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時間
1974年5月11月凌晨3時25分,在
雲南昭通地區
大關,永善兩縣交界處的團結,木桿鄉一帶(北緯28.1度/東經103.9度)發生7.1級
地震,震中烈度達九度。
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區有較強烈震感。
8月29日9時許,
雲南鹽津縣、
大關縣境內再次發生4.7級強餘震。
地震特點
國家
地震局和
雲南省地震局的有關專家對此次地震的一些特點進行了總結歸納。省
地震局的專家說,此次地震與“7·22”地震相隔34天,一是比“7·22”地震震源更淺,只有7.6公里,波及面更廣,災區山高谷深,地質結構複雜,破壞力更強;二是此次地震微觀震中向北移動4公里,使受災面積比前次更廣;三是房屋抗震能力弱,
災害損失很大;四是災害疊加,餘震不斷,導致災情加劇,恢復重建工作十分艱巨。
中國地震局陳虹副司長說,此次
地震震級雖然不大,但由於2次
災害疊加,給災害評估帶來很大難度。為了減少地震造成的
災害,今後的恢復重建中要考慮防震因素,對有安全隱患的湖泊引起高度重視,防患於未然。
發生經過
強餘震造成
鹽津縣1人重傷,5人輕傷,
落雁鄉一所國小受損,學生已全部搬出教室;
大關縣2人重傷,8人輕傷,全縣房屋倒塌352間,縣委、縣人大、縣公安局、縣水利局等辦公大樓出現開裂。
記者在
鹽津縣城感到
地震持續5秒左右,震感強烈,房屋左右搖晃,記者居住的賓館房屋出現一條2到3米的橫裂紋。
趕赴
鹽津組織搶險救災的雲南省
地震局官員李世林介紹,從25日地震發生以來,鹽津地區發生了近百次級別不等的餘震,這次4.7級餘震使很多危房倒塌,加重了受災損失,所幸沒有出現人員死亡。災區近幾天內還可能發生較強餘震。
7月22日、8月25日,
雲南鹽津縣、
大關縣境內相繼發生兩次5級以上
地震,共造成20多人死亡,100多人受傷,大批房屋和基礎設施受不同程度損壞,導致30多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7億元
人民幣。
震後損失
“7·22”
地震使永善,
大關,
鹽津,奚江以及
四川,
雷波等縣30多個鄉鎮的房屋建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由於大量山體崩滑阻塞江河,毀壞房屋良田,壓死人畜。此次
地震共死亡1423人,傷2000餘人,倒塌房屋達28000餘間,交通阻塞20餘天,破壞水利500餘頃,耕地4萬畝。極震區內木結構房屋的木構架無破壞,而土、石牆多倒塌,土擱梁房和毛石砌築石擱梁房,大多數坍塌或倒平。
地震還造成山坡崩滑與地裂縫,毀壞道路,農田、水渠、埋沒村舍。最大規模
滑坡的前緣沖抵小河對岸,形成高約30米的堤壩,堵水成湖。是
雲南省較大的一次
地震災害。
恢復重建
重建成果
10月16日下午,市政府召開
鹽津、
大關地震災區民房恢復重建工作會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鎖飛就
地震災區倒損民房覆核檢查和抗震救災應急資金審計調查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強調各級部門要突出重點,明確要求,確保檢查和審計調查工作順利完成。
鎖飛指出,為有序推進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市政府先後召開常務會議和三次現場辦公會議,專題研究和部署民房恢復重建工作,由於領導重視,部門協作,責任落實,完成了
鹽津、
大關兩縣
地震災區倒損民房的覆核工作和地震救災應急和捐贈資金使用情況的初審工作,並啟動了部分重災戶的民房恢復重建工作,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截至
10月11日,
鹽津縣已預撥民房恢復重建款294萬元,啟動重建戶2382戶,完成基腳戶1243戶,完成牆體戶360戶,已竣工戶19戶;
大關縣已預撥民房恢復重建款 70萬元,啟動重建戶1341戶,完成基腳戶826戶,完成牆體戶28戶。
工作目標
鎖飛強調,做好倒損民房覆核和救災應急及捐贈資金審計調查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
鹽津現場辦公會的重要措施,也是為全市制定民房恢復重建政策提供客觀、真實、可靠的依據。為了做好此次檢查工作,市政府專門抽派人員組成工作組,從17日開始對兩縣進行檢查,為此,各級各部門和這次抽出的工作組各位同志一定要充分認識這次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統一思想,服務大局,要突出重點,掌握方法,加強領導,明確要求,確保各項工作順利完成。最後,在對檢查工作的時間安排、檢查重點、紀律要求等進行強調後,
鎖飛要求,這次審計檢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嚴,工作組人員一定要吃透精神,把握原則,明確要求,按時、按量、按質完成任務,確保災區災民在2007年春節前遷入新居。
