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時期的中國:市場、國家與世界經濟》是2010年11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蕭條時期的中國:市場、國家與世界經濟
- 作者: [日] 城山智子
- 出版時間:2010年11月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頁數:250 頁
- ISBN: 9787214065056
- 定價:24 元
- 裝幀:平裝
- 叢書: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大蕭條時期的中國:市場、國家與世界經濟》是2010年11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
《大蕭條時期的中國:市場、國家與世界經濟》是2010年11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內容簡介《大蕭條時期的中國:市場國家與世界經濟1929-1937》內容簡介: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是一次全球性事件,它深...
《大蕭條時期的中國:市場、國家與世界經濟》是2010年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城山智子。內容簡介 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是一個全球性現象:每一個與國際金融與商品市場相聯繫的經濟體都受到了衝擊。《大蕭條時期的中國:市場、國家與世界經濟(1929-1937)》不僅意在表明中國無法逃避資金流...
《大蕭條時期的中國:市場、國家與世界經濟》是江蘇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 的圖書,作者是【日】城山智子 內容簡介 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是一個全球性現象:每一個與國際金融與商品市場相聯繫的經濟體都受到了衝擊。本書不僅意在表明中國無法逃避資金流動和貿易急劇下降的後果,而且還提供了一個理解現代中國歷史的新...
科學意義的世界經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物。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產業革命把許多國家納入以大機器生產為中心的國際分工體系,並為世界經濟的形成準備了世界市場、世界貨幣、世界資本等必要條件。19世紀末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資本輸出使各國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密切聯繫在一起,最終形成了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1917年...
當制度健全時,它會很快地從其固有的失調動亂中恢復過來。但如果制度不健全,則恢復期越長,恢復就越沒有生氣,其進入長期蕭條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比如,在美國,從1834年至今的150年中雖然出現過35次經濟周期和危機,但只有兩次——1873-1893年和1929-1941年的大蕭條——稱得上是總危機。當前世界所面臨的問題是:...
生產下降和失業激增,是戰前與戰後經濟危機的共同的主要標誌。戰前與戰後不同之處,主要是在貨幣、金融危機方面。在戰前的危機中,一般是通貨緊縮,物價下跌,銀根吃緊,利率上升,銀行擠兌並大批倒閉;而在戰後的危機中,由於國家干預採取膨脹政策以及其他原因,從1957~1958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開始,各國家在危機期間...
全球化 市場經營由封閉走向開放,廠商經營規模越來越大,最終勢必突破國家疆界,向全球擴張,這樣市場經濟的擴張性就與小農經濟的保守性形成了尖銳的矛盾,這是15世紀末以來長達數百年的殖民侵略活動,以及20世紀上半葉發生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所在。市場經濟就是指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資源最佳化配置的一種經濟運行方式....
4、資本流動因資本輸出國和輸入國巨觀經濟狀況變化及突發性政治經濟事件而初現上升和下降的大起大落。1929-1933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引發的大蕭條,導致普遍的債務違約,嚴重打擊了國際資本市場的活動。30年代,在貨幣貶值預期普遍存在和戰爭及政治迫害等因素的影響下,資本運動大部分採取了短期資金外逃的形式。這種狀況一直...
從1800年左右一直持續到2000年,第二個時代或可被稱作全球化2.0 版本,這個階段讓世界從中號“縮水”為小號。在這一時期,推動全球一體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國公司,這些公司到國外去的目的就是要尋找市場和勞動力。正是這個時代讓我們看到了全球經濟的誕生和成熟,各國之間有充足的商品和信息的流動,這才出現了真正的...
市場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鑽石貿易。國家經濟也可以分為發達市場或發展中市場。市場泛指商品交換的領域。如國際市場、國內市場、農村市場等。發展歷史 原始社會 陝西省武功縣是中華農耕文明始祖后稷的故里,相傳上古時期每年春季,后稷在教稼台前教農稼穡,授民於農耕技術。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七,四方百姓聚合漆水河東...
