的光景,也看出了這些童話因此而產生的缺點。雖然這么些年來孩子們還算喜歡我的這些東西,但我還是想向他們表示我的歉意,並相信以後我會寫得好些。
我搖搖頭說:“錯了。我總是覺得很吃力、很苦。童話這東西太難了。”
短篇如此,中篇、長篇更是如此。
進入龍年,我覺得一篇被我擱置好久的關於龍的長篇童話,無論如何都應該寫出來了。“十年磨一劍”,我這篇東西竟磨了十二年,成了個大笑話。我已七十九歲,再不寫出來,今生休矣。調出那半截子東西檢查一下原因,我終於發現“卡殼”多年是由於我太追求“深刻的社會意義”了。這東西已經寫了九萬字,社會意義還沒扯清楚。一篇寫龍的胡扯八聊的東西,哪裡來的社會意義?更別說還要“深刻”,我那時是多么可樂啊!這次我快刀斬亂麻,砍掉了五萬,補寫了一萬二千字,總算完成了。
由此,我又翻檢了一遍我以前寫的那些童話,不禁有些感慨。
我一直覺得寫童話很苦,就是由於童話從給娃娃們講故事演變到發表和出版,我面前增加了很多指手畫腳的大人先生,其中有出版家、編輯、兒童教育工作者、童話理論權威。五十年前我寫第一本童話時,當時僅有的兩家少兒出版社向我提出的第一條要求都是“用文藝形式向兒童介紹人民公社的優越性”。這同活躍在我腦海中的童話人物“小布頭”風馬牛不相及,我怎么能不苦惱?那個鬧得我幾十年不得安寧的“社會意義”從那時已經開始作怪了。其後很長一段時期是“道德品質教育”,我必須在大量“教育”中游泳。例如,一個孩子由於不好好學習,變成了一隻猴子,後來克服了缺點,才又變回來。我覺得很荒唐,說“知子莫若父”,我那個兒子如果讀了,更不好好學習了——他巴不得變成一隻猴子開開心呢。童話理論權威也十分嚴厲,諸如兔子請客絕不可以給客人端上魚湯來,因為它們是素食的;長頸鹿在童話里不可以講話,因為長頸鹿是沒有聲帶的。我在童話的海洋里游泳,必須時時小心自己的腦袋不要撞到礁石上。
講述這筆陳年流水賬,是由於憶起了我當年“吃苦”的光景,也看出了這些童話因此而產生的缺點。雖然這么些年來孩子們還算喜歡我的這些東西,但我還是想向他們表示我的歉意,並相信以後我會寫得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