9月7日11時19分、12時16分,雲南省彝良縣與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彝良縣接連發生5.7級、5.6級地震。鄰近的昭通市大關縣因此次地震災害造成全縣9個鄉鎮受災,其中受災較嚴重6個鄉鎮,全縣受災人口20萬人,全縣受傷10人,其中重傷4人,全縣倒塌房屋11436戶25808間,其中倒塌1836戶3908間,嚴重受損3600戶8900間,一般受損6000戶13000間,全縣基礎設施等 嚴重受損,全縣直接經濟損失70088餘萬元。受災情況正在進一步核實。
全力救災
9月7日地震災害造成大關縣玉碗鎮2人受傷,1人輕傷1人重傷,全鎮水電路等公共設施嚴重受損,導致全鎮5個村105個村民小組2971戶11222人,房屋5670間受損,各類災害造成經濟損失4189.64萬元,。
地震發生後,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啟動《玉碗鎮突發性地震災害應急預案》,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安排部署相關工作,立即採取有效措施開展抗震救災工作:鎮黨委政府迅速成立了“9.07”抗震救災指揮部,5個村也分別成立了抗震救災工作小組,確保了工作有序推進
大關縣連續遭受兩次地震災害,造成9個鄉鎮受災,其中與彝良相鄰的6個鄉鎮受災嚴重,造成20餘萬人受災,10人受傷,其中重傷4人,全縣倒損民房共35327戶90105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1.19億元。
首要任務:搶救受災民眾生命
地震災害發生後,縣委、縣政府迅速作出反應,把搶救生命放在第一位,並按照中央、省、市領導批示和指示精神,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Ⅲ級回響,隨著災情加重升級為Ⅰ級回響。縣、鄉、村幹部職工迅速深入災區入戶搜救受傷人員,經地毯式搜尋,發現受傷10名民眾,其中重傷4名,第一時間內組織救護車輛將受傷人員妥善轉移至就近醫療機構進行救治。4名重傷員有1人出院,其餘3人在縣人民醫院治療,傷情穩定;6名輕傷員除有1人在天星鎮衛生院住院治療外,其餘5人已出院。
當務之急:保障災民基本生活
縣政府在第一時間內安排20萬元救災應急資金,隨著災情加劇增至300餘萬元,並立即撥付到鄉鎮,保障抗震救災工作順利開展。緊急調運救災糧食10萬公斤,全部發放到災區集中安置點。及時派出20餘輛車運輸救災物資,運送活動板床681張、棉被2094床、帳篷709頂、衣服2020套。在重災區設定轉移安置點36個,搭建帳篷493頂,轉移安置27000餘人,保證災區民眾有飯吃、有房住、有衣穿、有乾淨水喝、有病能救治。
應急重點:防範次生災害
大關縣地理條件複雜、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民眾居住分散,災後次生災害隱患突出,指揮部組織民兵應急分隊和幹部民眾全面排查次生災害隱患,及時排除危房600餘戶,清除道路交通危石隱患337處,排除學校隱患100餘處,對暫不能排除的25處地災隱患點內的民眾轉移出危險區,並落實了監測人員和警示標牌,嚴防次生災害給民眾生命財產造成威脅。
9月7日11時19分、12時16分,雲南省彝良縣與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彝良縣接連發生5.7級、5.6級地震。鄰近的昭通市大關縣因此次地震災害造成全縣9個鄉鎮受災,其中受災較嚴重6個鄉鎮,全縣受災人口20萬人,全縣受傷10人,其中重傷4人,全縣倒塌房屋11436戶25808間,其中倒塌1836戶3908間,嚴重受損3600戶8900間,一般受損6000戶13000間,全縣基礎設施等 嚴重受損,全縣直接經濟損失70088餘萬元。受災情況正在進一步核實。
地震災害發生後,大關縣委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召開抗震救災工作會議,縣委書記、縣長王宏深入一線指導抗災救災工作,立即啟動抗震救災3級應急預案,緊急安排財政專項資金20萬元解決受災民眾的臨時生活困難。指揮部下設查災核災、民政救急、道路保通、醫療救助、宣傳報導、維護社會穩定等9個工作組,深入紮實開展抗災救災工作。
大關縣四套班子領導任組長的9個查災核災工作組,率領縣直部門深入各鄉鎮、各掛鈎村認真開展查災核災工作,對房屋、交通、水利、教育、衛生、供電等基礎設施受損情況進行全面核查。
衛生部門及時到災區幫助災區安置點民眾集中消毒。救援組認真做好受災困難民眾的生活安置,切實做好救災物資的發放,確保受災民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
