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諺語。指天下如果治理的井井有條的話,老百姓就不會有非議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 拼音:tiān xià yǒu dào ,zé shù rén bú yì
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諺語。指天下如果治理的井井有條的話,老百姓就不會有非議了。
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諺語。指天下如果治理的井井有條的話,老百姓就不會有非議了。釋義道:治理有方。庶(shù)人:平民百姓。議:評論,多指非議。指天下如果治理的井井有條的話,老百姓就不會有非議了。例句人民在欺騙和壓制之下...
天下有道,庶人不議 “天下有道,庶人不議”,諺語,意思是執政者治理天下有方,老百姓就不會議論政事。出處 《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明·江進之《雪濤小書》:“語云:‘天下有道,庶人不議。”’
《論各省會城宜設新報館》是晚清著名思想家、政論家、新聞記者王韜的作品,初刊於1878年2月19日《申報》。作品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非不敢議,無可議也。顧雖無可議,而聖人猶欲其議之。蓋聖人不自有其聖而唯恐下情之壅於上聞也。故堯有直諫之鼓,舜有誹謗之木。夫以堯舜之聖,牧岳鹹...
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譯文】孔子說:“天下有道的時候,製作禮樂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決定;天下無道的時候,...
《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何晏注引孔安國曰:“無所非議也。”成語用法 動賓式;作主語、賓語;形容人、事、思想等。示例 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是無可非議的。他們對這次活動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周全;是無可非議的。你們的盛情是可感的,動機是無可非議的。(歐陽山《三家巷》三一...
顧炎武說:"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然則政教風俗苟非盡善,即許庶人之議矣。" 唐甄要求要允許"士議於學"、"庶人謗於道"。經世致用思想家們的思考--對君主專制制度的強烈不滿和批判,要求限制君權的強烈願望,同情人民的熱烈感情,都是這一時代的先進思想。(二)土地方案 明末清初,土地高度集中。清初的思想家們...
《論語·季氏篇》云:“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顯然,孔子的這段話是針對當時的歷史現狀而說出,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著孔子的歷史觀,在該書中,可以看到,無論是寫史前神話傳說時代的征伐,還是寫夏商周三代的征伐,...
(17) 不議——對政治無所非議。《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庶人(老百姓)不議”,此用其文。(18) 才相——有才能的宰相。(19) 史——史官。(20) 閫(捆kǔn)——本義是郭(外城)門的門限,這裡借指閫外,泛指邊疆。《史記馮唐列傳》:“臣(馮唐)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車輪)...
《論語.季氏》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孟子.離婁上》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
該派還反對超經濟的權力干涉,主張利盡山澤面藏富於民。認為富國之策一在簡政便民,二在開發資源。要求擺脫封建君主的集權政治,實行以郡縣為單位的地方自治。以為國家治亂決定於社會有無“清議”,肯定人民“不治而議”的正當性,提出“‘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然則教風俗苟非盡善,即許庶人之議矣”。該派還...
用霸道取天下,以王道守天下 恩威相濟控制部下 恩威相濟要有權勢作保障 任恩失敗的例子:苻堅 任威失敗的例子:王允 “以子之矛,擊子之盾”——矛盾利用術 謀略之一:遠交近攻,逐個殲滅 謀略之二:借勢弱敵 謀略之三:以反間計促敵內訌 謀略之四:以靜制動,使敵矛盾激化 “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輿論...
季氏篇第十六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季氏篇第十六友直,友諒,友多聞 陽貨篇第十七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陽貨篇第十七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微子篇第十八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子張篇第十九日知其所亡 子張篇第十九更也,人皆仰之 堯日篇第二十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經典簡介 讀經典 寫作文 增廣賢文(...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子路第十三】剛毅木訥,近悅遠來 名必可言,和而不同 【憲問第十四】德必有言,言無必德 仁必有勇,勇無必仁 【衛靈公第十五】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工欲善事,必先利器 【季氏第十六】天下有道,庶人不議 均和無傾,文德則安 【陽貨第十七】以興以觀,以群以怨 博弈為賢,...
今天下有道,庶人不議之時,安可陳瞽言於朝?且恐萬世之後,繼體之主有若漢武之事。焉得行恩當時,不著長世之制乎。其六曰:《孝經》稱父子之道天性,蓋明一體而同氣,可共而不右離者也。及其有罪不相及者,乃君上之厚恩也。而無情之人,父兄系獄,子弟無慘惕之容;子弟即刑,父兄無愧恧之色。宴安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