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大連造船廠發展的歷史以及生產、經營、管理、建設等。
作品目錄
封面
獻詞
大連造船廠史
著作權頁
《大連造船廠史》編委會
《大連造船廠史》編輯部
圖片
1955年10月30日,毛澤東主席接見廠足球運動員代表李長平
1954年10月12日,中蘇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關於將各股份公司中的蘇聯股份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聯合公報》等,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簽字儀式。根據該公報,自1955年1月1日起,中蘇造船公司將完全成為中國的國營企業。
195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劉少奇、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等視察大連造船公司
1990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大連造船廠
領導題詞
1998年6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為大連造船廠建廠一百周年題詞
1986年8月25日,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視察工廠時題詞
1998年6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為大連造船廠建廠一百周年題詞
198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鬍厥文為大連造船廠題詞
1991年6月1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視察工廠時題詞:金帆安全適用暢通五洲四海
196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委員吳玉章為大連造船廠題詞
1985年1月,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董事長柴樹藩為工廠獨營30周年題詞
1994年9月8日,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總經理王榮生為大連造船廠題詞
1998年6月,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徐鵬航為大連造船廠建廠一百周年題詞
領導視察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副主席宋慶齡和秘書長林伯渠等視察大連船渠
1953年9月,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與夫人康克清視察中蘇造船公司
1959年6月1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國家副主席董必武視察大連造船廠
1964年7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薄一波等視察大連造船廠
1984年7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視察大連造船廠
1986年8日25日,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出席6.9萬噸化學品/成品油輪下水儀式並剪彩
1988年8月6日,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視察大連造船廠
1988年8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鵬視察大連造船廠
1989年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喬石視察大連造船廠
1995年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視察大連造船廠
1992年7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出席6萬噸油輪“定河”號命名下水儀式,並為大船下水砍纜
1995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視察大連造船廠續建的“南運953”號遠洋綜合補給船
友好往來
孫文學廠長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香港聯成輪船有限公司船東包玉星介紹中國首批出口船建造情況