鄧小平認為市場經濟或者計畫經濟並不是區別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主要標誌。鄧小平說,資本主義也有計畫,大蕭條時期不少資本主義國家都加強了經濟的計畫性。鄧小平認為在本質上區別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是是否存在剝削。因而鄧小平堅持公有制占主導,凡是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以及集體企業都屬於公有製成分。同時鄧小平允許一...
他在書中用美國及其他多個國家的大量數據、資料,包括經濟數據、工資、就業情況等,從總供給、總需求、名義工資等角度,圍繞大蕭條發生的原因和傳導機制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認為,研究大蕭條,可以體會到很多經濟運作的規律和本質。這些研究的確也幫助他在後來作為美聯儲主席應對2008年的次貸危機時,得以吸取大蕭條時期的...
主要研究對象有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收支理論、匯率理論、要素的國際流動、國際投資理論、開放的巨觀經濟均衡等。國際經濟學是20世紀20年代初在傳統的國際貿易學和國際金融學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它在資本主義國家越來越受到重視。基本簡介 國際經濟學理論淵源久遠,對國際經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
第四章 抗戰前中國的對外貿易(1928-1936)第一節 大蕭條與中國發展外經貿國內外環境的變化 一、大蕭條與國際貿易的萎縮 二、西方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巨觀經濟的衝擊 三、國家壟斷資本的強化與民營經濟的艱難發展 第二節 鼓勵發展對外經貿的政策措施 一、恢復關稅自主權,實行國定關稅政策 二、健全對外貿易管理...
歷史上,美國曾發生過幾次典型的通貨緊縮,對經濟影響程度最大的一次發生在1929-1933年"大蕭條"時期。在此期間,美國物價下降了227%,貨幣數量年均遺減10%,銀行數目減少了42%,實際國民生產總值下降了30%。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通貨緊縮和經濟下行日益成為世界經濟面臨的新問題,通貨緊縮對經濟生活產生了各種消極...
大多數被稱為資本主義的理論家都是在18世紀、19世紀、和20世紀出現的,例如在工業革命和歐洲的帝國主義時期(例如斯密、李嘉圖),和大蕭條時期(如凱恩斯)和冷戰時期(如哈耶克、佛利民)。這些理論家定義資本主義為一種資本由私營的個體們(有時也被稱為“資本家”)擁有的制度,而經濟的決策和決定是由市場進行-...
中國以銀本位為基礎的貨幣制度改革實施不久,30年代初期的經濟大蕭條就席捲西方世界。由於經濟危機造成國內嚴重失業,從1931年4月起,英、加、日、奧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放棄金本位制度,實施貨幣貶值,企圖以匯率貶值打開其他國家市場。美國在這次危機中也受到重創,為擺脫經濟危機,1933年羅斯福總統開始推行“新政”,...
就成員來說,已開發國家貿易自由化程度高於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高級階段的地區經濟貿易集團內部自由化程度高於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內部的貿易自由化。第三,自由貿易政策不時受到干擾。在不平衡發展規律作用下,世界經濟、各國經濟都處於不平衡發展中。當經濟高漲時,自由貿易政策比較盛行;在經濟危機下,自由貿易政策被...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曾經給西方國家經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但更嚴重的是國家間缺乏合作、“同舟不能共濟”,各國採取以鄰為壑的競爭性貶值和各自為戰的貿易保護政策,導致個別國家的危機最終波及全球,進而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背景。因此,謀求國際合作並實現世界經濟的協調發展就逐漸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然而,在這种放任的自由主義情況下,市場迅速而瘋狂的擴張,國際國內的社會快速分化,這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埋下了巨大的風險,最終以1929的“大蕭條”的形式爆發出來,這不可避免地對放任的自由主義進行了一次致命地打擊。1936年,凱恩斯主義的誕生,為政府干預經濟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二戰後,一直到20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