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公路隧道開挖過程力學特性研究

大跨度公路隧道開挖過程力學特性研究

《大跨度公路隧道開挖過程力學特性研究》是2010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哲喆。本書針對大跨度公路隧道開挖過程力學特性的諸多方面進行了研究。本書是作者近年來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的總結,可供交通、土木、水利、礦山等系統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及相關專業的高校師生、研究生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大跨度公路隧道開挖過程力學特性研究
  • 作者: 郝哲喆 著
  • ISBN:9787116064690
  • 出版社: 地質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10-0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 郝哲喆 著
出 版 社: 地質出版社
ISBN: 9787116064690
出版時間: 2010-01-01
版 次: 1
頁 數: 104
裝 幀: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工程>交通工程

內容簡介

《主要內容包括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中若干問題的思考,大跨度公路隧道開挖過程模擬研究,大跨度公路隧道監測數據的時序分析方法研究,大跨度公路隧道圍岩參數反分析方法研究,大跨度公路隧道長期穩定性分析等。

作者簡介

郝哲喆,教授,1972年4月生,遼寧瀋陽人。。1993年畢業於東北大學礦山建築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1998年於東北大學獲結構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3年於東北大學力學流動站完成一站博士後研究:2007年於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力學流動站完成二站博士後研究。
現任瀋陽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長、瀋陽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東北分會理事、遼寧省力學學會理事。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人選、遼寧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
主要從事岩土工程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在隧道與地下工程、岩土加固與堵水技術等領域有深入研究。在各級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2部;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省部級課題3項、其它課題多項。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中國煤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二、三等各1項。劉向峰,副教授,1974年7月生,內蒙古赤峰市人。1996畢業於阜新礦業學院採礦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2001於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程力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05年於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程力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為:地下結構工程、岩石動力學等。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項目1項,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縱向基金項目6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人選,遼寧省力學學會理事。
王來貴,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62年5月生。山西聞喜人。1984年畢業於阜新礦業學院工程力學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1987於阜新礦業學院礦山工程力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5年於東北大學獲礦山工程力學專業博士學位;1999年於成都理工學院完成博士後研究。曾任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部主任、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現任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礦山災害治理研究院院長、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環境岩石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東北分會常務理事。曾獲煤炭工業拔尖人才、遼寧省優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稱號.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岩石力學、岩石動力學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5項,主持煤炭部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基金、原煤炭部科學基金、高等學校博士點專項科研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博士起動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出版著作2部,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共30餘人。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公路隧道建設在國內外的發展
1.2.1 國外公路隧道建設概況
1.2.2 國內公路隧道建設概況
1.3 公路隧道設計方法
1.3.1 隧道工程的特點
1.3.2 公路隧道設計方法的發展
l.3.3 公路隧道設計方法
1.3.4 我國現行的公路隧道技術規範
1.4 公路隧道施工新奧法
1.4.1 公路隧道施工方法
1.4.2 新奧法簡介
1.4.3 新奧法分類
1.5 公路隧道計算方法
1.5.1 發展歷程
1.5.2 公路隧道計算方法
1.5.3 主要問題
1.6 公路隧道數值分析方法
1.6.1 岩土及隧道工程分析方法評述
1.6.2 隧道工程數值分析方法簡述
1.6.3 常用數值分析軟體評價
1.7 研究工作
第2章 對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中若干問題的思考
2.1 引言
2.2 大跨度公路隧道現場介紹
2.2.1 隧道概況
2.2.2 隧道區地質條件
2.2.3 現場監測工作說明
2.3 大跨度公路隧道的施工監測
2.3.1 現場隧道監測方法
2.3.2 監測方案設計
2.3.3 監測方法研究
2.4 對大跨度隧道開挖變形的思考
2.4.1 開挖力學行為簡析
2.4.2 新奧法開挖的變形特徵
2.4.3 初期支護(錨噴)分析
2.4.4 二次支護(模築)分析
2.4.5 富含灰泥地層開挖變形特點分析
2.5 對大跨度隧道開挖中主動控制的分析
2.5.1 圍岩穩定特徵剖析
2.5.2 圍岩變形主動控制方法
2.6 小結
第3章 大跨度公路隧道開挖過程模擬
3.1 引言
3.2 軟體介紹
3.2.1 FLAC概述
3.2.2 FLAC-3D簡介
3.2.3 FLAC-3D計算和分析步驟
3.3 計算模型建立
3.3.1 現場開挖方法
3.3.2 模擬程式流程
3.3.3 模型建立
3.3.4 開挖模擬步驟
3.3.5 初始格線剖分
3.4 程式模擬結果
3.4.1 不平衡力變化
3.4.2 應力分布
3.4.3 塑性區分布
3.4.4 位移分布
3.4.5 監測點應力
3.4.6 監測點位移
3.4.7 地表沉陷
3.5 計算結果分析
3.5.1 不平衡力分析
3.5.2 應力分布規律
3.5.3 位移分布規律
3.5.4 歷史記錄分析
3.6 小結
第4章 大跨度公路隧道監測數據的時序分析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時間序列分析理論
4.2.1 時序分析基本原理
4.2.2 模型的識別
4.2.3 參數估計
4.2.4 模型檢驗
4.2.5 模型預測
4.3 現場隧道監測數據的時間序列分析
4.3.1 實測數據及其回歸分析
4.3.2 時間序列分析
4.3.3 時間序列預測與數據的回覆
4.3.4 位移長期預報
4.4 小結
第5章 大跨度公路隧道圍岩參數反分析方法研究
5.1 隧道工程反分析方法綜述
5.1.1 引言
5.1.2 反分析基本概念
5.1.3 反分析方法的選取
5.2 本章研究方法
5.3 依據正交設計法的數值模擬正分析
5.3.1 數值模擬計算方案確定
5.3.2 數值計算結果
5.4 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反分析
5.4.1 神經網路輸入模型
5.4.2 神經網路最佳化
5.4.3 神經網路訓練
5.4.4 神經網路預測
5.5 小結與展望
5.5.1 小結
5.5.2 展望
第6章 大跨度公路隧道長期穩定性分析
6.1 引言
6.2 解析分析
6.2.1 隧道模型的簡化
6.2.2 位移分析
6.2.3 蠕變物性參數確定
6.2.4 硐周圍岩應力分析
6.2.5 硐周圍岩位移分析
6.2.6 結論
6.3 彈塑性數值分析
6.4 黏彈性數值分析
6.4.1 FLAc的蠕變分析功能
6.4.2 模型建立
6.4.3 開挖瞬時分析
6.4.4 長期蠕變分析
6.5 小結
第7章 結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