廠領導在4.6萬噸化學品船5號船命名下水儀式上與馬來西亞環球海事航運公司和宏願航運公司船東合影
廠長於世春代表工廠向德圍奧格堡頓航運公司船東贈送紀念品
為美國柯利浦公司、巴哈馬道肯代爾公司建造的2.8萬噸多用途貨櫃船舉行交接船儀式
設施與設備
廠區鳥瞰圖
工廠辦公樓
水下等離子切割機
鋼料加工流水線
技術中心大樓
電子計算機室
平面分段流水線
管子流水線
塗裝廠房
廠屬集體企業與中外合資企業
實業開發總公司長興造船廠
中外合資國際村有限公司
運輸實業公司紅旗車隊
華南有色金屬鑄造廠
中外合資紀美木製品有限公司
中外合資大立鋼製品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1957年開工建造的4500噸沿海油輪——“建設幾號”
1957年開工建造的5000噸沿海貨輪——“和平廿五號”
1958年開工建造的新巾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躍進”號
六七十年代,工廠設計並批量建造的1.5萬噸沿海油輪
1971年建造的中國第一座30米自升式海上石油鑽井平台
1972年工廠設計建造的1.2萬噸重吊大倉口遠洋貨輪
70年代,工廠設計並批量建造的2.4萬噸江海直達油輪
1976年,工廠設計建造的5萬噸遠洋油輪——“西湖”號
1980年,工廠設計建造的7000立方米運木船——“森海1”號
1981年,工廠設計建造的2.5萬噸鋼臂單點系泊儲油船——“濱海621”號
1981年,工廠設計建造的10000KW遠洋救助拖輪——“北海102”號
1981年,按照國際規範和標準建造的中國第一艘大型出口船——2.7萬噸散裝貨輪“長城”號
1982年,為美國建造的100英尺大腳Ⅲ型海上石油鑽井平台
80年代批量建造的1.23萬噸貨櫃船
80年代工廠建造的40米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和採油平台生產模組正在進行作業
1987年為挪威建造的11.5萬噸穿梭油輪——“蘭希德·克納森”號
1987年為挪威建造的6.9萬噸化學品/成品油輪
1988年為挪威建造的11.8萬噸穿梭油輪——“埃維塔”號
1988年開始,為比利時批量建造的7000噸滾裝船
1989年建造的3.5萬噸淺吃水經濟型散裝貨輪——“華蓉山”號
90年代,工廠自行設計並批量建造的、在國際船舶市場被譽為“中國大連型”的國家級名牌產品--4.4萬噸成品油輪
1993年建造的雙殼6萬噸油輪——“明河”號
90年代,工廠自行設計並批量建造的出口船——2.8萬噸多用途乾貨貨櫃船
90年代,工廠自行設計並批量建造的出口船--4.6萬噸化學品/成品油輪
自60年代開始大批量建造的0111型高速炮艇
60年代建造的6631型大洋級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
70年代建造的、被國外稱為“旅大級”的051型火炮飛彈驅逐艦首制艦
發射飛彈試驗
70年代工廠設汁建造的七一八工程遠洋油水乾貨補給船
中國海軍遠洋航行編隊縱向、橫向、垂直補給陣容
1987年為巴基斯坦海軍設計建造的1.5萬噸遠洋綜合補給船——“納色爾”號
80年代建造的918型現代化布雷艦
80年代建造的051CⅠ型飛彈驅逐艦——“165”艦
90年代建造的051GⅡ型飛彈驅逐艦
90年代自國外引進由工廠續建的大型、現代化遠洋綜合補給船
90年代建造的051B型飛彈驅逐艦
修理“重慶”號巡洋艦
對051D型飛彈驅逐艦109艦進行現代化改裝
修理海上石油鑽井平台
為俄羅斯大修及改裝B69型萬噸級遠洋漁品加工母船
為“天池”號客輪更換船頭
塢修液化氣船
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機
船用螺旋槳
三級鑄鋼錨鏈
船用閥門
爆炸加工產品——雙金屬彎頭
各種吊卡具
端面氣動砂輪機
鍋爐
球罐
獎狀證書
職工生活
太原街職工宿舍
付家莊職工療養院
文化藝術節
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文藝演出
廠領導班子正在規劃大連造船廠發展遠景
體育運動大會
歷史沿革
1898年俄國築港規劃圖
俄國統治時期工廠全景(1902年)
1902年建成的3000噸船塢(現南塢前身)
3000噸船塢投產儀式
機械車間(1902年)
建造木質駁船(1902年)
1914年3月改建完工的5000噸級船塢
1926年9月建成的“沉箱船塢”(現北塢前身)
日本統治工廠時稱為一號船台的50噸旱塢
1939年11月建成的4000噸船台(現一號船台的前身,日本統治時稱二號船台)
大連船渠鐵工株式會社辦公樓
鉚接造船(左右兩圖)
監視船
監視船內部
1942年7月6日建成交工的3000排水噸貨船首制船“清河丸”
通風車
蘇聯管理時期工廠布置圖(1948年)。右為總廠長周爾托夫斯基
1948年研製成功首批船用鑄鋼錨鏈
110千瓦拖輪流水作業線
蘇聯“各科巴桑”號油輪在一號塢內大修
100千瓦拖輪流水作業線分段裝配胎架
1951年1月1日,中國政府正式接收由蘇聯臨時代管的上廠。圖為總廠長葛福利洛夫(上圖)和副總廠長程辛(下圖)代表中蘇雙方在工廠財產交接議定書上籤字
