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造橋蟲

大造橋蟲

大造橋蟲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uller et Denis,蛹長14mm左右,深褐色有光澤,尾端尖,臀棘2根,是國槐的主要害蟲,每年產生1代,以蛹在樹下土中8~10厘米處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羽化。雌蛾出土後,當晚爬至樹上交尾,卵多產在樹皮縫內,卵塊上覆蓋有雌蛾尾端絨毛。4月中下旬棗樹發芽,幼蟲孵化為害,為害盛期在5月份。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蟲先後老熟,入土化蛹越夏越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造橋蟲
  • 拉丁學名: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uller et Denis
  • 別稱尺蠖、步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尺蛾科
  • :Ascotis 
  • :大造橋蟲
  • 英文名:Mugwort looper 
主要分類,茶尺蠖,油桐尺蠖,尺蠖,尺蠖,木橑尺蠖,雲尺蠖,尺蠖,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生長特點,為害特點,防治方法,蠖效應,

主要分類

世界約有12000種,中國約有43種。幼蟲為害果樹,樹、桑樹棉花林木等。如茶尺蠖的幼蟲食害葉片,嚴重時造成光禿現象。靜止時,常用腹足和尾足抓住茶枝,使蟲體向前斜伸,頗像一個枯枝,受驚時即吐絲下垂;又如棗尺蠖的幼蟲,不僅食害棗樹,酸棗的葉片,並食嫩芽、花蕾。雌成蟲無翅,雄成蟲全體灰褐色,前翅有褐色波紋2條。中國南北各地最常見的桑尺蠖,其幼蟲常作為“擬態”的典型代表。
大造橋蟲
為害茶樹芽葉的一類害蟲。主要有茶尺蠖、油桐尺蠖、木橑尺蠖、雲尺蠖等,均屬鱗翅目尺蠖蛾科。

茶尺蠖

以蘇、浙、皖一帶夏、秋茶危害最重,幼蟲無蠶食嫩葉,嚴重時整株被害光禿,片葉不留。除茶樹外,還危害大豆、辣蓼、楓楊等。
形態:成蟲體長9-12mm,翅展20-30mm。灰白色翅面疏被茶褐或黑褐色鱗片。前翅內橫線、外橫線、外緣線和亞外緣線呈黑褐色波狀紋,後翅也有兩條波紋,前後翅外緣分別有7個和5個小黑點。秋季成蟲體色較深,線紋明顯,體形較大。卵橢圓形,長約0.8mm。剛蛻皮2齡幼蟲體和4-6mm,黑褐色,腹部第一節背面有兩個不明顯的黑點,前二節背面有兩個較明顯的深褐斑紋。蛹長橢圓形,長10-14mm,赭褐色;觸角與翅芽達腹部第四節後緣;第五腹節前緣兩側各有眼狀斑一個,臀棘近三角形,其末端常有一分叉的短刺。
生活習性:在江蘇和安徽一年發生5-6代,在杭州6-7代,以6代為主。若10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可能部分發生7代。均以蛹在樹冠下土中越冬。翌年3月初開始羽化出土,一般4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蟲開始發生,危害春茶。第二代幼蟲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發生,第三代幼蟲於6月中旬至7月上旬發生,均危害夏茶。以後大體上每月發生一代,直至最後一代老熟幼蟲入土化蛹。從第三代開始世代重疊。成蟲壽命一般3-7天,卵期5-32天,各代不一。非越冬蛹歷期7-13天,越冬蛹可長達5個月左右。一般以丘陵茶園發生較多,高山茶園發生較少。茶尺蠖有許多天敵,以茶尺蠖絨繭蜂、斜紋貓蛛、病毒、擬青黴及鳥類等常有相當控制能力。
防治:結合秋冬深耕施基肥,將樹冠下表土中蟲蛹,深埋施肥溝底;培土鎮壓;放雞除蟲。幼蟲發生時,噴施50%辛硫磷1500-2000倍液,50%殺螟松,90%敵百蟲或50%殺螟腈1000倍液,或擬除蟲菊酯類農藥6000-8000倍液。

