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州教案

辰州教案指在清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辰州(即今湖南懷化市沅陵縣)發生的一起教案,2名英國傳教士被激起民憤的本地居民毆斃,教堂被搗毀。在西方列強的強迫下,清政府處死8名民眾,賠款8萬兩白銀。

而後西方列強利用賠款於1904年至1937年期間在沅陵陸續修建了永生堂、天主教堂和諸多牧師樓,在建築內開展傳教等活動,進一步加深了教會勢力對湘西地區的文化入侵。

基本介紹

事件始末,相關背景,事件起因,事件結果,事件影響,社會評價,

事件始末

相關背景

近代鴉片戰爭後,國門打開,西方國家傳教士急切想征服占領湘西辰州(今懷化市沅陵縣)這塊寶地。1900年,隨著沅陵地區來華傳教士的增加,這裡也成為了中國內陸的一處重要的基督教傳教中心。但辰州自古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敬鬼神,迷符咒,信巫儺。他們抵制外教,不信洋人,任憑教士活動,收效甚微。縣誌記載:“地方風氣未開,洋人來,眾惡之。”隨傳教士而來的,當然也有西方的醫學。然而對當時絕大多數的中國人而言,西方醫學的治療方式是難以理解的,與維護傳統社會秩序的禮教也有強烈的衝突,因此民間開始傳播一些諸如“傳教士投毒害人,以哄騙中國人去看西醫”的謠言。1902年,矛盾逐漸積累並最終導致了震驚中外的“辰州教案”的爆發

事件起因

1902年7月,辰州 (今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 疫病流行,死人千餘,民眾懷疑疫情是因為福音堂洋人在水中投毒所致。1902年8月15日(即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與英國教士私通的寡婦在辰州溪子口煙室吞吸鴉片,被人追問其所攜紙袋中裝有何物,寡婦回答紙袋內有洋人投水之藥。接著寡婦被憤怒的人群捆綁遊街,一時間群情轟動,滿腔怒火,齊奔教堂,將傳教士胡紹祖、羅國俞當場毆斃。

事件結果

英國兩次將兵艦開到漢口,向清政府施壓,清政府驚恐不已。事後巡撫俞廉三上報朝廷,8月24日英國駐漢口領事翟蘭恩由候補道俞明頤陪同到辰州查辦,由翟蘭恩當場監斬,處死民眾8人,並抓捕民眾三百多人。翟蘭恩回漢口後又向清廷提出:一,懲辦兇手;二,懲辦官吏,立斬辰州守營都司劉良儒;統領毅字旗總兵顏瓊林斬監侯,營官張耀奎、參將趙玉堂革職永不敘用,知府革職流放五年,永不敘用,知縣充發極邊,永不釋回; 三,賠償損失,罰辰州官紳英金一萬磅(即8萬兩白銀);四,在辰州府衙門外前坪立碑,以紀念被殺害的教士。清廷批覆一一照辦。立於辰州府衙門外前坪的“國恥碑”於1924年秋被駐沅的北伐軍將領賀龍所砸,民眾無不拍手稱快。

事件影響

教案發生後,湘西大門被打開。民眾不敢排外,洋人有了格外保護,他們開始向湘西湧進,進行經濟、文化掠奪。
經濟上,英美商人在沅陵開設公司,尋找代理人,洋貨充斥沅陵市場,滿街洋火、洋油、洋皂、洋巾等。洋貨打破原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許多手工業者破產,流落街頭。
文化上,以傳教為支點,西方列強利用賠款於1904年至1937年期間陸續修建了永生堂、天主教堂和諸多牧師樓,建醫院、辦學校,在建築內開展傳教等文化入侵活動。僅馬路巷就有數棟歐式建築群,有永生堂、天主堂、福音學堂、宏恩醫院、牧師樓。辰州教區昌極一時,成為湖南四大教區之一。一些傳教士依仗特權,為非作歹,欺壓百姓,掠奪財富。到解放前夕,傳教士勾結國民黨,以傳教為掩護,製造事端,聯合反共。1953年4月,辰州傳教士被驅逐出境,至此,西方傳教士退出沅陵舞台。

社會評價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其中,辰州教案發生地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
在沅陵馬路巷宗教街有天主教天主堂、基督教永生堂、伊斯蘭教清真寺及佛教白圓寺等四大宗教的教堂和寺廟,形成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2011年,馬路巷宗教建築群作為抗戰時期臨時省會建築群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辰州教案發生地見證了中國人民反抗西方文化入侵史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史,體現了中國人民抵抗侵略、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也見證了不屈的湖南抗戰史。同時,該組遺存建築是湖南省最大的近現代建築群之一,建築文化元素豐富,歐式與中式風格共存,是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產物和真實寫照,是東西方建築藝術和文化交融的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