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揚塵

天地揚塵

《天地揚塵》是潘峰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23年4月。

《天地揚塵》以老人的回憶講述為起點,場景回到講述者的童年,以“我”為視角的完整的家族史徐徐展開。小說探究的是一個南方家族的百年漂泊與浮沉的“密碼”,潘峰以其家族歷史為創作素材,從20世紀初戰亂頻繁的時期開始,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百餘年的人世滄桑,講述了一個南方家族在動盪不安的年代迷茫、掙扎、遷徙,最終定居在一座湘西小城的故事。小說情節成熟,筆力老練,糅合家族親情、故土鄉愁、民俗民風等多種元素,將個人生命、家族命運與湘西大地上百年來的重大歷史事件緊密融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地揚塵
  • 作者:潘峰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26.2萬字
  • 首版時間:2023年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天地揚塵》系湘籍作者潘峰以其家族歷史為素材創作的長篇小說,敘事時間跨越百年,從戰亂頻仍的20世紀初開始,講述了家族先輩從東瀛到安徽貴池和當塗,再一路在三湘大地顛沛流離, 終到達湘西古山城沅陵,其間起落沉浮,而在湘西終老一生的故事。雪峰山、懸棺、放蠱、趕屍、賽龍舟,湘西深處的天主教堂,湘西古老山城沅陵神秘、奇異的風情畫卷在作者的筆下徐徐展開。

