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汕頭教區(Dioecesis Scianteuvensis)是羅馬天主教在中國廣東省東部設立的一個教區。
歷史1914年4月6日,廣東代牧區分為廣州代牧區和潮州代牧區,均由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負責。1915年8月18日,潮州代牧區更名為汕頭代牧區。1929年,劃出大埔、梅縣、興寧、平遠、蕉嶺、五華6縣,成立嘉應教區,歸美國瑪利諾外方傳教會管理。
1946年4月11日,汕頭代牧區升為汕頭教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主教汕頭教區
- 外文名:Dioecesis Scianteuvensis
- 概述:羅馬天主教設立的一個教區
- 歷史:潮州代牧區更名為汕頭代牧區
- 地址:大埔、梅縣、興寧、平遠
潮汕教區
南澳縣 早在光緒十五年(1889)以前就有西班牙教士到南澳傳教,後往廈門。同年法籍譚立山神父到饒平建堂傳教後,才到南澳後江宮前村大橋頭購地建堂。以後南澳屬饒平縣堂區管轄,先後建赤石灣分堂、下松柏坑祈禱所。解放前有教徒167人。
潮安縣(前為海陽縣今改潮州市) 聖母進教之佑大堂和庵埠堂區。雍正二年(1724)潮州城已有教堂,後廢。光緒八年(1882)法國人就到潮州郡城於漁滄廟邊建教堂和洋樓。光緒十一年(1885)法籍布塞克神父呈請潮州府批准購地建教堂,是年奠基至光緒三十年(1904)建成聖母進教士之佑大堂。直轄崗山、浮崗、砂溪、賈里、人家前、玉窖、楓溪等地教堂和祈禱所。
庵埠堂區。光緒二十六年(1900)羅尚德在庵埠鎮內芒巷建一教堂,民國23年(1934)設定庵埠堂區,轄彩塘的仙樂及庵埠的文里、郭隴等村落。華籍黃若望神父為第一任本堂,辦樹德國小一所。民國35年(1946)由李元勛神父接任本堂。
揭陽市
揭陽主要客語區(含揭西縣) 分洛田壩堂區、岸洋堂區、棉湖堂區、五經富堂區和河婆堂區、洛田壩堂區,轄尖田、坪上、連城、石內、大湖洋及普寧縣部分村落共6個祈禱點。1820年法籍石堅基神父由梅縣南下到大洋、河田等地傳教。1840年由法籍董中和神父主持設計建洛田壩天主教堂。洛田壩堂區辦有女修院、育嬰堂、海星國小和醫療室。
岸洋堂區。1857年法籍彭神父到西田、岸洋一帶傳教,發展很快。各村多有信徒移到岸洋來居住,形成教徒村,並建有教堂、樓房、國小。該堂轄桐樹坑、中崐心村、楊梅坪、石空尾、芋卑等祈禱所,有教徒803人。1878年後法籍恩利格神父在上砂鎮上山村一帶傳教,先後建北斗、上山教堂。
棉湖堂區。1892年,法籍曾德基神父到棉湖傳教,1908年由法籍樊懋超神父接任本堂,改建教堂在鎮內桂竹籃地方,辦有淮德國小,共有教徒200人。
五經富堂區。1903年法籍寶神父到五經富一帶傳教,在高厝寨建有教堂,辦國小一所。轄大北山一帶上圍、祠堂壩、大山湖、南鳳、慶美等15個村落的祈禱點,有教徒1068人。1905年寶神父又在大洋、箕頭湖、何樹堀建教堂,管轄豐順八鄉山一帶。
河婆堂區。1911年,法籍華美傳神父主持建造河婆教堂,將原洛田壩轄下的欣堂、祠堂埔、龍潭、沙隆、南山、上寮等18個祈禱點劃為河婆堂區,有教徒1300人。
普寧市 1850年,梅林鎮塗洋村村民往來於揭陽縣城、棉湖經商並信教,回來後帶動家人及親戚入教,並於1862年建起普寧市第一所小教堂。1890年法籍曾德基神父到南徑傳教。1908年法籍樊懋超神父在南徑圩建小教堂,後又在占隴新寮村建教堂。1893年,法籍柏耐寒神父從揭陽客語區大壩鎮橫山村傳教建堂,後以橫山為中心成為一個堂區。1850年—1926年,普寧縣先後建教堂15處。解放前全縣有教徒4000人。
歷史
主要教堂
教徒分布
- 實茂芳(Bishop Adolphe Rayssac, M.E.P. )1914 – 1935
- 和敬謙 (Bishop Charles Vogel, M.E.P.)1935 - 1958
- 蔡體遠 1981-2000 1920年生
活動和組織
活動
據清嘉慶《澄海縣誌》載:1767年以前已有外籍神父到過澄海傳教。
1736年天主教開始傳入潮陽海門鎮,再傳到達濠的澳頭村。1820年,法籍石堅基神父(一說石堅基為美國馬利諾外方傳教士)從梅縣南下到揭陽縣大洋、河田(現屬揭西縣)等地傳教。1850年開始傳入普寧縣梅塘塗洋村。同時法籍布塞克神父也到澄海縣傳教。
17世紀中葉,葡萄劃(葡萄牙)多明吾會傳教士已到潮州府城傳教。1724年府城已有教堂之建築,面積2百方丈,後年毀棄。當時無恆住之教士,每隔一年或數年,則有福建之多明吾會教士或澳門之葡萄牙教士來此巡視教務。1850年,法國籍李神父到潮州巡迴傳教。同年,羅馬廷發通諭,汕頭地區傳教事務,由法國巴黎外方教會傳教士接替。1875年法國籍劭神父來潮協助傳教,廣設書齋,在府城置高三老厝為教堂,時潮州府已成為全潮天主教的中樞。1885年,法國籍布塞克神父呈請潮州府批准,在府城購地建大堂,1885年奠基,1904年建成,面積1242平方米,名為聖母進教之佑大堂,是省內僅次於廣州石室聖心堂的大堂。
1870年,天主教巴黎外方傳教會教士到汕頭埠傳教,首先在鎮邦街附近設立小教堂。1906年教徒倡建若瑟堂,由法籍都必師神父主持,1908年建成。
1914年,天主教廣州教區劃出汕頭教區。翌年,由法籍龔善傳神父主持設計,在汕頭外馬路96號(現107號)建主教樓,1918年建成。主教樓建築面積1433平方米,並附花園,成為汕頭教區的領導中心。天主教在市區的教堂,還有1944年建於原內馬路花園裡的崎碌海星堂,1947年建於烏橋石籬尾的耶穌君王堂,1948年建於西堤海的耶穌君王堂和德助撒堂,以及1866年建於達濠澳頭的露德聖母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