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丸(《永樂大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青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永樂大典》卷九七八引《聚寶方》。主治小兒急慢驚癇。

基本介紹

  • 名稱:大青丸
  • 出處:《永樂大典》卷九七八引《聚寶方》
  • 組成:天麻、水銀、硃砂、天南星、鐵粉、白附子、硇砂、好墨、僵蠶、金箔、銀箔、輕粉、黑附子、全蠍、粉霜、半夏、腦子、麝香、雄黃、蜈蚣
  • 主治:小兒急慢驚癇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使用注意,附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天麻、水銀(另研)、硃砂、天南星(炮)、鐵粉、白附子、硇砂、好墨、僵蠶各一錢,金箔五片,銀箔七片,輕粉半錢,黑附子、全蠍(麩炒)、粉霜各二錢,半夏(姜浸)十八個,腦子、麝香、雄黃(酒煮)各三錢,蜈蚣(鹽湯洗去土)一條。

用法用量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薄荷、蜜水磨下。急慢驚癇等疾,量大小用。如尋常潮熱、驚熱、風熱溫壯,或變蒸,一丸可作兩服。

主治

小兒急慢驚癇。

使用注意

傷寒不得用。

附註

本方名大青丸,但方中無大青。疑脫。(《中華醫方》)

附方

名稱:大青丸
組成:大青(去根)、甘草(炙、銼)、枳殼(去瓤,麩炒)、苦參(銼)各0.93g,黃連(去須)、乾生地黃(焙)、升麻各30g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5克,食後熱水送下,1日2次
主治:心脾中熱,口糜生瘡,口臭,乍發乍退,久不愈
出處:《聖濟總錄》
名稱:大青丸
組成:大青、麥門冬(去心)、香豉各四兩,石膏(研)、葶藶子(熬)、梔子、栝樓根、枳實(炙)、芍藥、知母、茯苓、大黃、黃耆、黃芩、甘草(炙)各二兩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飲送下,一日二次。五日不知,則更服之,以知為度
主治:服寒食散發動,積年不解,不能食,羸瘦欲死者
出處:《千金翼方》卷十五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永樂大典》:“大青丸:天麻,水銀只研,硃砂,天南星炮,鐵粉,白附子,硇砂,好墨,僵蠶以上各一錢,金箔五片,銀箔七片,輕粉半錢,黑附子,全蠍麩炒,粉霜各二錢,半夏十八個姜浸,腦子,麝香,雄黃酒煮各三錢,蜈蚣一條鹽湯洗去土。右件末,酒糊丸如桐子大。一服一丸,薄荷蜜水磨下。急慢驚癇等疾,量大小用。如尋常潮熱驚熱,風熱溫壯,或變蒸,一丸可作兩服,傷寒不得用,如驚風搐搦上視,以鶴頂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