作品目錄

開篇
金黃色一望無垠的油菜花在桃源三月的田野盛開,仿如大地連線天際的地毯。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陸陸續續的難民如螻蟻般從遠方緩慢向東而來,路邊有一個孩子在每一個清晨到日暮獨自守望。
第一章
漫山遍野的土匪出現時,我正獨自坐在高高的車廂頂上,遙看著沅水從夕陽餘燼處緩緩淌過來。幾乎在落日消失在地平線的同一時間,對面沅江北岸的山坡上突然出現了無數的火把,槍聲、吶喊聲隔著江水突如其來。
第二章
1916年初夏,日本橫濱港,一艘郵輪正緩緩離開碼頭只有一對男女背對遠去的碼頭,相擁遙望船頭的西方。沒有人給他們送別,他們無需回望,他們將一去不歸。
第三章
秋天的南京明孝陵,金黃的落葉鋪滿開闊的石子路,覆蓋在兩旁古老莊嚴的石獸雕塑上,年輕的父母神采飛揚,騎著腳踏車,馱著小狗,馳騁在六朝古都的寧靜霞光中過去的風雨兼程,都已經過去,未知而明亮的未來等待著他們。延安、延安,等著我們!
第四章
夜晚的山風凜凜吹來,父親低頭看看腳下黑黝黝的山谷,舉頭仰望明月高照的夜空,山高月冷,風寒獸鳴,前路茫茫,不知所往。回想這些年走過的路,曾經的年輕夢想似乎並不遙遠,但想不明白自己此時此刻何以竟帶著家人,深夜無助地站在這異鄉的高山之巔,而自己此生將向何處去,更是毫無頭緒,一片惘然。父親不由面對夜空,仰天長嘆。
第五章
在馬路巷裡,人們常常會看到一隊十多個金髮碧眼的修女,穿著黑袍披著黑色頭巾,一個接一個地低頭穿過巷子,如同一列黑魚無聲地從溪水中划過而永生堂里總會在每個禮拜天,從彩色玻璃窗里傳出管風琴的奏鳴和唱詩班的吟唱聲。
第六章
父親在掩埋娟娟的土上插了一根虬曲的大松枝以做標記母親找了些湘西的烈酒,把自己灌醉默默地將山雞籠子提到面向山坡的視窗,打開籠子,呼喚著小妹的名字,說:“真好啊,你自由了,不用再受苦了”山雞一振翅,飛入山中。
第七章
不知道過了多久,我從昏死中恍惚睜開雙眼,先看到頭上漫天璀璨的星空,再看到周圍很多的人臉簇擁著從上往下看著我,再近處就是一張布滿油脂的紅色關公的臉母親心疼不已,邊給我找藥塗拭邊問我:“誰救了你?”我說:“關公。”
第八章
沈從文自己描述這兩棟房子外觀頗像“黃色的蒸糕”閒時我就趴在芸廬里林徽因、梁思成喝茶觀賞沅江的二樓陽台欄桿上,遠望長河,看大小竹筏順流而下穿過橘園,便可以看到永生堂已經略顯破敗的尖頂。
第九章
父親第一次被叫到學校大禮堂批鬥前,心裡忐忑不安,畢竟這輩子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自己被警察抓過,被土匪追過,被日本人炸過,但面對上千人在台上掛著牌子接受批鬥,卻是前所未有過。
第十章
我從車窗里探出身來向廣州站站台上的徐敏揮手告別時,徐敏終於忍不住,一把捂住自己的雙眼,失聲痛哭起來。這一別,又不知何年何月能見,但一諾既成,萬山難阻。
第十一章
在用娟秀的毛筆書寫在豎格的黃色信紙上的文字最後,洪泉寫道:“青燈黃卷,萬籟無聲,茫然四顧,不禁愴然淚下!”
第十二章
有天傍晚,外面下起了雨,我正一個人在房間裡坐著發獃突然有人敲門。我打開門,驚愕地看見父親一身濕淋淋地背著個土布包站在門口,雨水使父親花白的頭髮一綹綹緊貼在他消瘦的臉龐上。
第十三章
春天,頭一年的糧食已經在一個冬天吃光了,便是難熬的“春荒”,每天只能吃“薯渣子”我下田回到肖寡婦家中,忽然發現老寡婦給我端上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下面藏臥著兩個荷包蛋肖家6歲的小兒子眼巴巴地在邊上看著我碗裡的荷包蛋,我忙夾起荷包蛋給他,他卻被媽媽甩手一耳光打到牆角:“這是沈幹部生日吃的,你走開!”
第十四章
毛政委理了理自己軍裝的領口,一字一頓地說:“第一,這個歌劇是小沈在上級的要求下創作的,內容是歌頌一個村支部書記搞農村建設學大寨的,和林彪毫無關係。第二,歌劇中提到‘四野’沒錯,但‘四野’150萬人,我也是‘四野’的,‘四野’是共產黨的‘四野’,不是他林彪的‘四野’。第三,如果你們覺得應該把小沈抓起來,那應該把我也抓起來,把150萬‘四野’軍人全抓起來!”
第十五章
由全國各地趕回來的9個兄弟姐妹們排成一隊,披麻戴孝,由最小的小弟手捧母親的遺像,走在母親的靈柩前。送靈隊伍從芸廬慢慢地走出來,兩邊如潮的人群讓開路,嚴肅靜默地目送著我們。忽然,在人群的後面,一聲憑空響起的聲嘶力竭的哭嚎刺破了這片肅穆
第十六章
這是一個兒子的贖罪,在多年以後,為年輕時的魯莽衝動。我這些年從來沒有和父親再聊起過衡陽那天晚上的事,父親也許也刻意迴避,也許,已經全然忘卻。但此刻,父子之間,一切盡在不言中
第十七章
夜雨帶著早秋的寒意驟然襲來,而廣場上的上千學生竟無人離場。在影片結束時,渾身被淋透的學生們都站起來,隨著影片一起高聲合唱起了我們的國歌。我熱淚盈眶,扭頭對導演說:“我們作為藝術工作者,能看到這種場景,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第十八章
抬頭,忽然發現墳旁一棵盤根錯節的老紫藤,以前從未注意,在這清明時分,紫藤花正應季開得極其燦爛。隔夜的一場暴雨,將斑駁蔓延的老藤上成串的紫藤花打落,飄落在新立的花崗岩墓碑上,飄落在墓前叩拜的我們白髮蒼蒼的頭髮上,飄落在我們已經佝僂的雙肩上,又隨山風而飛揚起來。
尾聲
而時光永不停滯,白駒過隙,攜卷著天地間的塵土,將每一瞬間變成往事。但哪怕這個世界滿是塵土,飄蕩在虛空中,當太陽出來,風起時,也都是載歌載舞的。

創作背景

潘峰自幼熱愛文學,《天地揚塵》的創作源於其父潘一塵對家族史的回憶和講述。小說中敘述者“我”沈一塵的原型即是潘一塵,沈家家族百年史是現實中潘家的家族史。潘一塵是湖南文化領域學者,為了傳承家族記憶和家國情懷,將家族歷史當作故事說給潘峰聽。最開始,他是將過往記憶中發生過的事情說給潘峰聽,純粹是長輩給晚輩講故事。沒想到潘峰聽了之後記在心中,通過實地走訪和採風,潘峰將這些素材進行整理和藝術加工,以藝術化的手法創作了小說的初稿,並對百年家族史、民族發展史、國家命運史進行深層思考,最終創作完成。

