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八次全會精神,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建設美麗四川,特制訂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方案
  • 實施地區:四川
意義,目標,重點任務,工作機制,

意義

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我省歷來高度重視生態建設,經過多年努力,全省國土綠化和林業建設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生態狀況顯著改善。但從總體上看,森林等生態資源總量不足、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仍較突出,造林滅荒、荒漠生態治理、森林提質增效、綠色惠民富民等任務還比較艱巨。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有力支撐,是順應人民民眾期盼、建設美麗四川的時代要求,對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和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目標

圍繞構建“四區八帶多點”生態安全格局,以開展植樹造林、推進擴綠增綠、恢復提升生態系統功能為重點,用5年左右時間,統籌實施九大綠化行動,努力推動全省國土綠化取得決定性突破。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0%,林木覆蓋率達到50%,國土綠化覆蓋率達到70%,實現全川綠水青山、藍天淨土,基本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構築生態文明新家園。

重點任務

(一)實施重點工程造林行動。
依託實施生態建設工程,以川滇、秦巴、大小涼山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為主戰場,加快宜林荒山、荒坡、荒丘、荒灘造林,實現有山皆綠。穩步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對符合政策條件的25度以上非基本農田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農田坡耕地,在農戶自願的基礎上依法納入工程範圍。以73個產糧大縣為重點,加快農田林網建設。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公益林造林。積極建設抑螺防病林。探索實施碳匯造林等新型造林。充分利用不適宜耕作的土地、未利用土地造林。加強對未成林地、稀疏林地補植補造和封禁封育。到2020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1400萬畝、封山育林1600萬畝。
(二)實施長江廊道造林行動。
將造林綠化作為長江生態廊道建設的優先舉措,重點打造長江幹流及金沙江、雅礱江、岷江—大渡河、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流域的基幹防護林帶和林水相依風光帶。實施長江防護林工程建設,加大水土保持力度,組織營造生態效益為主、兼具經濟效益的林草植被。加強重要水源地、湖庫周邊和庫區消落帶、河道及渠道沿線造林綠化,促進綠色水系斷帶合龍。推進小流域生態治理。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推進濕地網路體系建設。到2020年,全省新建和改造長江流域生態廊道2萬公里,保護修復濕地生態2500萬畝。
(三)實施森林質量提升行動。
實施森林經營工程,針對川中人工柏木林、盆周山區人工杉木和馬尾松林、攀西地區飛播雲南松林及川南竹林的分布情況和特點,科學編制實施森林經營方案,穩步推進森林撫育。精準提升森林多種功能,打造一批綠化、美化、彩化、香化的景觀林、康養林及多彩森林帶。實施國家儲備林建設工程,大力培育優質珍貴用材和大徑級木材。推進中幼齡林撫育,嚴格落實相關制度和技術規程,嚴禁違法違規實施森林改造。加強大熊貓、川金絲猴等野生動物棲息地植被恢復。到2020年,全省實施森林提質2000萬畝。
(四)實施草原生態修復行動。
以保護草原生態為前提,嚴格落實草原承包、禁牧休牧輪牧、草畜平衡和基本草原保護等制度,堅決糾正破壞草原生態的各種行為。大力發展人工種草和牲畜棚圈建設,推廣良種良法,創新草牧業發展模式,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節水灌溉人工草地。積極建設草原圍欄,加快推進退化草地改良、草原鼠蟲害防治和鼠荒地治理,有序推進退牧還草。到2020年,全省實施草原生態保護恢復3000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5%以上。
(五)實施荒漠生態治理行動。
以實施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為依託,以若爾蓋、石渠等22個縣(市)為重點,加快推進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以瀘州、宜賓、涼山等10個市(州)所轄46個縣(市、區)為重點,加快推進石漠化生態治理。開展金沙江、岷江—大渡河等流域乾旱半乾旱地區植被恢複試點。加快地震、洪澇、土石流等自然災害區域生態修復。以攀西地區和其他主要採礦採煤區、大型工程項目涉及區域等為重點,以恢復林草植被為主要內容,加快推進工程創面和礦區廢棄地、尾礦壩生態治理。到2020年,全省實施荒漠生態治理1000萬畝,創面生態綜合治理率達到80%以上。
(六)實施森林城市建設行動。
將森林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改進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強化城市綠線管制。新建城區要留足生態用地,同步實現綠化美化。建成區要見縫插綠、立體增綠,做到“黃土不見天”。舊城區要加強綠化養護,改造中要注意保護大樹古樹。啟動建設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開展森林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小鎮、園林城鎮等綠化模範創建活動,實施動態評估機制。各類城市、縣城和獨立分布的市轄區,原則上應在城區或城郊建設一個以上供市民休閒遊憩的森林公園或濕地公園。各地在城鎮化進程中要儘可能不砍樹、不推山、不填水,實現山水林田湖與城市有機融合。大力開展環城生態帶建設,充分利用城市周邊閒置土地、荒山荒坡和不適宜耕作的土地建設公園綠地。到2020年,全省各市(州)、縣(市、區)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其中設區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
(七)實施綠色家園建設行動。
大力推進農村道路、河渠、房前屋後、閒置土地綠化,結合建設彝家新寨、藏區新居、巴山新居和烏蒙新村,加快形成道路與河岸喬木林、房前屋後果木林、村莊周圍防護林的村莊綠化格局,著力打造體現文化特色、彰顯花果景觀、發展集中連片、融合一三產業的綠色美麗新農村。注重培育生態與經濟兼顧的特色經濟林、珍貴用材林,積極發展森林食品、花卉苗木基地。大力推進城鎮庭院綠化,加強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小區等綠化美化,實現居民推窗見綠、出門見樹。認定一批示範性強的綠色單位、綠色校園、綠色社區、綠色軍營和園林式單位。
(八)實施多彩通道建設行動。
加快建設森林走廊,以高速公路、鐵路和國省縣道為重點,全面綠化通道沿線可視範圍內的裸露土地,提升通道綠化、美化、彩化水平。對進出川通道、旅遊環線、互通立交和機場、車站、港口等重要區域,堅持一路一景規劃、喬灌草花結合、常綠落葉並重,合理搭配彩花、彩葉、彩果植物,著力打造以綠為主、多彩協調的森林生態景觀帶。新建道路沿線用地範圍內綠化美化要與道路建設同步規劃設計、同步施工建設、同步驗收使用。到2020年,全省新建和改造通道綠化3萬公里,其中鐵路綠化1800公里。
(九)實施生態成果保護行動。
嚴格落實森林、林地、濕地、沙區植被等生態紅線制度。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健全和落實天然林管護體系,實現天然林管護全覆蓋。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和復壯,打造一批有知名度的古樹群落和森林古道。嚴格森林林木採伐審批制度和限額管理,嚴格生態用地占用徵收,依法打擊各類破壞生態建設成果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森林、草原火災有效預防和安全撲救,加強林業、農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檢疫御災和防控減災。推進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等建設。到2020年,全省新建森林公園60個,各類自然保護地達到500個,林地保有量不少於3.54億畝,基本草原不少於2.13億畝。

