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內容
釋文
公權蒙詔,出守翰林,職在閒冷。親情囑託,誰肯回響,深察感幸,公權呈。
印鑑
《蒙詔帖》鑑藏印有宋“紹興”、“瑞文圖書”、“賢志賞”,元“趙氏子昂”、“喬式簣成”、“齊郡張紳士行”,明“馮氏鹿庵珍藏圖籍印”,清“安岐之印”、“王常宗”、“陳氏彥廉”、“韓式能印”、“韓逢禧印”等。
創作背景
據《蒙詔帖》文意推測該帖應寫於文宗時柳氏任
翰林院書詔學士期間,而此帖中的“出守翰林”在文辭上不符合當時居官者職守的稱謂,因此可能是宋人據《翰林帖》的大意寫出。書法的前四行用筆較雄暢,
結字亦尚穩妥,而後幾行用筆逐漸瘦薄,結字多鬆散,末行的“權”字筆畫也不成結構,與柳氏遒媚勁健的書風懸殊較大。種種跡象表明,此帖非柳書,乃是宋人仿本。
藝術鑑賞
點畫
《蒙詔帖》筆墨濃淡輕重有致,具有層次上的變化。其用筆也不像柳體楷書那樣鐵骨錚錚,耿介特立,而是有剛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圓,或露或藏,粗不臃腫,細不纖軟,筆墨控制得恰如其分。通篇一氣呵成,多用連筆,氣勢從第一個字一直貫穿到最後一個字。作者善用長畫,有些牽絲甚粗,如“情”“囑”之間,“察”“屬”之間的牽絲都成實畫。
結體
《蒙詔帖》氣勢磅礴,痛快酐暢,渾莽淋漓,意象恢弘,極具虎嘯龍吟、吞吐大荒的氣派,其結體不像柳體楷書那樣取縱勢,而是因形而變,依勢而化,或長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體楷書那樣取正勢,而是欹側多姿,險絕有致,不拘常規,放浪形骸,極少唐朝森嚴法度的束縛。
線條
《蒙詔帖》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作者善於用線,如“守”“翰”“林”“職”“閒”“冷”“情”“囑”“肯”“響”“察”“感”等字。《蒙詔帖》中的長線條或縱或斂、或蜿蜒為弧線或如飛燕驚掠,卻不激厲,而是以淡潤瀟灑取勝。為避免長線條的單調與軟弱,作者用筆強調大幅度的提按頓挫。由於少用點,作者就非常注重線條的聯綴位置,有的延伸拉開距離,有的又緊銜於上字尾端。
名家點評
中國南宋政治家、文學家
周必大:“沉著痛快,而氣象雍容,歐虞褚薛,不足道焉。”
明
詹景鳳《玄覽編》:“柳誠懸墨跡帖一卷是真。筆法勁爽而縱橫悉如意也,蓋自文皇、大令而自成家,奇妙竟日玩之不倦。”
歷史傳承
後世影響
《蒙詔帖》是中國書法行書上的里程碑,雖風神稍遜,但仍可與李白的《
上陽台帖》、顏真卿的《
劉中使帖》等相媲美,對後世特別是楊凝式及宋四家有較大影響。
重要展覽
2008年9月15日至10月31日,唐代柳公權的《蒙詔帖》在故宮武英殿的第三期書畫展上被展出。
作者簡介
柳公權(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誠懸,唐代書法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州區)人。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形成了自己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
大唐回元觀鐘樓銘》《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
神策軍碑》,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