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盲啞學校創建於1951年,作為大連地區盲聾特殊教育中心校,是大連市唯一所集康復訓練、文化教育、職業培訓為一體的、多功能的盲聾特殊教育學校。涉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職業)教育三個階段。2005年,在大連市政府、大連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視下,學校喜遷新址,搬至大連市正仁街31號的新校舍座落於大連市著名的中山路大道南,依傍著幽靜而美麗的槐花大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盲聾學校
- 創辦時間:1951年
- 主要獎項:2005年全國聾人足球聯賽亞軍
- 類型:中國小
- 所屬地區:遼寧省大連市
學校背景,學校變革,辦學規模,社會捐贈,
學校背景
1951年,“旅大市生產教養院聾啞學校”正式成立。儘管學校當時隸屬於大連市(當時稱作旅大市)民政局,但是學校的名譽校長昊燕生同志(當時任市文教局副局長)解放前曾以北平聾校校長的身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所以對特殊教育非常關心,學校從建校伊始,就得以正常發展。特別是1958年,大連市教育局正式接管了“旅大市盲啞學校”以後,更為學校的迅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0年代初,中央教育部指定該校為聾啞學校口語教學試點學校,學校推行口語教學。
60年代中期,該校對聾語文教材進行了改革,即把一年級幾本教材中的拼音集中起來,新生入學後,用兩個月的時間集中學拼音,然後利用拼音幫助學字學詞,這一經驗被教育部採用,在1985年新編的聾啞學校語文教材中使用。
60年代,當全國許多地區的盲聾生還沒有機會接受教育時,該校已開始對盲聾生實施國中教育。七、八十年代,除遼寧本省外,象山東、吉林、黑龍江等。
學校變革
大連盲聾學校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在對全國盲聾學校教育教學綜合考察的基礎上,從2006年起,各學科開始嘗試選用普校新課標教材,有三年多時間。
新課程的改革不僅是一種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種文化的改革,一種觀念的改革,為了攻克選用新課標教材所帶來的教材難度大、教師對教材體系不熟悉、學生學習有困難等問題,學校首先從提升教師專業情意和專業技能入手,“走出去,請進來”,不斷提升教師對課程改革重要意義的認識;其次,加大培訓力度,狠抓調研,了解需求,掌握實情,幫助教師準確把握課標要求,熟悉並理解教材編寫意圖,並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充分發揮學生學習優勢,最大程度地實現學習目標。
該校實施新課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但我們立足課堂教學,確保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紮實訓練,新課程不僅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而且學校教師對新教材所帶來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效率等一系列的變化,都給以充分認同。具體表現在:
1、核心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正逐步內化為廣大教師的教育價值觀
教材改革所引入的新課程理念日益被廣大教師所認同,並逐步轉化為自覺的行為追求,教師的人才觀、質量觀、教學觀、學生觀、教材觀等觀念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教師指導者、組織者、學習夥伴的角色意識日漸清晰。廣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善於思考、敢於質疑,充滿自信。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轉向多元,在活動中學、在合作中學、在探究中學,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日漸高漲,潛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關注與提高,團隊精神和交往能力得到了鍛鍊。“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這一課改的核心理念已成為學校工作、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2、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紮實訓練,課堂教學面貌大為改觀
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明確新課程觀念,把握新教材特點,立足課堂,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廣大教師自覺實踐新課程的理念,課堂教學正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課堂上,師生關係日趨民主和諧,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體現;教學的目標日趨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多維度的統一;教學資源的開發日趨貼近學生的生活、走向綜合與開放;教師的關注點由“教”逐步轉向了學生的“學”,教學設計日趨關注學生學會學習。課堂上,我們經常看到老師和學生平等對話,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學中,注意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獲取知識的同時,經歷、感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廣大教師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主動探索的精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注意發掘學生身邊的豐富的課程資源並開展實踐活動,初步形成了個性化的教學。
當然,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 新課程的教材內容,教學方式等如何更好地滿足盲聾學生的學習特點,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進行不懈地實踐與探索。
辦學規模
現學校占地面積9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達4100平方米,另有正在建的生活綜合樓近6000平方米。 學校現有學生數為365人,其中隨班就讀學生為109人,在校生數為256人,按學前、義務和職業高中教育三個階段開設學科。學校共設立26個教學班:盲生教學班為8個(含國小、國中和職高,其中包括一個自閉症康復班),聾生教學班為18個(含幼兒、國小、國中、高中)。全校教職員工為119人,其中研究生學歷為3人,本科學歷為92人,大專學歷為20人。多年來,學校始終秉承著“為每一名學生自信而獨立地生活奠基”的辦學宗旨,努力協調各階段教育,加大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階段的探索,加強義務教育階段的改革,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不斷地探索著一條適應教育和社會發展需求的特教之路
社會捐贈
新學期開學以來,大連盲聾學校已經幾次接到社會各界的錢物捐贈。一位捐助者告訴記者,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的舞蹈《千手觀音》使他們被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智慧魅力所震撼。
下午的捐贈來自“名典咖啡”,董文強和其他5名學生每人得到400元捐助。盲聾學校校長馬振強說,盲聾學生九年義務教育期間都是免費的,但上職高后,學費就要由學生自理了。每學期400元的學費讓很多農村家庭的孩子犯難。
開學後,聾啞學生們還發現,老師在教課時,用上了電腦。這是由大連慈善總會和宋志平盲聾兒童康復援助基金捐助的,此外還有語音訓練系統等盲聾康復器材,總價值9.7萬元。15日上午,記者在該校看到,課堂上,電腦里大量播放的卡通圖片吸引了不少聾啞孩子的目光。任課老師說,這套系統能從視覺上吸引孩子注意力,調動他們學說話的積極性,使用了十幾天時間,效果非常好。
新學期開學後,大連盲聾學校學生接受的捐助還不止這些,馬校長向記者一一道來。愛德基金會捐助給15名學生每人每年700元,艦艇學院一個支隊學員每月從津貼中拿出錢,捐助13名學生,每生每月30元……這樣,該校70多名困難學生有近一半學習有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