油桐尺蠖

又名大尺蠖,各主要產茶省均有分布,幼蟲蠶食葉片,除茶樹外,還危害油

尺蠖

桐等樹木。
形態:成蟲銀灰色,體長20-25mm,翅展50-70mm,翅面多有黑色小點,前翅有黃褐色波紋3條,後翅兩條。雌蛾腹部肥大,末端有一束黃色絨毛。初孵幼蟲灰黑色,2齡以後轉黃綠或淡綠,4齡後體色隨棲息環境而變化,淡綠、深綠或深褐色等。成長幼蟲體長70mm左右,體表粗糙,氣門紫紅色。蛹圓錐形,體長19-27 mm,棕色褐色,頭部有角狀突起一對,腹末有刺一枚,突起兩個。
生活習性:在長江流域一年發生2-3代,華南一帶一年發生3-4代,均以蛹在根際表土內越冬。湖南、江西等省於4月下旬成蟲羽化產卵,5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蟲開始孵化,6月中、下旬在老熟化蛹,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成蟲羽化產卵,7月下旬到9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蟲陸續孵化危害。廣東1-3代幼蟲分別於5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9月下旬至11月中旬發生為害。成蟲多在傍晚羽化,白天喜棲息於茶園附近大樹及電桿等建築物上,兩翅平展不動,受驚即墜地假死或短距離遷飛。
防治:冬季逐園挖除越冬蟲蛹。各代成蟲期中逐日清晨尋覓扑打成蟲。利用成蟲喜光趨白和成堆產卵於孔洞縫隙的習性,可用草把刷石灰水懸掛或豎立於茶園中,或將周圍樹幹從

尺蠖

離地0.5m往上刷白1.5m,誘蛾棲息產卵,便於集中撲殺。每畝噴用油桐尺蠖核多體病毒3×1010-6×1010PIB,或從田間收集感染病毒的大尺蠖蟲屍稀釋1000倍擴大套用。藥劑防治則應抓住幼齡幼蟲期噴施90%敵百蟲、80%敵敵畏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1000-2000倍液,10%二氯苯醚菊酯,20%殺滅菊酯或2.5%溴氰菊酯6000倍液。

木橑尺蠖

台灣、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產茶省均有發生。幼蟲蠶食茶樹葉片,為害嚴重時片葉不存,除為害茶樹外,還為害果樹、林木等。
形態:成蟲體長18-26 mm,翅展45-72 mm,翅白色,散布灰色或棕褐色斑紋,外橫線呈一串斷續的棕褐色或灰色圓斑。前翅基部有一深褐色大圓斑。雌蛾體末有黃色絨毛。卵草綠色,橢圓形,長0.77 mm;幼蟲成長時體長70-78 mm,體綠色、茶褐色、灰色不一,頭部有倒“V”形黑紋,頭頂及前胸背板兩側有褐色突起,全表多灰色斑點。蛹長24-32 mm,棕褐或棕黑色,有刻點,臀棘分叉。
大造橋蟲大造橋蟲
生活習性:在浙江省餘杭縣一年發生2-3代,以蛹在根際鬆土中越冬。第一、二代幼蟲分別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初盛發。卵塊多產於茶園附近的松、杉等林木樹皮縫隙內。幼蟲孵化後吐絲隨風飄落茶園危害。
防治:見油桐尺蠖。

