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湖北省大冶市天台山)

天台山位於湖北省大治市西南20公里處,東西綿延約5.5公里,面積11平方公里。主峰蓮花峰海拔580 米。山上有南宋時興建的天台寺,其它勝跡甚多,現存石刻多方。山間有一大型風洞,冬暖夏涼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台山
  • 地理位置:天台山位於湖北省大治市
  • 占地面積:11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天台寺
大冶市天台山有著悠久的佛教文化淵源,歷史上位居大冶佛教四大名山(天台山、東方山、五卦山、白雉山)之首。清代中葉,天台山曾是統管三省十三縣佛教的大叢林,成為湘鄂贛著名佛教文化聖地。
天台山因其五個山峰相擁,形似蓮花,古稱“蓮花山”。據傳,梁武帝時,中國禪宗始祖達摩大師辭別梁武帝,入住少林寺前,曾雲遊天台山,此後,蓮花山更名為“達雲山”,即達摩雲遊之山。據《大冶縣誌》載,佛教有歷史記載傳入大冶,始於唐太宗貞觀十年,時有一富家女何氏入住達雲山削髮為尼,結茅而成達雲山庵。唐高宗永徽年間,何氏之徒名昭則,被高宗封為“太平尼”,遂將達雲山庵改名為“太平庵”。南宋高宗紹興五年,“七歲從釋、壯而好游”的道悅和尚,入住達雲山,改太平庵為太平禪院。道悅和尚被後世尊為“蓮峰源公開山祖師”,下傳十六代,歷230年香火不息。至元末太平禪院毀於戰火。源公祖師葬於天台山,清朝嘉慶年間,天台山僧眾在其墓前重刻石碑。源公祖師塔成為天台一景。
明代萬曆年間,法名真了號雙融祖師,重振達雲山佛教,成為一代中興祖。據石碑記載,真了和尚系圓寶和尚的徒孫,大明崇禎四年僧眾為其建塔。後有法名證指號心朗和尚,郭氏子,生於康熙戊午年,幼入空門,修建大殿。柯瑾於乾隆辛卯年來天台山避暑,為其撰寫碑文,上述兩石碑,筆者2002年正月初十日上天台山親眼見過。
清代曾任監察御史、兵科給事的柯瑾,奏請乾隆帝將達雲山敕封為“天台山”,曾任翰林學士後隱居天台山的破笠和尚,被封為“和尚官”,統管江南十三縣寺院,並將太平禪院更名為“天台禪林”,遂使天台山成為江南著名的佛教文化中心。清嘉慶年間,又一名翰林學士隱居天台山,他就是定一和尚。清鹹豐十一年,定一和尚請永照和尚將《天台八景(詩)》及破笠和尚的《集成附句》刻於石碑。定一和尚撰寫的引文亦刻於石碑,筆者2002年尋訪天台山時也曾見過此碑。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天台山寺院為紅軍蘇維埃政權活動場所,後被地方民團燒毀,一年後,茂益和尚修復大雄寶殿,此後,收拾殘磚斷木,於1944年(亦說1937年)建起一座七層磚塔。在“文革”期間,“紅衛兵”將茂益和尚及其弟子南東、南逢、南遇等僧人驅趕下山。1970年礦山公社將廟宇拆除,改建成天台山林場宿舍。唯有磚塔尚存,千幸萬幸。1983年,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落實,南逢、南遇二位倖存的老僧,重返天台,重建天台禪林,佛制漸起。想起1984年筆者曾與南逢和尚有過一面之緣,卻錯過認識佛法的契機,也真是佛緣淺薄。經南遇和尚倡建,現天台禪林得到初步恢復。1997年,比丘尼南傑師傅,於太平庵舊址復建了太平庵,2000年,比丘尼谷清師傅及弟子悠成復建了妙渺寺,2003年,比丘尼正果師傅,建起了蓮峰寺。天台山上現有天台禪林、太平庵、妙渺寺、 蓮峰寺四座寺院。2008年會根法師主持修通了上山的公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