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大運河文化研究論集(1)
- 作者:南京博物院、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5月
- ISBN:9787030687432
- 版次:1
- 印次:1
《大運河文化研究論集(1)》是南京博物院、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聯合編著的書籍,2021年5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大運河是春秋以降在中國中東部跨越若干流域、溝通南北的水路,對中國政治的穩定、經濟文化的發展起著至關...
《運河學研究(第1輯)》是2018年5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泉。運河學研究(第1輯)作者:李泉 主編 出版時間:2018-05 頁數:238 書號:978-7-5201-2577-2 關鍵字:運河學 開本:16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專注於運河及其相關問題的綜合性學術集刊,主要專欄包括:“理論研究”,著力...
《大運河文化》是一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翠英。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系統介紹大運河文化的著作,整部作品從縱向的歷史視角描述運河的形成過程,回顧自春秋以來的區間運河,到隋唐時期的隋唐大運河、元明清時期的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的起源和歷史;從地理角度按照大運河的流經路線依次研究運河...
大運河文化又稱“京杭大運河文化”,但不同於“運河文化”。因為運河文化,可泛指世界範圍內的人工運河文化。大運河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大運河自開鑿以來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運河流域社會歷史的積澱物。囊括了中國若干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國家因素,又創造出大運河流域多民族...
《中國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師立 內容簡介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建造時間最早、使用歷史最久、空間跨度最大的人工運河,2014 年6 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大運河流淌了2500 多年,縱貫3200 多千米,為中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保護傳承中國大...
《淮揚文化研究(第一輯)》是2018年5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新國。內容簡介 本書是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揚州大學淮揚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集刊,從歷史學、哲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多角度開展淮揚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研究。書中分為大運河與淮揚文化研究、一帶一路與淮揚文化、揚州學派、太谷學派研究、...
《北京大運河文化保護與傳承利用專項研究報告(2022)》是2023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選題廣泛、視野開闊,既研究了北京市的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問題,也比較分析了京津冀等運河沿線省市的相關發展情況;既包括文化產業的發展研究,也涉及文化管理體制機制、公共文化服務等領域的研究;既觸及文旅...
《運河學研究(第11輯)》是2023年1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泉。內容簡介 集刊內容:一部大運河史,即半部中華文明史。大運河開挖、暢通與衰落,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中國古代社會特殊的運行與發展軌跡。本集刊主要刊發以運河研究為主題的學術論文,包括運河開鑿與疏通、運河區域經濟發展、運河城鎮與...
運河區域城市史研究綜述 “運河與區域社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作者簡介 李泉,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院長、教授。著有《傅斯年學術評傳》《山東運河文化研究》《一本書讀懂中國史》等,在《中國史研究》《文獻》等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獲得山東省很好社科獎多項。叢書信息 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研究叢書 (共2...
發展和傳承大運河文化,既是對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也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實現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具體到山東而言,對運河文化遺產開展相關研究,可為政府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和借鑑,對於增強山東文化旅遊資源的吸引力、提高山東運河文化旅遊的知名度、...
我們將以《常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內涵研究》的問世為新的起點,立足常州、輻射全國、面向世界,深入開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全力打造集研究、轉化、推廣和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開放式大平台,為高質量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提供“常州智慧”。願運河湯湯潤歲月,文脈悠悠傳百世,把這條潤澤千秋、輝映古今的不朽...
《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運河文化(套裝共6冊)》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運河文化(套裝共6冊)》為套裝書,分別包括:《運河史話》、《運河商埠》、《運河望族》、《運河梵隱》、《運河風情》、《運河攬勝》。《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是餘杭歷史文化的真實記錄,具有一定的統一性、...
明代運河與常州區域經濟述論 呂楊 漕運、商業與河患 ——明清時期臨清河神信仰的歷史考察 胡夢飛 ·專題研究三:運河遺產與大運河文化帶·國外著名運河遺產保護與利用經驗借鑑 劉慶余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原則與路徑選擇 賈兵強 重走臨清老胡同喚醒運河古城記憶 ——臨清胡同保護與審美體驗研究 劉建峰 ·研究綜述·2017...