雲尺蠖

分布於貴州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區,幼蟲蠶食葉片,除茶樹外,還危害油

尺蠖

茶、油桐等,是西南茶區常見的一種茶樹害蟲。
形態:成蟲為大型蛾子,體長18-32 mm,翅展約70 mm,體翅白色,腹部多黑色環紋,前翅基部有兩黑點,內橫線與外橫線呈兩條波紋,中央近前方有一近長方形灰黑色環紋,前緣中央有一黑斑,外橫線外側及內橫線內側均具黃色寬頻。卵橢圓,長約1 mm,淡綠色,卵塊覆有黃毛。幼蟲老熟時體長45-65 mm,頭部棕褐色,兩側向上呈角狀突出,顏面中央有一近三角形黑斑。蛹長21-25 mm,胸背前方橫列4枚小突,臀棘基部膨大,端部針狀。
生活習性:在貴州省湄潭縣一年發生兩代,以蛹在茶樹根際土中越冬。兩代幼蟲分別於5月下旬、9月上旬前後發生。成蟲趨光,雄蛾善飛。卵多成塊產於附近高大樹幹裂縫、牆縫內,或茶叢枯卷葉中。幼蟲共6齡,孵化後吐絲隨風擴散危害。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5~20mm,翅展38~45mm,體色變異很大,有黃白、淡黃、淡褐、淺灰褐色,一般為淺灰褐色,翅上的橫線和斑紋均為暗褐色,中室端具1斑紋,前翅亞基線和外橫線鋸齒狀,其間為灰黃色,有的個體可見中橫線及亞緣線,外緣中部附近具1斑塊;後翅外橫線鋸齒狀,其內側灰黃色,有的個體可見中橫線和亞緣線。雌觸角絲狀,雄羽狀,淡黃色。卵長橢圓形青綠色。幼蟲體長38~49mm,黃綠色。頭黃褐至褐綠色,頭頂兩側各具1黑點。背線寬淡青至青綠色,亞背線灰綠至黑色,氣門上線深綠色,氣門線黃色雜有細黑縱線,氣門下線至腹部末端,淡黃綠色;第3、4腹節上具黑褐色斑,氣門黑色,圍氣門片淡黃色,胸足褐色,腹足2對生於第6、10腹節,黃綠色,端部黑色。

生活習性

尺蠖的類底一般一年發生3代,個別年份發生4代,以蛹在土中或樹皮縫隙間越冬。4月中旬成蟲開始出現並產。第一代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第二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三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四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成蟲多於傍晚羽化,羽後當天即可交尾,夜間產卵,卵產於國槐的嫩梢或葉片、葉柄和小枝等處,以樹冠南面較多,每處1至2粒,少數也可多達成百上千粒。同蟲所產之卵80%在同一天孵出,孵出時間多在晚上19至21時,孵出率在90%以上,成蟲趨光性弱,白天隱伏於樹叢中,受驚時作短距離飛行。幼蟲期共5齡,經 15-25天老熟,幼蟲孵化後即開始取食,1至2齡時只取食葉肉,留下葉脈。3至4齡後食成缺刻狀。5齡後食量倍增,取食量占幼蟲期的90%以上,3齡前幼蟲白天靜伏於葉柄或小枝上,很少取食,受到振動後即吐絲下垂。老熟幼蟲多在白天吐絲下垂或直接掉在地面,進入鬆土內化蛹。蛹所在的位置一般在3-5厘米深度,化場所大多位於樹冠垂直投影範圍內,以樹的東南面較多,一般數十頭至數千頭集中在一起。
常見種類: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Bremer et Grey))是國槐的主要害蟲。
天敵:有棗尺蠖腫跗姬蜂和寄生蠅