交通、水利、供電、通信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能職責,及時對各鄉鎮受損基礎設施進行了搶修和維護,全力做好道路、水利、電力和通信保通工作。國土資源、經貿科技、教育等部門認真做好重點部位的隱患排查和地質災害隱患點、學校、醫院、加油站等受災民眾的轉移安置工作,妥善安置受災民眾生產生活和學生上學等問題。大關縣各鄉鎮、縣直各部門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信息暢通;八是人武部、武警中隊和民兵應急分隊隨時待命,充分做好抗災救災準備,確保關鍵時刻隊伍拉得出、能戰鬥,受災民眾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救助。
截止9月8日,10名受傷人員已分別送至縣鄉醫療機構救治;全縣縣直部門幹部260餘人、鎮村幹部320餘人入駐村組一線,安排應急帳篷320頂、活動板床300張、棉被1000床、衣服1000套,發放救災糧食10萬斤,落實縣鄉應急避災場所,保障避災場所用水、用電。
強震預測
中新社昆明5月4日電 (記者 史廣林)近日,美國南加州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酈永剛關於“雲南未來可能發生震度8級的強震”一說引發雲南當地民眾極大關注。4日,雲南省地震局研究員張建國表示,如果沒有時間、地點、強度的話,預測則無任何意義。大地震發生有規律可循,科學防禦是抵抗震害最有效的方法。
眾所周知,雲南是中國大陸地震活動最頻繁、地震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因處在當今全球活動性最強的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帶的邊緣,是地殼運動劇烈的地區。
“大致從5000萬年前以來一直地震頻繁。”張建國說,但7級以上大地震的發生是需要一定條件的。“把雲南歷史上發生的所有7級以上地震標在地圖上,可以看出,這些地震分布是有規律的,沿著斷裂帶在分布,並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發生大地震。”
雲南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吳國華介紹,專業上將歷史上發生過6-7級以上地震的地區叫做地震帶(區),雲南強震活動主要集中在小江地震帶、中甸-大理地震帶、瀾滄-耿馬地震帶、永善-大關地震帶、通海-石屏地震帶、思茅-普洱地震區、騰衝-龍陵地震區。
據1900年以來100多年資料統計分析,雲南平均一年3次5級地震,3年兩次6級地震,8-10年一次7級地震,4級地震更是平均每月都有。雲南6.7級以上地震的發生存在一個時間段相對密集,而另一個時間段又相對較少的現象。自1996年麗江7級地震以來,雲南境內還沒發生過6.7級以上強震。
針對預測地震,張建國認為更應該做好抗震設防工作。他說,“一個城市的發展,如果抗震設防做不好,即使預報準了,應急準備做不好,預報亦無意義。”
張建國稱,“雲南省有39.4萬平方公里,4600萬人口。這是一個廣闊的區域和龐大的人群,同時,雲南特殊的地貌環境,又決定了僅占全省國土面積6%的壩區盆地,集中了全省絕大多數城市和一半以上人口,其80%受活動斷裂控制。客觀上雲南地震多發,只有認真按照國家每10年頒布的設防標準做好防禦和應急準備工作,才是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對人的生命和財產造成損失的良策。”
正因為多震,雲南省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其防震減災體系的建設也一直在不斷完善。近年來,該省實施了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工程、中國小校舍地震安全安工程、減隔震技術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防震減災知識家喻戶曉工程、防災應急3小工程技術等多項措施,深入宣傳防震減災知識,有效減少了地震災害帶來的損失。2007年雲南全面啟動為期10年的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截至2012年底,雲南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與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共完成164.3萬戶,防禦效果明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2009年7月9日姚安6.0級地震、2011年3月10日德宏盈江5.8級地震,給昭通、楚雄、德宏部分縣市的民房造成很大損失。但實施了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農戶,沒有出現倒房傷人的現象。
張建國表示,地震是自然現象,迄今為止人類還不能準確預測,不斷加強城鄉抗震水平、提高民眾抗震避險能力是當前最有效的方法。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石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