大運河文化產業發展與創新研究中心,成立於2018年11月。設定於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研究中心由院長馮博教授領銜,現有研究人員8人。研究中心聚焦文化產業,對大運河沿線的文化產業發展與創新展開研究。大運河文化產業發展與創新研究中心通過整合校際研究資源,聚集一批在文化產業、創新街區、創業等多領域的專家教授,聚焦文化...
增強研究活力,實現中國運河學研究的繁榮與興盛。研究領域:運河史、運河區域生態與環境變遷、運河區域經濟與社會、運河文化與遺產保護、運河城鎮與商業、運河民俗與信仰、運河交通與工程、運河飲食、運河民間藝術、運河學理論、運河文獻的整理與研究等。主要研究方法:歷史學研究、田野調查、跨學科交叉研究。
首批建立了世界運河研究中心、大運河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及文旅融合研究中心、大運河非遺文化研究中心、大運河特色小鎮及鄉村振興研究中心、大運河發展戰略與管理體制研究中心等6個研究中心。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蘇州分院、淮安分院、徐州分院等相關領導專家近百人參加了本次大會。
浙東運河蕭紹段近代航運狀況考析 嚴晨 專題研究四:運河考古 聊城元代運河沉船的發掘與復原 陳清義 劉超 孫晶 魏聊 河北省館陶縣徐萬倉調查記 李鵬為 專題研究五:運河遺產與大運河文化帶 京杭大運河遺產與地名文化研究 周嘉 樣式匱乏:聊城木版年畫傳承面臨的現實困境 張兆林 史料拾遺 《大元新開會通河記》...
現任聊城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運河文化研究基地”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社會史、運河文化史。先後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兩項,山東省課題三項。共出版學術著作六部,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代表性科研成果:《明清山東運河區域社會變遷》、《山東運河文化研究》等。李泉,1949年2月...
聊城大學運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於2008年3月25日。主要研究方向是京杭大運河史(河道變遷、運河工程、運河漕運、稅關倉儲、河政管理、生態環境變遷等)、運河區域社會變遷(運河城鎮帶的形成、商人商幫、因河而興手工業、農業產業結構變化、人口流動、社會結構變化等)、運河區域民俗與文化(民風民俗、民間信仰、民間社會...
第六節 運河新貌 第三篇 衡水篇 第一節 衡漳古韻 第二節 驛鎮古村 第三節 非遺神韻 第四節 名人賢士 作者簡介 梁勇,人文學者。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一帶一路研究院研究員,李可染畫院研究員,河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河北師範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河北科技大學客座教授,河北元曲研究會會長,燕趙文化研究會...
兼任廣東省非遺促進會副會長、廣東省本科院校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目錄 ·鄉村振興研究·論鄉村法治文化建設與鄉村振興 馬忠法 王悅玥 張新鈺 激活鄉土文化元素,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曹宗平 吳靖 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鄉賢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實踐邏輯 張明明 王艷紅 ·大運河文化研究·...
《淮揚文化研究(第2輯)》是2019年9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新國。內容簡介 本書是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揚州大學淮揚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集刊,從歷史學、哲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多角度開展淮揚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研究。書中分為大運河文化與淮揚文化、揚州學派和太谷學派、揚泰地方...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本轄區內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第五條 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議事協調機構負責統籌指導和推進本市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各項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研究審議相關重要政策和其他重要事項,協調解決跨區、跨部門的重大問題。第六條 文化和...
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聯合東營市文化和旅遊局與墾利區人民政府於2010年10月在墾利區舉辦了考古學視野下港口與碼頭學術研討會。此論文集是對學術會議的凝練和升華,在考古學的視野下,涵蓋了港口、碼頭考古發現與研究,涉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海洋文明研究,黃河文化研究,大運河文化研究,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