人物介紹

沈一塵
沈一塵是小說的敘述者“我”。“我”天賦異稟,記憶力驚人。小說的敘述重點始終在“我”身上。沈畏三、韓玉琴的婚姻以及他們的父母輩的經歷都是以“我”作為講述者時出現的。
沈畏三、韓玉琴
沈畏三、韓玉琴是“我”的父親和母親。“我”的父母分別是安徽貴池人和當塗人,兩人相識後因戰亂輾轉流離,幾次遭遇土匪,先後到臨澧、新寧、會同、洪江、長沙,從事政務、教學,落魄時靠人接濟或打雜混口飯吃,最後落腳沅陵,以教書為生。父親沈畏三是出身名校曉莊學校的高才生,他錯過了去延安的機會,在湘西沅陵偏安一輩子。一同跑出來的幾個小夥伴都去了延安,甚至做了高官。母親韓玉琴因一半日本血統備受歧視,養成了孤獨堅韌的性格,也因此飽讀詩書,在沅陵縣一生從事教育事業。
韓家家族
韓玉琴的韓家家族是安徽當塗“鐘鳴鼎食”之家,外公燕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留學日本,參加過孫中山的“護法運動”,外婆則是日本人。
沈家家族
沈一塵兄弟姐妹10個(包括1位同父異母哥哥)開枝散葉,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事業興旺、人口龐大的家族。

作品鑑賞

《天地揚塵》採用的是隱形的雙作者敘事模式。小說中的“我”“天賦異稟,記憶力驚人”,大量豐滿的細節和鮮為人知的事件使人忽略了小說結構上的想法。雖然是百年家族史,但情節並不複雜。作者簡化了家族史小說的多頭並進、情節複雜、人物眾多的手法。“我”既是第一人稱寫法,也代表了該小說的“視角中心主義”的主張,強調鏡頭的移動感。因此,小說能夠從容地展開內部的細節。“我”的父母落腳的沅陵被認為是沈從文的第二故鄉,小說中沈家人住的“芸廬”就是沈從文在沅陵置的房產,這一細節也增加了小說的互文性效果。
“油菜花開的時候,我爸爸媽媽就來了。”抱著這樣的期盼,小說中九歲的“我”在廣袤的油菜地里等待失散的家人,一等就是一個月。小說的第一章充滿魅力,這個單純而詩意的場景奠定了小說的藝術寫法。沅陵城外,滿山遍野舉著火把的土匪即將攻城,“我”在兵荒馬亂之際與家人走散。老蔣的車帶著“我”到了150公里外的桃源縣。小說整體上都帶著這種美學氣質——一種憂傷、優美的格調,幾乎所有人物在困難面前都爆發出頑強的生命力,給人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小說第一章之前還有一個“開篇”,相當於序,交代了耄耋之年的敘述者是以回憶的方式展開情節的。歷史大事件帶動著人物命運,常德會戰、長沙會戰直接導致沈家的遷徙、失業等,沈家的親戚朋友直接參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幾次大運動沈家人也都捲入其中。書中所寫的重大歷史事件有些作為背景,有些則正是一家人的生活本身。
伴隨著一家人的命運沉浮,湘西沅陵鮮為人知的大小歷史事件漸次呈現出來,猶如翻開塵封的歷史殘卷。小說整體洋溢著對家鄉的熱愛,敘述者不計較曾經在這些地方遭受的傷痛,依然熾烈地熱愛它們。小說詳細敘述了沅陵的地方風物和傳統習俗,其在文化地理學上與地方史志、文獻基本相符,通過人物故事展示了神秘、豐富的沅陵文化。20世紀初的“辰州教案”就發生在沅陵縣城,“辰州教案”後西方傳教士用賠款修建了永生堂、天主教堂和諸多的牧師樓,沅陵也成為湘西諸縣中較多接觸外來文化的地方。龍興講寺、二酉洞、芸廬都成為小說重要的文化意象。湘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諸如陽戲儺戲等都在小說人物的日常生活之中。小說還將現代醫學苗醫的辯證關係通過人物命運體現出來,“我”身上長了毒瘤,西醫診斷要截肢才有救,苗醫卻用草藥治好了。日本的水谷醫生因此迷上了中國的中草藥。美麗的自然風景也刻在敘述者“我”記憶中,桃花源、崀山、沅陵的山山水水,安徽老家的徽派建築,貴池、當塗的風景,所有這些都是敘述者“我”熱愛生活、熱愛家庭的理由。而讓“我”熱烈地活著,在困難面前永不放棄的根本所在是眾多親人和朋友。
作者將自己真摯的情感灌注在每一個人物身上,注重挖掘人的本性,即便一筆帶過的人物也個性鮮明,書中沒有大惡之人,哪怕土匪也是複雜多面的人格。作為舊知識分子的父母,他們的行為操守、堅韌和溫婉的人格影響到周圍的人。父母帶領一家人淌過人生所有的激流險灘。“我”從小執著而充滿夢想,始終積極向上,但也有犯渾的時候,“文革”中出於自保,“我”將前來看望自己的父親拒之門外。書中寫到“我”的悔恨這一節,比所有的苦難都令人悲傷。“我”與徐敏漫長的、讓人擔心“成不了”的愛情最終結局圓滿。作者對每位筆下人物的愛、憐憫和寬容體現在細節中,大慈大悲的保牧師、不計得失任勞任怨的沈家幫傭老婆婆、被貪慾迷障的苦命的王嫂、老實人老蔣、仗義的秦家房東家及她的孩子旺子、深得民眾擁戴的女匪首田芸、救“我”一命的戲台上的關公、放映員兼土味配音師老謝,以及盤古、呂班長、江興等。作者真摯地愛惜他們,用心塑造他們,慨嘆他們的命運。
潘峰對語言有領悟力,他的語言藝術整體上是收斂和克制的。有些看起來是閒筆,實則包含很深的隱喻。湖南和平解放時,“父親說:‘變天了’,我跑到邊上的龍頭井,發現並未如傳說中所說的改天換日就會斷流,雕花的龍頭依然清水如注、汩汩有聲,宛如美妙音樂”。作者用很詩意的筆調暢想歷史巨變,表達對美好的新中國的期待。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3年7月,《天地揚塵》入選“中國作家網文學好書”(5-6月)入圍書單。

