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北縣境內岩刻遺址共發現畫面55組圖像300多幅,是研究河西走廊西段古代遊牧民族歷史的重要形象資料。 經專家鑑定,這些岩畫的時間跨度遠的達萬年;內容大多記載了遊牧民族生產、生活的情形;從岩畫痕跡看,作畫方法基本為兩種,即敲鑿法和磨刻法,到晚期才出現線刻的方法。截止目前為止,它是我國發現歷時最為久遠,內容最為豐富的岩畫寶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黑溝岩刻畫
- 數量:300多幅
- 對象:河西走廊
- 時間:萬年
來歷,交通,特點,
來歷
岩石上的刻畫藝術,最初發現於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和法國的拉斯科,隨後在世界範圍內相繼發現了大量的岩畫。甘肅境內的古代岩畫藝術遺蹟有多處最為著名的是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的古代岩畫和嘉峪關市的黑山岩畫。肅北岩畫以肅北縣大黑溝最為豐富。
交通
從肅北縣城出發,沿“黨石”公路行駛30多公里,就到了大黑溝口。
特點
大黑溝岩刻畫在險峻的峭壁上,舉目望去,奔騰的獸群、習武的將士若隱若現,栩栩如生。“這是祁連山常見的石灰岩岩面,它上面的牛羊圖形不是刀刻斧鑿出來的,而是用銳器擊打成點,而後連成了線才形成的,”當地的牧民說。
大黑溝岩畫畫面的大部分內容為射獵、放牧、練武、乘馬作戰等場面。岩畫畫面分布零亂,位置高低不等;圖像由淺鑿點組成,鑿刻不深、刻痕呈黃色或褐色;畫面技法單純,形象生動,畫境古拙,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大黑溝岩畫的畫面,有的僅一人或一兩頭動物,有的畫面則為許多人徒步手持弓箭,共同圍攻幾頭野牛和長角鹿,外圍有2人騎馬引弓準備追擊,旁邊還有人觀看或呼喝助戰;野牛有的高豎尾巴,揚起犄角,向獵人衝刺,有的在伺機逃竄,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先民們為獲取食物而戰鬥的場面。
肅北地區的岩畫和世界各地的岩畫藝術一樣,表現最多的是動物。河西走廊的先民們對所熟悉的馬、牛、羊、鹿、駱駝、老虎、狗、雄鷹、魚、蛇等動物的刻畫生動準確,特別是對野牛那健壯的體格、暴戾的性格以及彎曲而鋒利的犄角的描寫都達到了傳神的境界。其意圖是祈求狩獵豐收和家畜興旺,是古代先民進行黑白巫術和祭祀時的產物。
此外,肅北岩畫區的“七個驢”岩刻畫主要分布在溝中段北壁,共15組圖像74幅畫面雄偉壯闊有的畫面高4米寬3米其中最大的駱駝圖像達94厘米。截止目前為止,它是我國發現歷時最為久遠,內容最為豐富的岩畫寶庫。
大黑溝岩畫畫面的大部分內容為射獵、放牧、練武、乘馬作戰等場面。岩畫畫面分布零亂,位置高低不等;圖像由淺鑿點組成,鑿刻不深、刻痕呈黃色或褐色;畫面技法單純,形象生動,畫境古拙,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大黑溝岩畫的畫面,有的僅一人或一兩頭動物,有的畫面則為許多人徒步手持弓箭,共同圍攻幾頭野牛和長角鹿,外圍有2人騎馬引弓準備追擊,旁邊還有人觀看或呼喝助戰;野牛有的高豎尾巴,揚起犄角,向獵人衝刺,有的在伺機逃竄,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先民們為獲取食物而戰鬥的場面。
肅北地區的岩畫和世界各地的岩畫藝術一樣,表現最多的是動物。河西走廊的先民們對所熟悉的馬、牛、羊、鹿、駱駝、老虎、狗、雄鷹、魚、蛇等動物的刻畫生動準確,特別是對野牛那健壯的體格、暴戾的性格以及彎曲而鋒利的犄角的描寫都達到了傳神的境界。其意圖是祈求狩獵豐收和家畜興旺,是古代先民進行黑白巫術和祭祀時的產物。
此外,肅北岩畫區的“七個驢”岩刻畫主要分布在溝中段北壁,共15組圖像74幅畫面雄偉壯闊有的畫面高4米寬3米其中最大的駱駝圖像達94厘米。截止目前為止,它是我國發現歷時最為久遠,內容最為豐富的岩畫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