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鑽探計畫

大陸鑽探計畫,以地球科學研究為目的的大陸鑽探計畫。

全稱國際大陸鑽探計畫,英文簡稱ICDP。是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決定的並於1993年8月在德國波茨坦由28個國家的250位地球科學和科學管理者倡議建立的國際性計畫。作用 20世紀後半葉在世界範圍內陸續開展了以地球科學研究為目的的大洋鑽探計畫和大陸鑽探計畫,揭示了許多人所未知的地球奧秘。使全球科學界認識到,在未來地球科學中,科學鑽探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①只有鑽探才能獲得認識地球需要的有關地殼尤其是深部地質實物資料和活動訂拳轎過程數贈姜據;②通過鑽探直接檢驗和修正其他勘測方法,如遙感、地球物理探測、實驗室測量和理論模擬所獲結果和假說等;③通過鑽孔對深部地殼結構進行精確觀測,還能將地震儀、應力儀、壓力計等儀器安放到孔內進行對地殼的長期監測。主題 綜合大陸鑽探涉及的主題有:①地球的歷史與氣候;②隕星撞擊事件形成的構造與生物集群絕滅;③沉積盆地的演化;④地殼中的流體;⑤岩石圈的動力學與變形;⑥礦床成因;⑦地殼和上地幔地球物理;⑧會聚板塊邊界;⑨火山系統與熱體制;⑩地震與活動斷裂帶;⑪安全頸紋立放置核廢料和有害臘遷埋祝廢棄物;⑫深部生物圈等。這些主民少臘題都具有國際性和全球意義。概況 到20世紀末,30多年時間裡世界上已有十多個國家圍繞上述主題實施了大陸鑽探,共鑽成深淺各異的鑽孔100個左右,其中4 000米以上的有20個。俄羅斯科拉半島SG−3鑽孔深12 262米,為全球第一超深孔;德國巴伐利亞州上普法爾茨KTB鑽孔深9 101米,為全球第二超深孔。進入21世紀以來,正在實施的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大陸鑽探項目有十餘項。主要研究主題涉及領域包括全球環境與氣候變化;地殼與板塊構造;地震與火山活動;隕星撞擊與災變事件;地熱與流體系統;大陸與地幔動力學等。所有項目鑽探靶區選擇都按照ICDP原則進行,即項目意義和作用是世界級的,能解決有關全球地球科學問題,並且儘可能與人類社會相關聯的項目,特別是和能源、礦物資源和地質災害等方面相結合,並能獲得科學效益與社會效益。所有大陸鑽探計畫組織成員提出並被納入計畫的都屬於國際性項目,並得到經濟和技術方面的支持與合作,所獲得的結果都將在國際間交流與共享。中國大陸鑽探計畫 中國20世紀90年代初起步國際大陸鑽探先行研究,並在選址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1997年在青島舉行了“大別—蘇魯整踏端超高壓變質帶大陸科學鑽探選址國際研討會”,嗣後確定了在江蘇東海縣境內實施中國大陸科學鑽探的鑽孔位置——“科鑽一井”。鑽探目的主要是:①鑽孔位於被視為世界罕見的超高壓變質作用地帶,又處於中國南北兩板塊會聚之間的造山帶東段,對地學研究有重要意義;②研究已發現來自地殼深部超高壓礦物,如柯石英、微粒金剛石等的折返地質過程;③超高壓帶有可能形成大型超高壓礦床的戰略遠景區;④鑽孔鄰近1668年曾發生8.5級特大地震的郯盧斷裂帶,有助於研究和監測地震;⑤在5 000米深孔結晶岩中施工白甩旋探,將首次創造和積累全孔取心鑽進與測井技術經驗,並驗證地球物理數據等。“科鑽一井”於2001年8月開鑽,2005年3月終孔深度5 158米的主孔工程竣工,2007年年底通過國家驗收,已取得地質科學和鑽探技術的重大成果。松遼盆地“中國白堊紀大陸科學鑽探松科1井”主井鑽探工程於2006年8月開鑽,2007年10月完鑽,井深達1 810米。為環境地質科學研究獲取了豐富詳實信息,同時也為大慶油田尋找淺層氣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