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萬世居》是2021年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萬世居(圍屋裡的鄉愁)
- 作者:曾觀來
- 出版社: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7月1日
- 頁數:205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807099635
《大萬世居》是2021年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大萬世居,又稱“大萬圍”,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大萬路33號的大萬圍村,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全國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方形客家圍屋之一,占地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6萬平方米,共有房屋400餘間。大萬...
《大萬世居》是2021年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坪山是深圳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是深圳客家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建成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的大萬世居,位於深圳坪山中心區南部,為古堡式客家圍龍屋建築,占地2.5萬...
大萬世居,俗稱大萬圍,坐落在大萬路33號,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是典型的客家圍屋。清乾隆二十八年開始建造,大萬世居呈城堡式"寶斗"(舊時一種正方形賭具)形,以中軸線為對稱軸,形成多層複合結構。圍屋有內、外兩重牆,四角有...
大萬明新學館(原名“明新學校”)毗鄰大萬世居,位於其外圍東北面,建成開辦於1927年,校名“明新”二字出自曾子《大學》里的語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書房設有綜合閱讀區、文創體驗區、特色書籍典藏區...
大萬世居 大萬世居坐落在坪山區馬巒街道大萬路33號坪環社區西南的客家村,建於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年),已有近300年的歷史。大萬世居占地1.5萬平方米,是全國最大的方形客家圍屋之一。大萬世居整個建築成長方形,以祠堂、中樓...
如坪山區客家圍屋“大萬世居”曾氏一族,“祖籍山東,為孔子著名弟子曾參後裔。西漢末年王莽篡漢,避亂江西吉安府吉水鎮,唐代徙居樊城,宋代遷福建汀州,隨後又遷至廣東潮州定居。至明洪武年間,先後遷至長樂(今廣東五華)、興寧。清...
據曾氏家譜記載,墓主曾太母是大萬世居曾氏一世祖曾端義的夫人,生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卒於清嘉慶十一年(1806)。現存墓葬為清道光十一年(1831)原物,是坪山客家曾氏家庭開發坪山的歷史見證。墓葬保持清代原貌,有一定的...
坪山河自然博物長廊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馬巒山腳下,沿坪山河而建,整條步道分為東段自然博物步道和西段城市人文步道:東段途徑坪山河橋——坪山河濕地——老河道——石溪河,西段途徑豐田世居——大萬世居——東江縱隊紀念館——...
據了解,深圳雖然擁有如此數量眾多的客家圍,但是,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客家圍僅有龍崗區的大萬世居和鶴湖新居兩處,列入區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僅有龍崗區坑梓轄區的龍田世居和橫崗轄區的茂盛圍。隨著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應該有更多...
大萬世居:位於深圳坪山鎮坪山墟西南的客家村,由曾氏家族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為古堡式客家圍龍屋建築。整體布局合理,是難得的頗具民族特色的我國古代客家民宅建築群。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泉塘名人 曾肇圖 曾...
鶴湖新居、大萬世居、龍田世居等300多處客家民居 [58] ,其中占地14432平方米的鶴湖新居,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客家民居,被譽為“客家民居建築藝術的結晶”。 “龍崗古墟”(當地俗稱老街),位於龍崗區龍崗街道龍崗墟社區,是深圳歷史...
本學期,經過學校班子和全體教職員工的集思廣益,我們找到了促進學校和諧發展的切入口,與我們學校毗鄰的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大萬世居。辦學思想 以客家特色文化促進學校和諧發展,“大萬世居”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我們或許都明白,社會...
孔子的三大門生之一、春秋大儒曾子的後人自第70代起流居於此;大鵬所城、大萬世居、豐田世居、東江縱隊舊址,豐厚的人文資源富集於斯。 學校占地面積9.1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8萬平方米,設備設施總投資2億多元。學校設計現代,布局合理,...
今深圳龍崗、坪山地區的各種客家大圍屋,諸如坪山曾氏的大萬世居、坑梓黃氏的秀山世居、龍崗羅氏的鶴湖新居、坑梓黃氏的龍田世居等,便是歷史的見證。清朝嘉慶版《新安縣誌》記載,雍正九年(1731年),新安縣的人口為7289人;乾隆三十七...
代表性規劃研究課題包括:《王屋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07-2025)》,《大萬世居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產業創新》,《山西代縣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8-2025)》普軍,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高級工程師,兼職深圳市深...