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結構,景觀,歷史,
結構
大觀塔始建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寧國府志》、《涇縣誌》的記載和現有塔上的題記刻石,都證實了這一點。大觀塔共七層八面,底層直徑11米、壁厚3.1米,每面均有磚圈拱門,層層用疊澀法砌出短檐,檐下有仿木結構的凸出斗拱,每層出檐雙層,磚塊錯落有致,形成工整的圖案,層與層之間的轉角處用半圓形磚砌成半圓柱,整個塔體顯得凝重、壯麗。塔內原有樓梯和樓板,今已無存,何時被毀,尚無確切考證。
景觀
有趣的是,該塔不見塔剎,但並不影響塔的美觀,相反,在塔頂四周長滿了各種樹木、雜草,有的樹木有小水桶粗細,鬱鬱蔥蔥,非常茂盛,加上塔體四周又有古藤纏繞,更給古塔增添了古樸之感,這些樹木雜草,植根於高達20米的塔頂,歷經幾百年風風雨雨而不枯死,隨著歲月的流逝,越髮長得蔥鬱茂盛,可謂是古塔林中一個奇觀了。大觀塔造型尤為獨特,實為江南罕見,塔體厚重,八面八角,上下七層卻看不出收分,近似圓柱體。此塔內外壁鑲嵌大小石刻36方,其中在六層內壁處有一方碑文記載:“……寶勝禪院建造釋迦舍利塔一座十三層,為諸眾生作歸依處……政和六年(1116)三月望日”。從這段碑文中可以看出,古塔原先計畫建造13層,由於北宋末期戰爭頻繁,財力有限,以致造到第七層再也沒有力量繼續建造了,所以留下了上下一樣粗細的下半截寶塔。
歷史
傳說太平軍占領涇縣後,當地的財主、官僚為逃避太平軍,躲進塔內,抽去底層樓梯,太平軍無法登臨,便在塔內堆集柴草,一把火從塔底燒到塔頂,塔剎也在此劫難中被毀,事後當地的和尚在清理塔內廢墟時,找到107個頭顱,現在,塔的內壁仍然殘留著被火燒過的焦木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