地理分布

分布全國各地。

生長特點

卵歷期在浙江杭州第一代13.5天、第二代7.7天、第三代11.9天。溫度是影響卵期長短的主要因子,卵的發育起點溫度(C)=10.1±0.2℃,有效積溫(K)=139.8±8.0℃。
初孵幼蟲十分活潑,爬行敏捷,葉絲習性強,可隨風飄蕩,靠風力將初孵幼蟲從茶園附近林木上吹送到茶園中。尺蠖幼蟲在茶園中的分布,以靠近林木的茶園受害較重,且沒有明顯的發蟲中心,而卵產在茶樹上的,則有明顯的發蟲中心。
幼蟲老熟後,延茶樹枝幹爬至地面,入土化蛹。化蛹前先在土中作一土室,然後化蛹其中。入土深度以土質而異,砂性、疏鬆的土壤入土較深,一般入土深度在 3~6厘米。蛹在茶園中的分布以距茶樹30厘米範圍內較多。蛹期以越冬蛹最長,在180天以上,第二代最短,平均24.5天,第一代平均為33.7天。在蛹期若遇高溫、乾旱,則可使用的存活率下降。
大造橋蟲大造橋蟲
在氣候因子中,尺蠖卵孵化期若遇到暴雨,對其有蟲擴散不利,可造成大量幼蟲自然死亡。在高溫(30℃以上)、低溫(相對濕度70%以下)條件下,其蛹羽化率明顯下降,健康成蟲比例降低。在浙江、安徽茶區,尺蠖第一代蛹期恰遇7、8月份的高溫季節,造成大量用不能羽化而死亡,這是長江中下游茶區,尺蠖在一般年份第一代的危害種與第二代、第三代的主要原因。

為害特點

尺蠖主要為害國槐、龍瓜槐、食料不足時也取食刺槐。主要取食國槐的葉片,食量大、暴發性強。如不仔細觀察或防治不及時,會在1-2天內將整株樹的葉片吃光。然後抽絲下垂借風力轉到其它樹上為害,對樹木的生產和環境美化影響很大,也對過往行人造成極大的威脅。

防治方法

(1)采葉時,注意捕殺幼蟲。
(2)在越冬前把稻或麥草束捆在枝條上,誘集幼蟲鑽入草把內越冬,於冬季集中殺滅。
(3)在春芽萌發前半個月,桑樹冬芽開始轉青但尚未脫苞及伐條時或夏伐以後,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2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油3000倍液。
(4)秋蠶停食後噴灑2.5%功夫菊酯或20%氰戊菊酯或2.5%敵殺死乳油等菊酯類殺蟲劑4000一5000倍液、5%銳勁特懸浮劑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
(5)生物防治 人工釋放桑尺蠖脊腹繭蜂,寄生率70%一80%左右。

蠖效應

“尺蠖”效應:你看那尺蠖一會兒收縮,一會兒放直,可是無論收與放都只朝著一個方向--有利於權勢者而坑了百姓的方向。正像俗語所說:一個蘿蔔兩頭切,左右都是他得。
尺蠖效應”:尺蠖這種“弓腰蟲”是一種無脊椎動物,行動時一屈一伸像個拱橋;而“尺蠖效應”就是說,尺蠖一會兒收縮,一會兒放直,可是無論收與放都只朝著一個方向--那就是爽了利益共同體而坑了普通老百姓的方向。
“歷史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過去巨觀調控房地產業的政策,收也好、放也好,收收放放中,產生的結果卻是“尺蠖效應”:尺蠖這種“弓腰蟲”是一種無脊椎動物,行動時一屈一伸像個拱橋;而“尺蠖效應”就是說,尺蠖一會兒收縮,一會兒放直,可是無論收與放都只朝著一個方向--那就是爽了利益共同體而坑了普通老百姓的方向。
長江流域年生4~5代,以蛹於土中越冬。各代成蟲盛發期: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有的年份11月上中旬可出現少量第5代成蟲。第2~4代卵期5~8天,幼蟲期18~20天,蛹期8~10天,完成1代需32~42天。成蟲晝伏夜出,趨光性強,羽化後2~3天產卵,多產在地面、土縫及草稈上,大發生時枝幹、葉上都可產,數十粒至百餘粒成堆,每雌可產1000~2000粒,越冬代僅200餘粒。初孵幼蟲可吐絲隨風飄移傳播擴散。10~11月以末代幼蟲入土化蛹越冬。此蟲為間歇暴發性害蟲,一般年份主要在棉花、豆類等農作物上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