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樹(中藥)

大黃樹(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黃樹,中藥名。為大風子科植物梔子皮Itoa orientalis Hemsl.的根及樹皮。分布於西南及廣西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肝炎,貧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黃樹
  • 拉丁學名:Itoa orientalis Hemsl.
  • 別稱:白走馬胎、鹽巴菜、木桃果、長葉子老重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側膜胎座目
  • :大風子科
  • :梔子皮屬
  • :梔子皮
  • 分布區域:西南、廣西
  • 採收時間:秋、冬季
  • 用量:煎湯,9-12g
入藥部位,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及樹皮。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肝炎,貧血。

用法用量

煎湯,9-12g。

採集加工

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去泥土,切片,曬乾;剝取樹皮,曬乾。

形態特徵

梔子皮:又名伊桐、野厚朴。喬木,高達20m。樹皮灰褐色,皮孔灰白色。葉大型,橢圓形至闊橢圓形,長15-30cm,寬8-15cm,或有時長達40cm,寬達18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近圓形,下面近無毛或有灰黃褐色柔毛,葉緣有細鋸齒。雌雄異株;雄花圓錐花序,頂生,長達8cm,花萼3-4,深裂,外面被氈狀毛,花瓣缺;雄蕊多數;雌花較大,單朵頂生。蒴果橢圓形或狹卵形,長8-10cm,外果皮革質,被氈狀毛,從先端向下4-6瓣開裂,各裂瓣再沿自胎座基部向上至中部又分裂成2瓣而脫落。種子多數,周圍有翅。

生長環境

分布於西南及廣西等地。

相關論述

《廣西民族藥簡編》:“樹皮水煎服治風濕,跌打內傷,肝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