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號航空母艦

天城號航空母艦

天城號航空母艦是一艘二次大戰期間由日本帝國海軍建造與操作的航空母艦,是雲龍級航空母艦的第二號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城號航空母艦
  • 國家:日本
  • 級別:雲龍級
  • 人員編制:1556人
  • 標準排水量:20450噸
  • 滿載排水量:22400噸
  • 長度:227.3米
  • 寬度:22.0米
  • 吃水:7.86米
  • 最高航速:34節
  • 艦載機:戰鬥機18架(預備2架)等
簡介,艦名,建造背景,建造歷史,結局,技術數據,
天城號航空母艦,攝於1944年剛完工時。
天城號航空母艦下水完工時機已經非常接近二戰末尾,因當時日軍嚴重缺乏艦載機與飛行員而從未實際投入戰場。
一直停泊在吳港(日語:呉港)內的天城號在多次遭美軍空襲後於1945年7月28日時在港內遭炸受損、進水後沉沒。由於二次大戰在天城號沉沒後不久的9月2日時結束,天城號成為全日本海軍最後一艘戰損的航空母艦。
其艦名取自靜崗縣境內伊豆半島的天城山。最高峰萬三郎岳海拔達1,407米的天城山是日本知名的杉木產地,是當時日本海軍軍艦甲板最常用的鋪面材料。日本曾有過一艘天城號戰列巡洋艦,是赤城號的同型艦,但此艦在關東大地震被震毀,故日本海軍再把此艦命名為“天城號”是想補償原本失去了的天城號。
本來預計在昭和17年(1942)執行的丸五造艦計畫,在中途島海戰大敗後有了極大的改變,成了改丸五計畫。
丸五計畫中本來只計畫建造一艘雲龍級航母,但是由於中途島戰役大敗,使得日本海軍中的巨艦大炮派真正的體認到航母的重要性,於是決定在改丸五計畫中全力生產航空母艦,其中打算建造改大鳳級大型航母五艘,和中型空母雲龍級十五艘(5001號~5015號),而天城號就是計畫中的5001號艦。
但是,實際上真正有開工的也不過是天城號、葛城號、笠置號、阿蘇號和生駒號五艘,其它不是未起工就是建造中止,而這五艘裡面,也只有天城號跟葛城號有完工,其它在戰爭結束時都未完成。天城號使用的主機來自於改鈴谷級(又稱伊吹級)重巡洋艦預定採用的主機。與雲龍號相較起來,天城號的工期就減短了兩個月。
天城號航空母艦的建造是在1942年10月1日時於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開工,1943年10月15日下水,1944年8月10日完工。
戰後所拍攝,傾覆的天城號
1945年2月後,日本航空母艦因為已缺乏飛行員而全部停止活動,停于軍港之內,天城號和同型艦葛城號於3月19日在吳港被美軍戰機空襲而受輕傷,之後兩艦停泊於吳港三子島(日語:三ツ子島(広島県))(三ツ子島)附近海域。為了避開美機空襲,兩艦的飛行甲板上都加上植物、田地和小屋等各種偽裝,假扮成小島。之後,天城號又在7月24日與7月28日兩度遭到美軍空襲,偽裝被美軍飛行員識破的天城號在遭到三枚炸彈損傷後因船員緊急處理不當,船身進水過多而於吳港內翻覆座底,以戰損收場。
浸泡在水中的艦身在擺放幾年後,於1947年7月31日打撈出水,並解體報廢。
· 全長:227.4米
· 艦闊:22米
· 吃水:7.85米
· 基本排水量:20,450噸
· 滿載排水量:22,400噸
· 動力:8部總馬力152,000匹馬力蒸汽鍋爐
· 最快航速:34節
· 航程::8,000海里(18節航速)
· 裝甲::水線帶46毫米-150毫米
·甲板:25毫米-100毫米
· 武裝:12門八九式127毫米口徑防空高射炮+93門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
· 乘員::約1,100人
· 艦載機:戰鬥機18架(預備2架)、攻擊機25架(預備2架)、偵察機4架(預備2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