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腐皮病

大鯢腐皮病

大鯢腐皮病別名皮膚潰爛病,是春末夏初季節的魚類感染性皮膚疾病。是由維氏氣單胞菌(Aeromonas veronii)引起,發病魚體表有許多油菜籽或綠豆粒大小的白色小點,並逐漸發展成白色斑塊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白色斑塊進一步腐爛成潰瘍狀,好發於體表部位。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大鯢腐皮病
  • 別名:皮膚潰爛病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大鯢
  • 常見發病部位:體表
  • 常見病因:維氏氣單胞菌
  • 常見症狀:潰瘍狀
病原,症狀,流行情況,治療,預防,

病原

維氏氣單胞菌(Aeromonas veronii)

症狀

隨著病情的發展體表可見到帶紅色的肌肉,尤其是四肢最嚴重。病鯢口腔、尾柄、頭部稍充血常伏臥於池中不食,不久就死亡。解剖檢查,肝臟腫大呈紫紅色,胃、腸道充血,心臟失血變淡,肺呈紫紅色。

流行情況

腐皮病多流行於春末夏初,由於水溫逐漸升高,越高,腐皮病的發生率越高,各種大小的大鯢均可感染。

治療

每立方米水體用0.1g氟哌酸或用0.2g二氧化氯消毒,或用0.3g強氯精消毒,連續消毒3天,且每天進行換水。對能吃東西的病鯢,按每公斤鯢體重,每天口服環丙沙星100mg和多種維生素150mg,連續口服5天。對不能攝食的病鯢,按每公斤鯢體重,肌肉注射慶大黴素1000單位,隔1天后復注1次。 需注意慶大黴素不能隨意增加用量。對能攝食的病鯢和不能攝食的病鯢,都可採用2~4mg/L慶大黴素浸泡,每天浸泡4~8h,泡到病好為止。也可用環丙沙星恩諾沙星浸泡,濃度也是採用2~4mg/L。對潰瘍面大的,用慶大黴素原粉塗抹。

預防

大鯢從外地運入,下池前將大鯢用氟哌酸或環丙沙星浸泡消毒20~30min,溶液濃度是百萬分之零點五的氟哌酸或環丙沙星。對相互撕咬受傷的大鯢,可放在無水搪瓷盆里,先用雙氧水洗傷口,然後用潰瘍靈軟膏或用紅黴素軟膏塗抹,過1~2小時後,便可放入池中。腐皮病主要由餵食不健康的青蛙和泥鰍而引起。因此,在投餵活鮮餌料如青蛙、泥鰍和活魚時要用溶液濃度是百萬分之零點五的環丙沙星浸泡20分鐘進行嚴格消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