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一類

西漢董仲舒的觀點。董仲舒精心構建了一個以天人感應為核心的理論體系,天人一類是這個體系的基本觀點,也是其論證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手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人一類
  • 提出者董仲舒
董仲舒繼承並發展了《呂氏春秋》關於“類同則召,氣同則合,聲比則應”的自然感應思想,明確提出了“物以類動”的論點。董仲舒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陰陽構成,“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春秋繁露·同類相動》),因而天人同類,可以相互感應。“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地之陰氣亦應之而起,其道一也”(同上)。董仲舒的天人一類思想的重要論點,是“人副天數”。他宣稱,天有360日,人有360個小骨節;天有12月,人有12個大骨節;“內有五臟,副五行數也;外有四肢,副四時數也”(《春秋繁露·天副人數》)。可數者,副數;不可數者,副類。“同而副天,一也”(同上)。天有情感意志,扶正祛邪,賞善罰惡,“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陰陽義》)。董仲舒的天人一類的觀點,較之孔孟關於天人關係的思想,有所退步,可以說是淡化了原始儒學的人文色彩;它是對荀子天地人相參思想的畸形發展。天人一類觀點的提出,為董仲舒萬物一體、天下一統的新儒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對於董仲舒理論體系的建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