作品評價

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小說學會會長吳義勤:《天地揚塵》是一部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優秀的家族題材小說。不同於一般的自敘傳小說,《天地揚塵》並沒有停留於個體或家族層面,而是將沈氏家族幾代人命運的變遷與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諸多重要的歷史事件相結合,建構起一個非常獨特的敘事結構,藝術地處理了個體與時代、家族與國家的關係,極大地拓寬了小說的敘事內涵與情感空間,體現出作者成熟的敘事才華。
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芙蓉雜誌社社長及主編陳新文:《天地揚塵》既是一個父親關於百年家族往事的深情講述,也是在近代風雲變幻的社會動盪中,中國無數家庭遷徙、流離的命運縮影。它是一部回饋故鄉、對話先輩的文學佳作,折射了作家深厚的家國情懷。值得注意的是,湘西深山裡的古城沅陵是《天地揚塵》主人公結束漂泊後的定居之地,是主人公原型、潘峰父親潘一塵的成長故土,也是文學大家沈從文的文學原鄉。從這個意義上說,《天地揚塵》是在鄉土文化和文學傳統的雙重滋養下創作出來的,是一部有“根”之作。
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汪政:《天地揚塵》在某種程度上激活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德。中華民族歷來有修史傳統,小說中的沈氏家族秉承了這一傳統,保留了中華文化的根脈。《天地揚塵》以家族敘事為動力、父輩輾轉為線索、代際傳承為脈絡,勾連起百年中國大歷史,是一部向父輩祖輩致敬之書,一部傳承之書。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副主編崔慶蕾:《天地揚塵》敘事結構獨特,以家族敘事為主體帶動歷史敘事,起點是家族敘事,講述家族的故事,刻畫家族的人物形象,其實也是在講述歷史的故事,這種雙重結構拓展了小說的寬度。
《文學報》評論部主任傅小平:《天地揚塵》以小切口寫大歷史,以個人和家族的命運折射出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作者潘峰見自己、見天地之後對眾生的觀照,體現出作者對終極命題的關懷和思考。
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表面上看,《天地揚塵》的非虛構特徵非常鮮明,很像潘一塵先生以自己的口氣寫的人生回憶錄或家族志、家譜文學,就像作家在後記中所寫。小說寫到一定程度就分不清楚到底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但通讀完全書,小說的虛構特徵同樣明顯。這是因為作者綜合運用虛構與非虛構的手法,使小說呈現出亦真亦假、如夢如幻的氣質。
《光明日報》文薈版副主編饒翔:《天地揚塵》以“我”的敘事角度講“我”的家族歷史,很容易帶領讀者進入文本,並且與讀者形成交流和對話。表面上看是父輩故事,實際上作品始終在寫那些如微塵般的生命閃過的痕跡,包括對人情、人性美的細緻刻畫,都凸顯出強烈的生命意識。

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出版時間
天地揚塵
潘峰
湖南文藝出版社
9787572600517
2023年4月

作者簡介

潘峰,長沙人,文學創作愛好者。曾在全國性文學刊物上發表多篇散文、小說和微型小說,包括《情系湘西》《陽光旅程》《牛》《佛假》《棋局》等,其中《佛假》獲選全國微型小說 ,並被用作全國中考的閱讀理解題。2006年,編劇作品電影《大話股神》在全國影院上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