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地震構造和地震預測探索》是2019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陸地震構造和地震預測探索
- 作者:張家聲
-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9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2849993
《大陸地震構造和地震預測探索》是2019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大陸地震構造和地震預測探索》是2019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地震危險源於地殼深處,似乎沒有可探知的時空規律性。破壞性地震經常發生在出乎意料的地方,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地震預報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條件,地震工作...
1.6地震預報研究工作的現狀 1.7本章小結 第2章地球的表面形態和地球的物理性質以及地殼運 動的特點 2.1大陸的形態 2.2海底的形態 2.3岩石的力學性質 2.4地球的物理性質 2.5固體地球的內部構造 2.6地球岩石圈的基本特徵 2.7...
第一章全球近代地震活動 1.1 全球地震活動構造特徵 1.1.1 太平洋海底洋殼大陸邊緣構造帶 1.1.2 北半球中緯度的四個高、中原地震密集區帶 1.1.3 全球三大洋脊構造帶 1.2全球地震活動時間演化特徵 1.2.1 全球地震時間分布特徵 ...
《地殼構造運動·地震·地震預報的新探索》是2009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友華胡奉湘,燕為民,鐘嘉猷,童迎世。內容簡介 本書從地殼構造運動動力的主要來源,討論到地殼構造運動的規律,又從地殼構造運動的規律討論到與地震的...
地震預測是根據對地震規律的認識,預測未來地震的時間、地點和強度。實現地震預測的基礎是認識地震孕育的物理過程及在此過程中地殼岩石物理性質和力學狀態的變化。有些動物也本能地具備預知地震的能力,瀋陽法庫地震台就嘗試運用動物來預測地...
地震成因是地震學科中的一個重大課題。有如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等。現在比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認同的板塊構造學說。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威爾遜首先提出“板塊”概念,1968年法國人把全球岩石圈劃分成六大板塊,即歐亞、太平洋...
中國地震科學環境觀測與探察計畫是一項科研項目。國家確立實施的中國地震科學環境觀測與探察計畫,簡稱喜馬拉雅計畫,旨在獲取我國地殼上地幔精細結構、地震活動構造特徵和地球物理場演化規律等,探究中國大陸地震構造背景、孕震動力過程和發震成因...
《中國地震預報探索》編輯出版過程中,得到了國內外學者和中國地震局領導的熱情幫助和積極支持,中國地震局陳建民局長在百忙中為本書作序,大家的支持不僅表達了對梅世蓉教授的敬意,更體現了對地震預報事業發展的關注。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
如1999年啟動、目前正在實施中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項目)“大陸強震機理與預測”從中國大陸強震的特殊背景出發,以活動地塊動力學為主線,以新一代觀測技術為依託,通過對最新構造變動和應變場演化的研究,劃分出控制...
《大地的震撼:揭秘中國地震預報》是201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泰泉 。內容簡介 地球的歷史就是自然災變的歷史。由於地球內部的“不可見性”、大地震的“非頻發性”和地震成因機理的複雜等因素,人類還不能準確有效地預報地震...
《穩定大陸地震構造》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竹軍。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長江中下游地區地震地質環境特徵,採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對穩定大陸地震構造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通過布格異常梯度的定量研究,給出了江淮地區中強...
《中國大陸水庫地震統計特徵及預測方法研究》編著者蔣海昆、張曉東、單新建。本書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課題“水庫地震預測方法研究”的成果總結與提煉。根據水庫地震及其災害特點,研究水庫加卸載及水滲透作用下,水庫地震活動及...
地震勘探過程由地震數據採集、數據處理和地震資料解釋3個階段組成。數據採集 在野外觀測作業中,一般是沿地震測線等間距布置多個檢波器來接收地震波信號。安排測線採用與地質構造走向相垂直的方向。依觀測儀器的不同,檢波器或檢波器組的...
地震成因是地震學科中的一個重大課題。有如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等。比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認同的板塊構造學說。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威爾遜首先提出“板塊”概念,1968年法國人把全球岩石圈劃分成六大板塊,即歐亞、太平洋、...
一般來說,此法得到的資料比大陸上反射法得到的資料信噪比要高得多。它最嚴重的缺點是振動源能量太小,測線太短,因此限制了疊加速度適用的深度範圍。通常此法用於研究淺海海洋地殼結構,尤其是沉積盆地的構造。海洋折射法 用同折射波法...
作者通過在中國大陸青藏高原及周緣、華南及東南沿海和東北地區三個大陸動力學研究及資源能源調查熱點地區的野外觀測實驗,集成了適應我國複雜地質構造和人文自然環境的寬頻帶地震觀測技術;結合前人的成果,通過對實驗採集新數據的分析,使用接收...
§9.2中國大陸地震前兆綜合分析 9.2.1中國地震震例的研究 9.2.2地震前兆異常的統計 9.2.3地震前兆的綜合特徵 §9.3地震前兆的複雜性探討 9.3.1我國大陸孕震環境與地震前兆的複雜性 9.3.2華北地區成組地震前兆的研究 思考題 ...
華北地震區共分四個地震帶。(1)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遼寧的鐵嶺、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是中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1975年海城7.4級地震就...
唐山地震前後的異常變化與強烈地震預報問題的探索 我國大陸強震活動的韻律性特徵 印度板塊北邊界地震活動和中國大陸地震 地殼應變速率與地震活動關係的研究——從地殼應變場探索強震活動的場源關係 潮汐現象和地震前兆觀測 地震前兆複雜性成因...
然而,地震已被證明它不僅是破壞之源,而且也是地質知識之源。對地震波的分析,為地質學家提供了詳細的、常常是獨一無二的有關地球的信息。研究地震的性質和探索地球的組成及動力學過程兩者同時並進。地震學,即對地震的科學研究,與...
《何謂慢地震:探索巨大地震預報的可能性》是2013年3月1日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川崎一郎。內容簡介 《何謂慢地震:探索巨大地震預報的可能性》以理科的高中學生為讀者對象。但是並不是講述理科高中學生的知識範圍內最初步的題材,...
一、地震構造區和地震構造帶的劃分依據 二、地震構造區和地震構造帶的劃分原則 第五節 地震構造耦合共振特徵 一、地震構造成熟度 二、成熟的地震構造背景與塑性流動波脈動傳播的耦合共振效應 三、低速通道、塑性流動波脈動傳播和地殼淺層...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地震構造研究室是地震預測研究所(原分析預報中心)成立最早的研究室。長期以來,研究室以地震地質和地震活動性為主要技術手段,研究地震活動與地質構造的關係、地震危險性評價方法及地震預測方法,承擔活動斷裂調查、...
全球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大板塊的交界處,一部分發生在板塊內部的活動斷裂上。建立過程 板塊構造學(Plate Tectonics)是一門全新的地球科學理論。它的誕生甚至比量子力學還要年輕幾十年。雖然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大陸漂移假說的提出,...
三是中國大陸強震短期異常綜合特徵研究;四是中國大陸強震活動主體地區短期階段異常的綜合特徵;五是基於GTIS地震預測軟體的研究。此書屬於:“十五”中國地震預報科技醫療關成果系列叢書.地震分析預報及研究人員,相關專業院校師生。
《探索地震奧秘之路》是2012年10月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圖書簡介 《探索地震奧秘之路》全面回顧了中國地震局地質所六十年來的發展歷史,詳細總結了各個領域的科技成就,得到了全所職工的關注和支持。《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