工作機制

(一)創新投入機制。
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積極整合和統籌安排相關資金,確保綠化全川行動有效開展。交通運輸、水利、教育、市政等工程項目建設要同步安排綠化資金。支持金融機構開發適合林業特點的信貸產品,適當提高抵押貸款比例,適當延長貸款周期。支持擔保機構開展造林綠化貸款擔保業務,各級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公司要積極開展林業信貸擔保業務。加強林業碳匯計量工作,推進林業碳匯交易,拓展造林融資渠道。加強項目資金整合,綜合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治山和植被恢復。
(二)創新經營機制。
積極培育造林大戶、家庭林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林業職業經理人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完善林業龍頭企業動態評比機制。探索向社會主體購買財政性造林綠化、經營管護等服務,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民眾就地轉成護林員。堅持“誰造誰有、合造共有”,切實保障造林綠化主體的合法權益。分置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全面實施“兩證一社”改革,各類主體營造的林木,可自願向縣級政府申請辦理林木權證,用於抵押貸款、流轉等。在不改變公益林性質的前提下,集體公益林可以依法流轉。以生態綠化景觀為主要用途的人工林,在不影響功能發揮的前提下,可依法實施採挖利用。抵押商品林木貸款需要通過採伐行使抵押權的,同等條件下優先給予採伐指標。推進林權交易平台建設,探索林地、林木股份合作模式,鼓勵通過依法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