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堂樂府》為明代雜劇作家汪道昆的雜劇著作,是一部典型的表現文人情趣之作。創作時間是嘉靖三十九年(1560),全劇四折,每折演一個故事,各自獨立,劇目為《高唐夢》、《洛水悲》、《五湖游》、《遠山戲》。就 題材而言,四劇均以歷史上文人樂道的故事為題材,多是戲曲史上一再被改編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雅堂樂府
- 創作年代:嘉靖三十九年(1560)
- 文學體裁:雜劇
- 作者:汪道昆
創作背景,劇本形式,
創作背景
然而汪道昆在寫作《大雅堂樂府》時,對題材的處理方式頗值得注意,他常常只是選擇故事的一個環節來展開劇情,藉此表達一種人生的情趣、一點人生的感受。如《遠山戲》集中寫畫眉一事,借杜門謝客、為妻畫眉、一同游賞的片段,表達一種閒情逸緻;《五湖游》抓住漁翁夫婦的問答展開,漁歌換酒已是清雅不俗,范蠡更因漁歌而進一步逃世避名,由此傳達對仕途的一份厭倦;《高唐夢》只寫襄王與巫山神女的夢中相會,無狎昵之私,即飄然而逝;《洛水悲》突出甄氏託名宓妃與曹植洛水相見、互贈玉佩、明珠而別。兩劇發揮神人相見的一刻,把浪漫之情寫得至純至美。由此可見汪道昆是以遊戲的態度寫作《大雅堂樂府》的,他因 “ 厭聽繁音 ” 而將風流遺事改作雜劇,以此滿足自己的欣賞要求,傳達一種文人的雅興與情調。
劇本形式
劇本形式明顯南戲化:四個短劇都採用了“末上開場”(即相當於南戲副末開場的一個短短開頭),結尾四句題目正名的寫法;而且有三個用的是南曲,一個用北曲;角色安排上注意生旦的對手戲。
總之,他的雜劇採用一折的篇幅,表現出以雜劇為消遣的傾向,在音樂與演唱方面清晰地顯示著南戲的影響,他的劇作代表了此後雜劇創作的一種重要方向,是雜劇轉型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