1951年11月28日,中蘇造船公司正式成立
1954年12月31日,中蘇造船公司總經理兩比亞金、副總經理原憲千代表中蘇雙方在工廠交接議定書上籤字
序
編輯說明
前言
目錄
第一篇
第一章 俄國統治工廠時期(1898.6-1904.5)
第一節 設廠的歷史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修造船場的籌建過程
第三節 修造船場的建設及規模
第四節 俄國對大連港市殖民統治的破產
第二章 日本侵占工廠時期[上](1904.5-1923.3)
第一節 滿鐵接管和川崎造船所租借大連修造船場
第二節 以修民船為主的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節 擴建3000噸級船塢和新建“船架”
第四節 中日工人聯合大罷工
第三章 日本侵占工廠時期[中](1923.3.31-1937.7.31)
第一節 大連工場兩易其主的變遷
第二節 大連工場生產方向的兩次轉變
第三節 大連工場的擴建及滿鐵修築“沉箱船塢”
第四節 “滿船”大連工場地下黨組織及大連中華工學會船渠分會的活動
第四章 日本侵占工廠時期[下](1937.8.1-1945.8.15)
第一節 船渠會社成立的背景及滿鐵對它的統制
第二節 以車輛生產為主轉向以造船生產為主的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節 侵略戰爭刺激下的生產規模擴建
第四節 殖民主義的企業管理及組織機構
第五節 中國工人的悲慘生活及其反抗鬥爭
第二篇
第五章 蘇聯管理工廠時期(1945.8.25-1950)
第一節 蘇軍接管工廠
第二節 職工會、黨、團組織的成立及建設
第三節 蘇聯對工廠的經營管理
第四節 船渠黨委及職工會領導開展的主要工作
第五節 學用先進技術和經驗努力恢復和發展生產
第六章 中國接收工廠實行中蘇合營時期(1951-1954)
第一節 中國接收並經營大連船渠工廠
第二節 中蘇造船公司的成立
第三節 大連造船廠建廠委員會劃歸中蘇造船公司中方兼管
第四節 按照蘇聯經驗建立起來的企業管理模式
第五節 蓬勃發展的修造船生產
第六節 老廠改造與推進技術進步
第三篇
第七章 奠基創業時期(1955-1959)
第一節 結束合營獨立經營
第二節 確定管理思想不斷充實整頓
第三節 第一次老廠擴建和改造
第四節 由建造小型船舶向建造大、中型船舶的發展
第五節 自力更生研製船用主機
第六節 為海軍建設提供裝備
第七節 研製軋鋼機與汽輪機
第八節 開展肅反運動
第八章 調整提高時期(1960-1965)
第一節 由民用造船企業轉為軍工企業的深刻變化
第二節 主要軍工產品的開發與研製
第三節 開發與套用新工藝、新技術
第四節 一手抓生產一手抓生活
第五節 開展“四清”運動
第九章 曲折前進時期(1 966-1978)
第一節 “文化大革命”對工廠的嚴重衝擊和破壞
第二節 自行設計和批量建造大型民用船舶
第三節 圍繞七一八、○九工程軍工生產登上新台階
第四節 船舶配套產品的發展
第五節 第二次技術改造
第六節 支援三線建設
第四篇
第十章 轉軌開拓時期(1979-1984)
第一節 開展揭批查運動落實黨的各項政策
第二節 整頓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素質
第三節 轉軌變型由生產型企業向生產經營型企業轉變
第四節 立足國內 走向世界
第五節 改革大而全的生產體制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第十一章 拼搏振興時期(1985-1990)
第一節 擺脫困境、再展新姿
第二節 推進技術進步,創科技先導型企業
第三節 開展“大船精神”大討論
第四節 “打基礎、上水平”的企業管理
第五節 第三次技術改造
第六節 新老區分建
第十二章 改革發展時期(1991-1998.6)
第一節 “不求最大但求最佳”戰略思想的確立
第二節 開拓經營工作新局面
第三節 生產、效益同步增長
第四節 堅持科技興廠開發高技術船舶
第五聲轉換機制 強化管理
第六節 開展“三問”、“三看”與“三提高”活動
第七節 第四次老廠技術改造
第八節 轉換造船生產管理模式
附錄
一、大事記(1898.6-1998.6)
二、工廠歷任領導人名單
1、中東鐵路公司輪船修理工場和造船場
2、株式會社川崎造船所大連出張所
3、滿洲船渠株式會社大連工場
4、大連汽船株式會社船渠部大連工場
5、大連船渠鐵工株式會社
6、大連船渠修船造船機械工廠
7、大連船渠工廠
8、中蘇造船公司
9、國營大連造船公司
10、國營大連造船廠
三、船舶產品統計表
1、1947-1997年船舶產品一覽表
2、1980-1997年出口船舶一覽表
四、歷年獲獎科技成果統計表(市級以上)
1、發明創造獎
2、科技進步獎
3、優秀新產品及新產品開發獎
4、優質產品獎
五、歷年先進個人名單(市級以上)
六、歷年工廠榮譽稱號(市級以上)
編後語
廠徽 廠旗 廠歌
大連造船廠廠徽
廠徽規格圖
大連造船廠廠旗圖案
謹以此書獻給大連造船廠建廠一百周年
大船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