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缺素症

大豆缺素症

大豆缺素症,是一種因大豆缺少礦質元素引發的病症。主要症狀有真葉發黃,根瘤少,莖細長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豆缺素症
  • 產生:缺少礦質元素
  • 防治:增施有機肥等
  • 特徵:真葉發黃,根瘤少,莖細長
  • 主體:大豆
病害症狀,防治措施,

病害症狀

一、缺氮 先是真葉發黃,嚴重時從下向上黃化,直至頂部新葉。在複葉上沿葉脈有平行的連續或不連續鐵色斑塊,褪綠從葉尖向基部擴展,乃至全葉呈淺黃色,葉脈也失綠。葉小而薄,易脫落,莖細長。
二、缺磷 根瘤少,莖細長,植株下部葉色深綠,葉厚,凹凸不平,狹長。缺磷嚴重時,葉脈黃褐,後全葉呈黃色。
大豆缺素症大豆缺素症
三、缺鉀葉片黃化,症狀從下位葉向上位葉發展。葉緣開始產生失綠斑點,擴大成塊,斑塊相連,向葉中心蔓延,後僅葉脈周圍呈綠色。黃化葉難以恢復,葉薄,易脫落。缺鉀嚴重的植株只能發育至莢期。根短、根瘤少。植株瘦弱。
四、缺鈣 葉黃化並有棕色小點。先從葉中部和葉尖開始,葉緣、葉脈仍為綠色。葉緣下垂、扭曲,葉小、狹長,葉端呈尖釣狀。缺鈣嚴重時頂芽枯死,上部葉腋中長出新葉,不久也變黃。延遲成熟。
五、缺鎂 在三葉期即可顯症,多發生在植株下部。葉小,葉有灰條斑,斑塊外圍色深。有的病葉反張、上卷,有時皺葉部位同時出現橙、綠兩色相嵌斑或網狀葉脈分割的桔紅斑;個別中部葉脈紅褐,成熟時變黑。葉緣、葉脈平整光滑。
六、缺硫 葉脈、葉肉均生米黃色大斑塊,染病葉易脫落,遲熟。
七、缺鐵 葉柄、莖黃色,比缺銅時的黃色要深。植株頂部功能葉中出現,分枝上的嫩葉也易發病。一般僅見主、支脈,葉尖為淺綠色。
八、缺硼 4片複葉後開始發病,花期進入盛發期。新葉失綠,葉肉出現濃淡相間斑塊,上位葉較下位葉色淡,葉小、厚、脆。缺硼嚴重時,頂部新葉皺縮或扭曲,上、下反張,個別呈筒狀,有時葉背局部現紅褐色。發育受阻停滯 蕾期,遲熟。主根短、根頸部膨大,根瘤小而少。
九、缺錳 上位葉失綠,葉兩側生桔紅色斑,斑中有1-3個針孔大小的暗紅色點,後沿脈呈均勻分布大小一致的褐點,形如蝌蚪狀。後期,新葉葉脈兩測著生針孔大小的黑點,新葉捲成荷花狀,全葉色黃,黑點消失,葉脫落。嚴重時頂芽枯死,遲熟。
十、缺銅 植株上部複葉的葉脈綠色,余淺黃色,有時生較大的白斑。新葉小、叢生。缺銅嚴重時,在葉兩側、葉尖等處有不成片或成片的黃斑,斑塊部位易捲曲呈筒狀,植株矮小,嚴重時不能結實。
十一、缺鋅 下位葉有失綠特徵或有枯斑,葉狹長,扭曲,葉色較淺。植株纖細,遲熟。
十二、缺鉬 上位葉色淺,主、支脈色更淺。支脈間出現連片的黃斑,葉尖易失綠,後黃斑顏色加深至淺棕色。有的葉片凹凸不平且扭曲。有的主葉脈中央,現白色線狀。

防治措施

(1)增施有機肥,每667m2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1000-2000kg,可預防大豆多種礦質元素缺乏症,也是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
(2)大豆花期保持土壤濕潤。但田間灌水要防止大水串灌、漫灌,避免土壤養分流失。
(3)在有機肥不足的大豆產區,補充化肥及微量元素,可防治大豆缺素症。
①在花期667m2追施尿素3-5kg或每667m2用1%尿素50kg噴施,可預防或矯正大豆氮素缺乏症;
②667m2基施15-25kg過磷酸鈣,可用可預防大豆缺磷、缺硫;
③667m2施5kg硫酸鉀或80kg草木灰、窯灰鉀肥,或出現缺鉀症後噴0.5%硫酸鉀液50kg,可防治大豆缺鉀症;
④667m2施含鎂豐富的石灰75kg,可防治大豆缺鈣及缺鎂症;
⑤667m2噴施50kg0.3%-0.5%的硫酸亞鐵,可防治大豆缺鐵症;
⑥667m2噴施50kg0.5%的硫酸錳、硫酸鋅、鉬酸銨,可防治大豆缺錳、鋅、鉬症;
⑦667m2噴施50kg0.1%硫酸銅,可防治大豆缺銅;
⑧667m2施0.3kg硼酸或用0.1%硼砂拌種,可防治大豆缺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