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樹(植物)

大黃樹(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為大風子科植物梔子皮的根及樹皮。梔子皮 喬木,高達20m。樹皮灰褐色,皮孔灰白色。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大黃樹Dài Huánɡ Shù
  • 別名:白走馬胎、鹽巴菜、木桃果、長葉子老重 
  • 主要適用症: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 用法用量:煎湯,9-12g。
  • 劑型:根及樹皮
  • 主治:主濕痹痛;跌打損傷;肝炎;貧血
  • 拉丁名:Itoa orientalis Hemsl.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生物學特性,栽培,採收和儲藏,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8-20米;樹皮灰色或淺灰色,光滑;幼枝淡灰色,皮孔明顯,當年生枝有疏毛,老枝無毛。葉大型,薄革質,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13-40厘米,寬6-14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鈍或近圓形,邊緣有鈍齒,上面深綠色,脈上有疏毛,下面淡綠色,密生短柔毛,中脈在上面稍凹,在下面突起,羽脈 10-26對;葉柄長3-6厘米,上面扁平,下面圓形,有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稀雜性;花瓣缺;萼片4片,三角狀卵形,長0.6-1.5厘米,外面有氈狀毛;雄花比雌花小,圓錐花序,頂生,長4-8厘米,有柔毛;雄蕊多數,花絲短,無毛,花葯黃色,橢圓形,2室;雌花比雄花大,單生枝頂或葉腋,子房上位,圓球形,花柱短,6-8裂,稀4裂,有短毛。蒴果大,橢圓形,長達9厘米,密被橙黃色絨毛,後變無毛,外果皮革質,內果皮為木質,從頂端向下及從基部向上6-8裂,稀4裂,中部聯合,各裂片沿胎座從基部向上至中部又分裂為2瓣;種子多數,長2-3厘米,寬約1厘米,周圍有膜質翅。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400米之間的闊葉林中。

分布範圍

產自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等省區。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勐勁。

主要價值

材質良好,結構細密,供建築、家具和器具等用;蜜源植物;葉大果大,庭園栽培供觀賞。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在低海拔80m地區引種栽培,生長良好,正常開花結果。在高溫多雨的季節生長迅速,冬季低於10℃時植株停止生長。土壤以上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

栽培

用種子繁殖,一般栽培5-7年後才開花結果,秋後果實陸續成熟,應分批採收,最好選頭兩批成熟而飽滿的果實留種。翌年3-4月條播。按行距30cm開橫溝,溝深3cm,按行株距5cm下種1粒,覆土2cm,澆水保濕。育苗1年。按行株距350cm×350cm開穴,每穴種1粒。種前修剪部分葉片,種植時要求根系舒展,覆土壓緊。

採收和儲藏

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去泥土,切片,曬乾;剝取樹皮,曬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